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奔:在歷史與八卦之間
- 寇研
- 1176字
- 2019-11-25 18:29:28
反愛情煉丹術
18世紀歐洲醫學泰斗約翰·亨特根據性事與身心健康的關系,曾列出一個做愛排行榜。名列前茅的是手淫。這一觀點剛一面世就遭各界打壓,但亨特的理由其實蠻通情理的,想必會引起現代人的共鳴。在亨特看來,手淫既能疏散身體騷亂,從技術上說,簡單易操作,從成本上說,簡便,不必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不必浪費金錢和感情,更不會造成諸如安全套阻塞下水道這樣的生態災難,是實實在在的低碳、節能性行為,位居榜首非它莫屬。緊隨手淫之后,是與妓女做愛。這個成本略高,但考慮到該行為屬于市場交易的范疇,成本主要是金錢上的一點損失而不必投入感情,也尚可忍受。
排行榜中最不為亨特看好且在他看來最勞心勞力得不償失的性行為,是與自己愛的人做愛。越愛,代價越高。當然這個所謂“代價”,你若一門心思只想到伍迪·艾倫的不朽名言“免費的性是最貴的”,意即天下沒有免費的性,那也太勢利了,難免上升到第二個層次。亨特所說的代價更多是心靈方面。
當你愛一個人,必定會傾注心血,甚至會像林黛玉,愛到吐血,而與其的身體接觸,自然會在最大限度激發你的激情。而這激情,顯然是與“有話好好說”這種慢條斯理的理性相背離的,它導致你腦袋發熱,色迷心竅,基本上處于一種古典時代精神疾病中稱為“躁狂”的狀態,變得很干,很容易著火。有學者將這種激情與宗教迷狂相提并論,因為“它將個體從生活世界連根拔起,讓個體時刻準備考慮極端的抉擇和激進的犧牲”。因此,從社會角度看,如果人人都戀愛,就不見得是件好事。試想所有人都像處于狂歡狀態的世界杯球迷,肯定不利于社會安定。
再沿著女人是感情動物這個觀點,自然就會認為相較之下,女人比男人更容易被激情攫住。而當這種激情無路可去再折回自身時,便會以更為狂暴的形式淬煉她們的情欲。維多利亞時代小說里的女人,因肺結核所引起的臉上的潮紅,一度被認為是這種燃燒的灼熱欲望的外現。中國宋詞里也多是這種為情所困、所耗的女人。還有典型的悶騷女林黛玉。一個人每天被內心的激情這么消耗著,當然既不節能,也不低碳,養生就更無從談起了。
古典時代的歐洲,有一些精神疾病,如歇斯底里癥、慕男狂癥,是女人專屬。在男權世界其行為深受限制的女人,若沒有修煉到清心寡欲鐵板一塊的地步,會遭遇各種心理困擾。男人一致認為這是愛情惹火的緣故,應該想辦法滅火。
18世紀流行各種反愛情煉丹術,其醫學原理和煉金術的化學原理一樣不著調。看這個為防止女人出軌而配備的貞潔軟糖藥方:“樟腦、甘草、葡萄的種子、天仙子、睡蓮花的果醬及睡蓮汁……”每天早晨喝兩勺,和著一杯乳清喝,最關鍵的,乳清里“還要加一段火紅的鐵塊”。人們幻想女人內心的激情就像這根燒紅的鐵塊,所以帶著美好祝愿,希望激情的熄滅就跟紅通通的鐵塊被扔進這杯亂七八糟的飲料中一樣,嗞的一聲,只剩一股黑煙。但,既然是取其象征意義,為什么不能是吃了秤砣“鐵”了心,要排除萬難,力爭出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