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物生理學(第四版)
- 陳守良
- 1839字
- 2019-12-06 19:44:39
序言
1980年陳守良同志和我曾提出一些關于改進理科生理學基礎課的建議[1]。守良同志根據建議的精神,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吸收各方面的意見,幾經修改,寫成這本教材,這是一項極有意義的工作。對我個人來說,更感覺極大的安慰,因為他完成了我自己幾十年來想做而未能如愿的一項艱巨工作。[2]
生理學是研究活的生物機體各種機能或功能的科學。生物的門類非常多,其結構與功能的變化極大。因此,研究某一類生物體機能的生理學分支也很多,如細菌生理學、植物生理學、動物生理學等等。動物生理學又可分為哺乳動物、鳥類、魚類、昆蟲生理學等等。這一序列的生理學分支可統稱為分門別類的動物生理學或專門生理學,其中包括與醫學有直接關系的人體生理學。由于對人體直接進行實驗操作的嚴重限制,人體生理學大量的知識,基本來源于與人體比較接近的某些哺乳動物,因此哺乳動物生理學的發展最為突出。由于對各種器官組織的機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因此按解剖系統一般又分循環、呼吸、消化、排泄、內分泌、神經等器官生理學。從生物學的觀點看來,器官生理學實質上也屬于專門生理學。長期以來,哺乳動物生理學或器官生理學乃是動物生理學的主要組成部分,為醫藥衛生和畜牧獸醫等實踐活動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并指導其實踐。
動物的門類繁多,不可能分別討論每一種動物的生理,也無此必要。用比較的方法進行探討,可以發現它們在相同的生態條件下的不同適應發展,也可以認識它們的某些共同基本特征。前者是傳統比較生理學的任務,后者是普通生理學的任務。比較生理學研究各類動物同一生理功能的差異,例如陸生動物的各種呼吸適應,或陸生動物在水中游泳、在陸地奔跑、在空中飛行的運動特點。普通生理學則研究生命的共同基本特性,如代謝、興奮、傳導、傳遞、運動、分泌、通訊、調節與整合等普遍規律。現代生理學的主要特點之一,是向縱深發展,利用各種動物的結構多樣性,擴大了對機能的認識,深入探索細胞內部的奧秘,對各種基本的細胞機制產生了深刻的理解。
生理學的研究和其他任何一門學科一樣,最終是為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服務。假如說以上三個方面(普通、專門與比較生理學)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理論基礎,那么,應用生理學則直接聯系生產。生理學在生產中的應用極廣,目前,在醫療衛生方面獲得最廣泛的應用。此外,在畜牧獸醫、勞動保護、兒童發育、老年保健、體育運動及宇宙航行等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應用。隨著國家建設的發展,尤其在我們這樣一個大國里應用生理學的領域正在不斷擴大,我們應當給予充分的重視。
以上就是現代生理學的四個方面。換言之,現代生理學包括總論——普通生理學,專論——專門動物生理學,比較生理學和應用生理學。當然實際上不是這樣簡單,各學科相互滲透和交錯,各分支在不同程度上有重疊,發展也不平衡,例如在我國比較生理學的發展遠遠落后于器官生理學。這些情況也直接影響我們的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發生重復和某種程度的偏向。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安排這些豐富的材料和復雜的關系。我認為在理科生理學的教學中,應以哺乳動物器官生理學為主。但必須與醫學院校的生理學有所不同。生物學系(綜合大學與師范院校)面向整個動物界或生物界,用比較的方法組織教學內容,可用傳統的哺乳動物生理學或器官生理學作為比較的參考點,一方面比較動物進化過程中生理功能的演變,即傳統比較生理學的內容,另一方面要比較在不同生態環境條件的生理功能變化,即生態(環境)生理學的內容。同時也要討論各種動物生理功能的普遍規律,也就是普通生理學與細胞生理學。在教學中我們還應該介紹應用生理學,盡管我們只能舉一反三,但要引導同學能夠并且重視解決實際問題。更具體的安排要根據實際情況,發揮教師的創造性,精選講課內容,組織教學。總的精神是課堂講授要少而精,講課不僅是單純傳授具體知識,重在啟發學生,思考理解,提高自學能力。
最后談一點我個人的經驗。從1936年到1965年我曾親自講授生理學基礎課共19次本書出版后,趙以炳先生回憶,從1935年到1966年他共講授生理學基礎課30次,其中存有講課學時記錄的為19次。——陳守良注,每次講完全課程的實際時間平均72小時,其中最少的一次僅39小時,最多的一次102小時,這是僅有的例外。值得注意的是,1940年到1946年我在中正醫學院講生理課5次,平均71小時,1948年在協和醫學院講課也只用64小時。這些數字僅供參考。
趙以炳
1985年9月4日于北京大學
[1] 生理科學進展,1980,11: 86-87。
[2] 1966年我曾為高等教育出版社寫過一本人體及動物生理學簡明教材,共約15萬字,一切準備就緒,只待開印發行,但因十年浩劫而報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