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 宋雪臣 單振清
- 2270字
- 2019-12-20 17:23:43
3.4 電容式傳感器
一個平行板電容器,如果不考慮其邊緣效應,則電器的容量為:

式(3-19)中,ε為電容器極板間介質的介電常數,ε=ε0εr; S為兩平行板所覆蓋的面積;d為兩平行板之間的距離。
由式(3-19)可知,當S、d或ε改變,則電容量C也隨之改變。若保持其中兩個參數不變,通過被測量的變化改變其中一個參數,就可把被測量的變化轉換為電容量的變化。這就是電容傳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電容式傳感器結構簡單,分辨率高,工作可靠,為非接觸測量,并能在高溫、輻射、強烈振動等惡劣條件下工作,易于獲得被測量與電容量變化的線性關系,故可用于力、壓力、壓差、振動、位移、加速度、液位、粒位、成分含量等測量。
3.4.1 變極距型電容傳感器
如圖3-21所示,平行板電容器的ε和S不變,只改變電容器兩極板之間距離d時,電容器的容量C隨之發生變化。利用電容器的這一特性制作的傳感器,稱為變極距式電容傳感器。該類型傳感器常用于壓力的測量。

圖3-21 平行板電容器圖
設εr和S不變,初始狀態極距為d0時,電容器容量C0為:

如圖3-22所示,電容器受外力作用,極距減小Δd,則電容器容量改變為:

圖3-22 變極距式傳感元件原理圖

電容值相對變化量為:

此時C1與Δd呈線性關系。
為了提高傳感器靈敏度,減小非線性誤差,實際應用中大多采用差動式結構。如圖3-23所示(1為動片、2為定片),中間電極不受外力作用時,由于d1=d2=d0,所以C1=C2,則兩電容差值C1-C2=0。中間電極若受力向上位移Δd,則C1容量增加,C2容量減小,兩電容差值為:

圖3-23 差動式電容傳感元件

得到:

可見,電容傳感器做成差動型之后,靈敏度提高1倍。
以上分析均忽略了極板的邊緣效應,即極板邊沿電場的不均勻性。為消除極板邊緣效應的影響,可采用圖3-24所示保護環。保護環與極板具有同一電位,這就把電極板間的邊緣效應移到了保護環與極板2的邊緣,極板1與極板2之間的場強分布變得均勻了。

圖3-24 加保護環消除極板邊沿電場的不均勻性
3.4.2 變面積式電容傳感器
變面積式電容傳感元件結構原理如圖3-25所示。如圖3-25(a)所示平板形位移x后,電容量由初始值變為:

圖3-25 變面積式電容結構原理圖
(a)平板形電容;(b)旋轉形電容;(c)圓柱形電容

電容量變化:

靈敏度為:

對于角位移傳感器,如圖3-25(b)所示,設兩片極板全重合(θ=0)時的電容量為C0,動片轉動角度θ后,電容量變為:

靈敏度為:
電容量變化為:


對于圓柱形電容式位移傳感器,如圖3-25(c)所示,設內外電極長度為L,起始電容量為C0,動極向上位移y后,電容量變為Cy:

電容量變化為:

靈敏度為:

由以上分析可知,變面積式傳感器的電容變化是線性的,靈敏度k為一常數。
如圖3-26所示是變面積式差動電容結構原理圖,其傳感器輸出和靈敏度均提高1倍。

圖3-26 變面積差動電容結構原理圖
(a)平板形差動電容;(b)旋轉形差動電容;(c)圓柱形差動電容
3.4.3 變介電常數式
變介質常數位移式電容傳感器結構原理如圖3-27所示。介質沒進入電容器時(x=0),電容量為:

圖3-27 變介質位移式傳感電容結構原理圖

式(3-34)中,a為極板長度,b極板寬度。
介質進入電容距離為x后,電容量為:

整理可得:

即電容變化與位移x呈線性關系。選擇介電常數ε1較大的介質,適當增大充入介質的厚度d1,可使靈敏度提高。
3.4.4 電容式傳感器測量電路
常見的電容式傳感器測量電路有橋式電路、二極管雙T網絡、充放電脈沖電路、運算放大器電路等。
1.橋式電路
將電容傳感器作為電橋的一個橋臂,采用差動式電容傳感器時,將兩個電容接入相鄰的兩臂上,如圖3-28所示。調節電容C使橋路平衡,輸出電壓u0為零。當傳感器電容Cx變化時,電橋失去平衡,輸出一個和電容Cx成正比例的電壓信號。Ui為交流信號源,其幅度、頻率穩定,波形一定。橋路輸出信號經放大、相敏整流和低通濾波,最后獲得平滑輸出。

圖3-28 橋式測量電路
(a)單臂接法;(b)差動接法;(c)檢測電路框圖
2.二極管雙T網絡
二極管雙T網絡電路原理如圖3-29所示。Cx為傳感電容,C為平衡電容,u1是幅值為Ei的方波。設加入信號時ui為正,二極管D1導通,D2截止,Cx很快充電到+Ei,因RL較大來不及放電。在ui跳變為負時,二極管D1截止,D2導通,電容C很快充電到-Ei。如果R1=R2=R,則ua=u0=0 V, RL中電流i1=0 A。以后,電容Cx經電阻R1、負載電阻RL(電表、記錄儀、放大器等的輸入電阻)和電阻R2、二極管D2放電。隨ucx的下降,ua下降,i1負向增加。當ui從-Ei跳變到+Ei時,D1導通,Cx很快充電至+Ei, D2截止,C未來得及放電,ua=u0=0 V, RL中電流躍變為零。然后,電容C放電,ua上升,i2正向增加。負載電流波形如圖3-29(b)所示。

圖3-29 二極管雙T網絡電路原理
(a)二極管雙T網絡;(b)負載電流波形
如果Cx=C, D1與D2特性相同,則i1與i2波形相同,方向相反,流經RL的平均電流為零。當待測量引起Cx變化時,電流i1與i2波形不同,則在負載RL上有平均電流I輸出。
3.充放電脈沖電路
充放電脈沖電路如圖3-30所示。換向開關K為電子開關,當K與“1”接通時,電源E經電阻R1向電容Cx充電。如果換向開關與“1”接通時間比充電時間常數τ充=(R1+RL)Cx大4~6倍,則在開關K與“1”接通期間Cx的電壓充至E,Cx的電荷Q=CxE。

圖3-30 充放電脈沖電路
當開關K轉向“2”時,傳感器電容Cx經電阻R2放電。如果R1=R2=R,則τ放=τ充=(R=RL)Cx,在開關K與“2”接通期間,所充電荷Q全部放掉。假若充電和放電的時間相等,均為開關周期T的1/2,那么,在充放電時,流經負載電阻RL的平均電流為:

Ia與Cx為線性關系,測得電流Ia可得知Cx電容量。
4.運算放大器電路
運算放大器電路的原理電路如圖3-31所示。A為理想的運算放大器,Cx為平行板電容器,則:

圖3-31 運算放大器原理電路

即輸出電壓uo與極板間距dx為線性關系,這就從原理上解決了變極距型電容傳感器特性的非線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