- 資產證券化:中國的實踐(第二版)
- 沈炳熙
- 1306字
- 2019-12-06 19:09:24
第六節 保護投資人的權益
投資人即持有資產支持證券的人。投資人是資產證券化能否成功進行的另一關鍵因素。對于投資人來說,他出錢購買了資產支持證券,該盡的義務已經盡到,接下來應當明確的就是他的各項權利,保護投資人的權益應當是相關制度的重點。因此,《管理辦法》著重就投資人的權利及其如何行使這些權利作出了規定。
一、投資人享有七大權利
根據《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投資人擁有以下七項權利:一是分享信托收益;二是參與分配清算后的剩余信托財產;三是依法轉讓其持有的資產支持證券;四是按規定要求召開資產支持證券持有人大會;五是對資產支持證券持有人大會行使表決權;六是查閱或復制公開披露的信托財產和資產支持證券信息資料;七是信托合同和發行說明書約定的其他權利。
投資人的這七大權利,體現了投資人作為特定目的信托資產最終所有者的權利。收益分配權、財產分配權,這是和所有權直接相聯系的。依法轉讓證券的權利,這與債券、股票持有人是一樣的。信息查閱或復制權、召開或參與持有人大會的活動,則是行使所有權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這些權利中,最核心的是財產的收益權。在正常情況下,資產支持證券持有人按期收回利息和本金,就實現了投資的目的。如果證券項目不出問題,這種權利是能夠得到保證的。但是,投資人在取得投資收益時,也承擔著相應的投資風險,這種風險,最主要的就是信用風險,也就是借款人不能按期付息還本的風險。特別嚴重的是一些借款人破產,使特定目的信托財產受到損失,甚至這個信托不能維持下去,要進行清算。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人必定要遭受損失,分配剩余信托財產,對他們來說已經是最后的一點補償、最后的一點安慰。
對信托財產運作情況的知情權,是對投資人財產權和收益權的一種保障。如果投資人不知道信托財產和資產支持證券的信息,就不知道如何決策:是繼續持有資產支持證券還是將其出賣,是增加持有量還是維持現狀。從實踐來看,一些發起機構、受托機構在發行資產支持證券前,為了吸引投資人,對相關的信息會進行比較充分的披露,但在項目持續期間,對相關信息的披露可能就會放松要求。這是必須糾正的。
二、保證投資人行使權利
保護投資人的權利,必須有一定的行使權利方式。對此,《管理辦法》推出了資產支持證券持有人大會這種行權形式。
資產支持證券持有人大會具有以下權力:一是可以更換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機構;二是可以更換貸款服務機構;三是可以更換資金保管機構;四是其他由合同約定的事項。這些權力的行使,可以保證投資人的根本利益不受侵犯。
當然,通過召開持有人大會來行使自己的權利,一般都是在非常情況下才這么做的。但規定這一行權的方式,又是必要的。正像債權人通過召開大會維護自己的權利一樣,資產支持證券持有人通過召開大會來行權,也是迫不得已之舉。為此,根據《管理辦法》的規定,資產支持證券持有人大會由受托機構召集,但投資人也可按照合同約定自行召集。同時,根據《管理辦法》的規定,資產支持證券持有人大會可以采取現場方式召開,也可以采取通訊方式等方式召開,以保證大會能夠在各種復雜的情況下都能召開,討論和決定投資人最關心的問題。應該說,《管理辦法》里對投資人這種行權方式的規定,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投資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