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刑法論(第5版)
- 楊春洗
- 1620字
- 2019-11-25 18:30:18
修訂說明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已于1997年3月14日公布,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這是新中國刑法發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昭示著我國刑事法制建設步入一個新的、成熟的階段。
1979年《刑法》施行十七年有余,在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安全,保證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發揮了重要的、積極的作用。但是我國的社會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逐步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渡,出現了許多需要用刑法來解決的新問題、新情況,因此全國人大常委會陸續頒布了22個補充修改刑法的條例、決定或補充規定,并在一些民事、經濟、行政法律中規定了“依照”、“比照”刑法的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條款達一百三十多條。這些規定都是刑法的組成部分,不僅及時解決了司法實踐中的新問題,而且也為刑法修訂積累了經驗,但這畢竟是權宜之計,刑法典之外存在諸多單行刑事法律和附屬刑事法律規范,顯得分散,難免有不協調不統一之處,且仍有一些新問題未能解決;同時又由于原刑法條文有的規定過于籠統,實踐中不便掌握和運用;有的規定已經過時,需要刪除。為此,立法機關從1982年開始醞釀刑法修改工作,其間經歷了幾個集中研究的階段,并廣泛征求刑事法學專家學者和司法實踐部門的意見,總結多方面的經驗,最終形成了現行的一部統一的比較完備的刑法典,并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1997年修訂的《刑法》條文達452條,較1979年《刑法》增加了260條,內容變化較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規定了刑法的基本原則。1979年《刑法》沒有規定刑法的基本原則,且考慮到分則只有103條,可能有些犯罪行為必須追究,法律又沒有明文規定,因而規定了有悖于罪刑法定原則精神的類推制度。新修訂的《刑法》取消了類推制度,并在第3條、第4條、第5條規定了罪刑法定、適用刑法一律平等、罪刑相適應三項基本原則,分則條文增加到350條,對各種犯罪進一步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并對罪與罪之間的法定刑作了綜合平衡。
(二)對刑法總則有關規定的完善。擴大了我國公民在領域外犯罪適用我國刑法的范圍;確立了普遍管轄原則;進一步明確了正當防衛的范圍,強化了刑法對公民正當防衛權的保護;設專節規定了單位犯罪及其處罰原則;對共同犯罪、刑罰種類、酌情減輕處罰、累犯以及自首、緩刑、減刑、假釋制度等都進行了必要的修改。
(三)對刑法分則結構的調整。新修訂的《刑法》沿用1979年《刑法》的大章制,總計10章,將第一章“反革命罪”改為“危害國家安全罪”;將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改為“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將1979年《刑法》中妨害婚姻家庭罪并入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增加規定了危害國防利益罪;將貪污賄賂罪獨立成章;將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修改為分則一章等。
(四)對刑法分則條文規定的完善和補充。新修訂的《刑法》更為科學地設計了具體的罪狀和法定刑,且為適應新形勢下同犯罪作斗爭的需要,嚴密刑事法網,增加了許多犯罪,如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消防責任事故罪,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破壞監管秩序罪,非法組織賣血罪,非法行醫罪,醫療事故罪,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等等。
刑法理論來源于司法實踐,又服務于司法實踐。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刑法理論研究呈現了百家爭鳴、十分繁榮的局面,基礎理論朝縱深方向發展,同時刑法理論亦不斷地運用于司法實踐。新修訂的刑法在許多方面也吸收了刑法理論研究的成果,然而它的公布施行,會給刑法理論研究帶來什么影響?這是一個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當前注釋新刑法的版本達百余種,是普及刑法所必需,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影響了刑法基本理論研究,但是我們希望借新刑法施行的時機,使刑法理論研究再上一個臺階,不要使刑法理論成為刑事立法被動的追隨者。
編者
1998年4月
重印說明
本書重印時,個別處由作者郭自力、王新作了必要的修正。
2003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