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統心理學:緒論
- 愛德華·鐵欽納(Edward B.Titchener)
- 941字
- 2019-12-20 16:17:37
§6.選擇
我們研究這兩種心理學,結果發現,布倫塔諾回顧過去,以同情的態度去清除過去的錯誤,接受那些經受得住他的批評檢驗的事實,把新舊知識重組成一個有意義的體系,這一體系實質上將與心理學研究的歷史一樣長久。馮特在意識到他對過去負債之后,便對過去感到厭惡,從而投入到五花八門的、具體的實驗室工作中,建立了百科全書式的心理學體系,這一體系還要不斷地進行修改。這兩部著作究竟哪一部把握了心理科學的關鍵呢?
布倫塔諾擁有伴隨歷史連貫性而來的所有優勢。他的內在客觀性學說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和斯庫爾曼(Schoolmen),把心理意動分為觀念、判斷以及愛與惡的現象這幾類,可以回溯到笛卡兒(Descarts)。除此之外,他可以宣稱每一位心理學家都有親緣關系,無論何種學派,其所研究的課題,從嚴格意義上說,都是“經驗”的觀點。因為“經驗心理學家”意味著他把自己發現的東西都放在心上。像世界上其余那些非心理學家一樣,他在使用中發現這些東西。他是在與自然和其他人類伙伴積極主動的相互作用中發現它的。術語可能改變,分類可能不同,但分類的項目總是能動的,所用到的術語——才能(faculties)、能力(capacities)、力量(power)、作用(operations)、功能(functions)、意動(acts)、狀態(states)——都屬于同樣的邏輯范疇。布倫塔諾雖然是一個革新派,卻還是在真正的心理學界取得了應有的地位。
為了抵消這種優勢,為自己與傳統的隔絕辯護,馮特對一種實驗的方法作出了許諾。他明白,科學與技術——生理學與醫學,物理學與工程學——都要運用實驗。我們在探討他的著述時也談到,他的實際目標是把心理學轉變為一門嚴格意義上的實驗科學,一門能與實驗生理學并駕齊驅的科學。顯然他看不到這一目標包含的所有一切,他的早期讀者如果把他的工作看成是以解剖學和生理學為開端,點綴著心理物理實驗的經驗心理學,可能也會受到諒解,因為他的著述中包含著大量的經驗心理學。但如果我們深入文字背后,了解其內在的精神;如果我們探索馮特對待各種熟悉的題目的一般動機,如果我們回過頭去思索(19世紀)70年代的科學氛圍,嘗試在那種氛圍中提出對我們的現代眼光來說顯得特別尖銳和清晰的目標,那么生理心理學的真正意義就不會被誤解。它運用科學的語言、嚴謹的語句告訴我們心理科學的真正含義。
但布倫塔諾也在談及一門心理學的“科學”,兩位作者誰是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