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人品諸要素對藝術品格的影響

人品主要屬于道德范疇,它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在個人思想行為中的體現,是一個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特征和傾向,它反映了個人的尊嚴、價值、品格的總和。但在古代文學批評里,人品卻是一個內涵較為寬泛的概念,其含義有時已超越了道德范疇。概而言之,古人所謂人品,主要包括人們實際的倫理行為與主觀的思想修養二端。

實際的倫理行為即所謂名節操行,其內容是封建社會的基本道德規范和倫理綱常,比如忠、孝、節、義、廉、恥、溫、良、恭、儉、讓等修身立世的準則。作為道德范疇的氣節操行,有鮮明的歷史性和階級性,如“三綱五?!?、“三從四德”便代表著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利益,從這些觀點出發進行文學批評,就可能對作家的人格及其作品作出不恰當的評價。比如班固在《離騷序》中指責屈原“露才揚己”,“責數懷王,怨惡椒蘭”,認為屈原“非明智之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第1冊,《全后漢文》卷二五,第611頁。一些批評家對李白追隨李璘,柳宗元參加王叔文集團,李清照再嫁等,都提出批評,便帶有封建倫理的偏見。有些批評家過分強調氣節品行對于文學品格的決定作用,如清代宋大樽《茗香詩論》云:


齊、梁、陳、隋之格之降而愈下也,其由來安在?齊之王儉、韓蘭英先仕宋,劉繪后仕梁。梁之范云、丘遲、任昉、張率、柳惲、周舍、徐勉先仕齊,庾信后仕北周,江淹、沈約先仕宋、齊。陳之陰鏗、徐陵、沈炯、周宏正、張正見、顧野王先仕梁……偶指數之,皆詩人之名級故高者也。《清詩話》,第108頁。


他認為六朝詩格不高,就因為當時詩人品格低下。他所指的人品,便是“忠”。所以他說:“女事二夫,男仕二姓,尚何言乎……不止乎禮義,則無廉恥。無廉恥,安得有氣節?”同上書,第108—109頁。六朝時期,政權交替頻仍,人們并不注重仕一姓而終的所謂氣節,但六朝詩格不高(與漢魏古詩和唐詩相比而言)的根本原因并不在當時作家的氣節問題。一個時代文風的形成,是由于文學發展的內部規律以及時代的政治文化風氣所決定的。以封建的傳統道德觀念作為文學批評的標準,其偏頗是明顯的。六朝著名作家庾信先仕梁后仕周,當然也屬于“男仕二姓”。但庾信后期的作品藝術上更為成熟,反映面比前更為廣泛,大量作品抒發了懷念故國之情與身世之感,形成一種蒼勁悲涼的風格??梢娾仔挪]有因為“仕二姓”而詩品卑下。

曹丕指出:“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img alt="(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卷四二《與吳質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897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54810E/13173365105550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6415361-BeAQdGXOm8HcFAI1KRNWFxaNqWmVUMIq-0-615836816db63a1291c9ab3ca11f345e">不拘“細行”對文學創作并無必然影響,“解衣般礴臝”者無妨成為“真畫者”(清)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卷七下《田子方》,中華書局1961年版,第719頁。。文學創作是一種個性創造,作家詩人大多情感豐富強烈,思想敏銳新穎、性情真實直率。顏之推認為:“文章之體,標舉興會,發引性靈,使人矜伐,故忽于持操,果于進取?!?img alt="《顏氏家訓集解》卷四《文章》,第238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54810E/13173365105550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6415361-BeAQdGXOm8HcFAI1KRNWFxaNqWmVUMIq-0-615836816db63a1291c9ab3ca11f345e">他從文學創作的思維特點論述“自古文人多陷輕薄”的原因多少有些道理,由于文學創作的特點和作家創作主體的特質,決定了文人常常打破社會通行的道德行為準則和傳統習慣的束縛,因而常被人視為狂狷不羈,不合禮俗,然而這根本不會影響其作品的藝術價值,相反,這種追求自由、無拘無束的觀念倒有裨益于創作。

氣節操行,有一定的歷史性。封建時代標準的氣節,無疑散發出濃烈的封建道德氣息,但從具體的歷史環境看,封建社會中的一些氣節操行代表著當時社會的正義,在歷史上有進步的意義,在今天也有可以借鑒和批判繼承之處,如愛國、廉潔、正直、謙遜、舍生取義、鞠躬盡瘁、言信行果、重義輕利、自強不息、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等節操。氣節操行本身,不見得會直接影響著文學創作,但可以通過精神境界的折射反映到創作中。有優秀氣節操行的人,便有內在的“浩然正氣”,保持著一種自信自豪、宏大剛強、坦蕩磊落、無所愧怍的精神境界。這種內在的精神境界一旦外現為文學作品,便自然有英拔超俗之氣。朱熹《王梅溪文集序》曾舉諸葛亮、杜甫、顏真卿、韓愈、范仲淹為例說:“求其心則皆所謂光明正大,疏暢洞達,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其見于功業文章,下至字畫之微,蓋可以望之而得其為人。”(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五,《四部叢刊》初編本,第1395頁。只有像諸葛亮這樣關心國家前程命運,并為之鞠躬盡瘁的人,才可能寫出千古流傳的《出師表》。相反,品行低劣的人,牽于名韁利鎖的人,其內心充滿猥瑣、卑劣、愧恧、奸詐、庸俗之情,這種精神境界自然不能創作出崇高的藝術作品。當然猥瑣庸俗者也可能試圖表現高尚的內容,但其精神境界一定會限制其表現。這就像家禽拍打著翅膀,卻不能夠像鷹那樣凌空飛翔。由此看來,氣節操行能影響人的精神境界,而藝術境界的高下,又與創作主體的精神境界密切相關,因此,文學品格的高下,與創作主體的氣節操行確有些關系。

揚雄的“繃中彪外”,韓愈的“本深末茂”、“閎中肆外”,歐陽修的“充于中者足,而后發乎外者大以光”(宋)歐陽修著,李逸安點校:《歐陽修全集》卷七〇《與樂秀才第一書》,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1024頁。,其所謂“中”、“本”,指的都是內在的修養。理學家提倡的內在修養主要指儒學修養,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功夫,是集封建倫理、政治、哲學于一身的修養。明代宋濂說:“圣賢之心,浸灌乎道德、涵泳乎仁義。道德仁義積而氣因以充,氣充,欲其文之不昌,不可遏也”(明)宋濂:《文憲集》卷二六《文說》,《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24冊,第364頁。指的便是儒學修養。單純從儒學的角度來要求藝術家的內在修養,這顯然過于狹隘。在中國文學藝術史上,許多作家都是以儒學為主,融合釋、道,雜學旁收的。古文學家提倡的內在修養含義較為寬泛。如韓愈就合儒學修養和藝術修養為一,要求作者“行之乎仁義之途,游之乎《詩》《書》之源”《韓昌黎文集校注》卷三《答李翊書》,第170頁。,“上規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子云相如,同工異曲。先生之于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韓昌黎文集校注》卷一《進學解》,第46頁。??梢姟伴b其中”的內在修養的范圍是十分寬泛的,經、史、子、集無不吸取其精華。這就比一般理學家的眼界要開闊得多,也比較符合文學創作的實際。

清代詩論家提出的“胸襟”,是一個泛指創作主體精神境界的綜合概念?!靶亟蟆闭f是葉燮提出來的:


我謂作詩者,亦必先有詩之基焉。詩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載其性情、智慧、聰明、才辨以出,隨遇發生,隨生即盛。千古詩人推杜甫。其詩隨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無處不發其思君王、憂禍亂、悲時日、念友朋、吊古人、懷遠道,凡歡愉、幽愁、離合、今昔之感,一一觸類而起,因遇得題,因題達情,因情敷句,皆因甫有其胸襟以為基。如星宿之海,萬源從出;如鉆燧之火,無處不發;如肥土沃壤,時雨一過,夭矯百物,隨類而興,生意各別,而無不具足。(清)葉燮著,霍松林校注:《原詩·內篇下》,《原詩 一瓢詩話 說詩晬語》,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17頁。按:薛雪《一瓢詩話》中有一段同樣的話,應該是抄錄葉燮之語,惜點校者未加區別。


葉燮所指的“胸襟”,既不單純指儒學修養,也不僅指名節品行,而是指具有高超思想境界、人生識見與審美理想的作家的主體意識。葉燮認為,胸襟是創作的基礎,有胸襟,才能在客觀世界“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中發現對象的社會意義和審美意義。胸襟在創作主體諸要素中起主導作用,有胸襟才能發揮作家的“性情、智慧、聰明、才辯”。葉燮把詩的表現對象分為理、事、情三要素,把詩人的主觀分為才、膽、識、力四要素,有了才、膽、識、力,客觀事物的理、事、情才能“為之發宣昭著”。而才、膽、識、力四者,葉燮尤重“識”,而識的根本,就在詩人的胸襟。他還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例。蘭亭之集,名流畢至,假使平庸者作序,必極力鋪寫,諛美萬端,決無杳遠蒼涼之感。但王羲之能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宇宙萬匯,系之感慨,表現了對人生透徹的領悟,這一切都來自王羲之的胸襟。所以,“由是言之,有是胸襟以為基,而后可以為詩文”《原詩·內篇下》,第17頁。。

清代詩論家沈德潛、薛雪、潘德輿、方東樹等人論詩都極重胸襟。如薛雪云:“詩文與書法一理,具得胸襟,人品必高。人品既高,其一謦一欬,一揮一灑,必有過人之處,享不磨之名。”(清)薛雪著,杜維沫校注:《一瓢詩話》第6則,《原詩 一瓢詩話 說詩晬語》,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91—92頁。方東樹也說:“大約胸襟高,立志高,見地高,則命意自高。”(清)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一四,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381頁。沈德潛因據有詩壇宗主的地位,所以他論胸襟之說尤其著名: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如太空之中,不著一點;如星宿之海,萬源涌出;如土膏既厚,春雷一動,萬物發生。古來可語此者,屈大夫以下,數人而已。(清)沈德潛著,霍松林校注:《說詩晬語》卷上,《原詩 一瓢詩話 說詩晬語》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187頁。


這基本上繼承了葉燮的理論。沈德潛的“第一襟抱”的說法,也是截取前人的話頭宋代嚴羽有“第一義之悟”的說法;明代呂坤《續小兒語》云:“做第一等人,干第一等事,說第一等話,抱第一等識。”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6頁。,沈德潛把它和文學創作聯系起來,提出高超的詩學理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安市| 宁强县| 太康县| 定结县| 湟源县| 科尔| 四川省| 陆良县| 江津市| 岳阳县| 宁城县| 两当县| 历史| 平远县| 天长市| 萝北县| 裕民县| 司法| 九寨沟县| 遂川县| 手游| 岳西县| 星座| 奉新县| 海南省| 林芝县| 渑池县| 庄浪县| 甘孜县| 兴城市| 贵港市| 台东市| 巴塘县| 石渠县| 武冈市| 金堂县| 兴文县| 红原县| 长岭县| 大渡口区| 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