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險學(第五版)
- 孫祁祥
- 3855字
- 2019-12-06 19:12:26
第三節 保險合同的變更
保險合同的變更是指,在保險合同的存續期間,其主體、內容及效力均有所改變。保險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雙方都必須全面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但是,有些保險合同是長期性合同,例如,有些人身保險合同可以長達四五十年甚至更久。由于主客觀情況的變化,這就會產生變更的必要。各國保險法律一般都允許保險合同的主體和內容有所改變,我國也是如此。
一、保險合同主體的變更
主體的變更是指保險合同當事人的變更。一般來說,這主要是指投保人、被保險人的變更,而不是保險人的變更。
保險合同主體的變更通常又叫做保險合同的轉讓。由于保險合同的主要形式是保單,因此,這種變更在習慣上又叫做保單的轉讓。
在財產保險中,保單的轉讓往往因保險標的的所有權發生轉移(包括買賣、讓與和繼承)而發生。關于保單轉讓的程序,有兩種國際慣例。一種是轉讓必須得到保險人的同意。在這種情況下,保險標的的所有權發生轉移,即主體變更,則保險關系相對消滅。如果要想繼續保持保險合同關系,被保險人必須在保險標的的所有權(或管理權)轉讓時,事先書面通知保險人,經保險人同意,并對保單批注后方才有效,否則,保險合同從保險標的所有權(或管理權)轉移時即告終止。例如,被保險人出售其被保險的車輛,保單并不是隨著車輛的出售自動轉給新車主的。如果轉讓保單,必須征得保險人的同意。若保險人同意轉讓,則保單轉讓有效;反之則無效。
另一種規定是允許保單隨著保險標的的轉讓而自動轉移,不需要征得保險人的同意。貨物運輸的保險合同一般屬于這種情況。這樣規定的理由在于,貨物運輸,特別是海洋運輸路途遙遠、流動性大。在貨物從起運到目的地的整個過程中,物權可能幾經易手,保險利益也會隨之轉移。如果每次被保險人的變更都須征得保險人的同意,必然影響商品流轉。有鑒于此,各國保險立法一般都規定:除另有明文規定的以外,凡運輸保險,其保險利益可隨意轉移。換句話說,凡運輸保險,其保單可隨貨權的轉移而背書轉讓。
在人身保險中,保單一般不需要經過保險人的同意即可轉讓,但在轉讓后必須通知保險人。
保險合同轉讓一經確認,原投保人與保險人的保險關系即行消滅,受讓人與保險人的保險關系隨即建立。在保單的主體變更以后,原投保人的權利與義務也一同轉移給了新的合同主體。
二、保險合同內容的變更
保險合同內容的變更是指在主體不變的情況下,改變合同中約定的事項,它包括被保險人地址的變更,保險標的數量的增減,品種、價值或存放地點的變化,保險期限、保險金額的變更,保險責任范圍的變更,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中的航程變更,船期的變化等。這些變化都會影響到保險人所承擔的風險大小的變化。
保險合同的主體不變更而內容變更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各國保險立法一般都規定,保險合同訂立以后,投保人可以提出變更合同內容的請求,但須經保險人同意,辦理變更手續,有時還需增繳保費,合同方才有效。
三、保險合同效力的變更
(一)合同的無效
合同的無效是指合同雖已訂立,但在法律上不發生任何效力。按照不同的因素來劃分,合同的無效有以下幾種形式。
1.約定無效與法定無效
根據不同的原因來劃分,無效有約定無效與法定無效兩種。約定無效由合同的當事人任意約定。只要約定的理由出現,則合同無效。法定無效由法律明文規定。法律規定的無效原因一旦出現,則合同無效。各國的保險法通常都規定,符合下列情況之一者,保險合同無效:
(1) 合同系代理他人訂立而不作申明。
(2) 惡意的重復保險。
(3) 人身保險中未經被保險人同意的死亡保險。
(4) 人身保險中被保險人的真實年齡已超過保險人所規定的年齡限額。
2.全部無效與部分無效
根據不同的范圍來劃分,無效有全部無效與部分無效兩種。全部無效是指保險合同全部不發生效力,以上講的那幾種情況就屬于全部無效;部分無效是指保險合同中僅有一部分無效,其余部分仍然有效。如善意的超額保險,保險金額超過保險價值的部分無效,但在保險價值限額以內的部分仍然有效。又如在人身保險中,被保險人的年齡與保單所填寫的不符(只要沒有超過保險人所規定的保險年齡的限度),保險人按照被保險人的實際年齡給付保險金額,這也是部分無效。
3.自始無效與失效
根據時間來劃分,無效有自始無效和失效兩種。自始無效是指合同自成立起就不具備生效的條件,合同從一開始就不生效;失效是指合同成立后,因某種原因而導致合同無效。如被保險人因對保險標的失去保險利益,保險合同即失去效力。失效不需要當事人作意思表示,只要失效的原因一出現,合同即失去效力。
(二)合同的解除
保險合同的解除是指當事人基于合同成立后所發生的情況,使合同無效的一種單獨的行為。即當事人一方行使解除權(或法律賦予,或合同中約定),使合同的一切效果消失并回復到合同訂立前的狀態。
合同的解除與合同的無效是不同的。前者是行使解除權而效力溯及既往;后者則是根本不發生效力。解除權有時效規定,可因時效而喪失解除權;而無效合同則并不會因時效而成為有效合同。
行使解除權的法律效力是,雙方都負有回復到合同訂立以前的狀態的義務。因此,已受領的給付應返還給對方;責任方對他方所造成的損失,須承擔損害賠償的責任。但如果保險合同的解除系由投保人的不當行為所致,在這種情況下,要求保險人返還保費,顯然不利于行使解除權的保險人,因此,有時在法律或合同條款上明確規定,在上述情況下,保險人無須返還保費。
(三)合同的復效
保險合同的復效是指保險合同的效力在中止以后又重新開始。保險合同生效后,由于某種原因,合同的效力中止。如人身保險中投保人未能按時繳納保險費,保險合同的效力由此中斷。在此期間,如果發生保險事故,保險人不負支付保險金的責任。但保險合同效力的中止并非終止。投保人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提出恢復保險合同效力的請求;經保險人的同意,合同的效力即可恢復,即合同復效。已恢復效力的保險合同應視為自始未失效的原保險合同。
(四)合同的終止
保險合同的終止是指當事人之間由合同所確定的權利義務因法律規定的原因出現時而不復存在。
導致保險合同終止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合同因期限屆滿而終止
保險合同關系是一種債的關系。任何債權債務都是有時間性的。保險合同訂立后,雖然未發生保險事故,但如果合同的有效期已屆滿,則保險人的保險責任即自然終止。這種自然終止,是保險合同終止的最普遍、最基本的原因。保險合同終止,保險人的保險責任亦告終止。
2.合同因解除而終止
解除是較為常見的保險合同終止的另一類原因。在實踐中,保險合同的解除分為法定解除、約定解除和任意解除三種。
(1) 法定解除。法定解除是指法律規定的原因出現時,保險合同當事人一方(一般是保險人)依法行使解除權,消滅已經生效的保險合同關系。法定解除是一種單方面的法律行為。從程序上來說,依法有解除權的當事人向對方做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即可發生解除合同的效力,而無須征得對方的同意。
(2) 約定解除。約定解除是雙方當事人可以約定解除合同的條件。一旦出現了所約定的條件時,一方或雙方即有權利解除保險合同。約定解除習慣上又稱做“協議注銷”。保險合同一經注銷,保險人的責任亦告終止。
從解除的條件來看,以約定方式解除保險合同對于合同的雙方均作了限制性的規定,尤其是對于保險人的限制更嚴。
(3) 任意解除。任意解除是指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都有權根據自己的意愿解除合同。但是,并非所有的保險合同都是可以由當事人任意解除和終止的,它一般有著嚴格的條件限制。
我國的保險法規定,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有下述行為之一者,可以構成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的條件:
投保人故意隱瞞事實,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或者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蛘咛岣弑kU費率的;
被保險人或受益人在未發生保險事故的情況下,謊稱發生了保險事故,向保險人提出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的;
投保人、被保險人故意制造保險事故的;
投保人、被保險人未按照約定履行其對保險標的安全應盡責任的;
在合同有效期內,保險標的危險程度增加,被保險人未及時通知保險人的;
投保人申報的被保險人年齡不真實并且其真實年齡不符合合同約定的年齡限制的(但合同成立后逾兩年的除外);
自合同效力中止之日起兩年內雙方未達成協議的。
3.合同因違約失效而終止
因被保險人的某些違約行為,保險人有權使合同無效。例如,終身保險合同的保費繳納一般有按季度、半年、一年等方式。如果投保人不能如期(包括寬限期在內)繳納保費,則保險合同中途失效。但在一定條件下,中途失效的合同經被保險人履約并為保險人所接受,還可以恢復效力。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保險合同在失效后都可以復效。不能如期繳納保險費而被中止的合同,其后果也可能不同。一般來說,人壽保險和簡易人身保險,因不能如期繳納保險費而被暫時中止效力的,被保險人可以爭取合同復效;但財產保險合同因不能如期繳納保費而被終止合同的,則不能恢復合同效力。
需要指出的是,合同自始無效與違約失效是不同的。前者是指這樣一種情況:被保險人以欺詐、捏造或隱瞞真實情況等不誠實的手段,欺騙保險人而簽訂保險合同,當其真相暴露時,合同的無效性應溯及過去,也就是說,合同從簽訂之時起就沒有約束力。所以,合同自始無效,也就不存在效力終止的問題。
4.合同因履行而終止
保險事故發生后,保險人完成全部保險金額的賠償或給付義務之后,保險責任即告終止。最常見的如終身人壽保險中的被保險人死亡,保險人給付受益人全部保險金額后,合同即告終止;或財產保險中,被保險財產被火災焚毀,被保險人領取了全部保險賠償后,合同即告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