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企的領導藝術:一位國企高管的管理箴言
- 白英
- 2260字
- 2019-12-20 16:49:36
二 關于才
1.有一技之長
在現代化大生產下,專業和行業分工越來越細,一個人上大學或初參加工作總是要選擇某一個專業,沒有無專業的大學和無專業的工作崗位。只有在一個崗位上干得出色,成為某一個方面的行家,才能被人們發現認可,才能提到更高的崗位上去。就我們的國有集團看,下自科長上至企業領導,都是從技術員、會計員、銷售員,一步一步提拔上來的。如果一個人干啥不像啥,干啥不鉆啥,很難想象他會成為高級人才。
我們國家自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江澤民、胡錦濤同志為代表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基本都是名校畢業,專業出身,所以外國評論中國進入了一個科技治國的時代。更何況我們是企業,是出產品出效益的地方,不從專業做起,不從基礎做起,希望出了校門,進了企業就能成為一個戰略家,成為一個高管人員,那是不可能的。
2.博學多才
“非學無以廣才”,“才學” 顧名思義,古人是把知識和才幾乎畫等號的。我們現在的衡量標準是文憑,但文憑并不完全等于才學,文憑只是給人提供了繼續學習的能力,知識更新日新月異,如果不注重繼續學習深造,拓寬知識面,有文憑的人也要落伍,只有博學多才的人才會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強,干一行勝任一行,舉重若輕,這樣的人才有發展潛力。曾國藩和毛澤東都是文人帶兵,都不是行伍出身,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不懂那個專業,但都成就了大事業,關鍵就是博學多才。為什么有的人到一定崗位上就不能再提拔了,可能他的專業造詣很深,問題不在專業上,多數是知識面不寬,綜合素質不高,才具不夠。
“非志無以成學”。知識是一個長期的不斷積累的過程,我們處于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每個人都在拼命地工作,時間十分寶貴,能夠利用的空余時間很有限,這給沒有學習毅力的人提供了一個非常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沒有毅力,永遠找不到學習的時間。另一方面我們又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信息通過多種渠道,以各種誘惑人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如果我們沒有毅力克制自己的欲望,就會用寶貴的時間學習了一些無用的、甚至是有害的東西。
3.觀察分析判斷決策能力
工作上有沒有本事主要體現在這方面。“聰察強毅之謂才”,聰是兼聽,察是明辨。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善于廣泛聽取多方面意見的人,才便于做出正確的判斷;同時還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學而不思則罔”,僅僅是有專業有知識,不善于觀察分析,就是一個書呆子,理論一大套,是非不明晰,問題吃不準,措施也就不得力,就不會有工作業績。這類人最多屬于有知識,不可稱為有智慧,“智慧就是能迅速看出事物的本來面目”。觀察、分析、判斷、決策能力是智慧的范疇,不屬知識的范疇,但是要以知識和經驗為基礎。如果是知識的范疇,那么博士一畢業就可以當董事長了,實際上是行不通的。知識不等于智慧。實際工作中我們會發現,有些人雖然沒有文憑,但善于觀察分析問題,大腦的主觀能動性強,悟性高,能夠從紛繁復雜的具體事務中抓住事物的本質,所以是一個很有執行力的領導。
分析、判斷、決策能力也就是魄力。魄力不是拍桌子瞪眼睛的能力。判斷問題、決策問題要因時因勢而定,天下事往往貌似而實非,所以很難把握。秦王苛政而劉邦入關后只約法三章就保持了穩定,劉璋黯弱諸葛亮入川后采取嚴厲措施才得到了治理。寬和嚴沒有哪個好哪個壞的區別,“恩所加則知用,威所加則知畏,恩威并用是為知政”,關鍵要用對時候。單位能否管好,就看能否對癥下藥。
4.毅力
“強毅” 也是這個意思,有些像現在的“情商”。要有不達目標決不罷休的精神,“有利的情況和主動的恢復產生于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成功與失敗的區別就看能否堅持最后五分鐘,這些都講的是毅力。要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抓某項工作的精神,不能淺嘗輒止,虎頭蛇尾。比如安全管理、成本管理,需要常抓不懈,一旦松弛,不僅工作沒進步,還可能出大事。煤礦上的很多大事故就是松懈麻痹造成的。我們常講,工作要抓反復,反復抓,其實這話只對了一半。反復抓是對的,一項工作必須反復抓,才能使這項工作一年上一個新臺階。抓反復就不一定對了,不應該等反復了再抓,那樣工作永遠是前進一步再后退一步,等同于原地踏步走,功夫沒少下,工作沒提高。一個單位的工作是不是扎實嚴細,關鍵是看主要領導抓工作是不是有毅力;一個系統的工作是不是嚴謹而超前,關鍵是看分管領導抓工作是不是有毅力;一個人是不是持續發展,關鍵也是看這個人的毅力,智商高的人并不一定是發展前景好的人。
5.方法和技巧
知識分子都會寫文章,但做文章和當領導不一樣。做文章立論要高遠,觀點偏激一些也無妨,只要能自圓其說就是好文章。當領導往往不能直抒胸臆,有時需迂回曲折,才能表達自己的意思,辦成自己想辦的事。正如要想用戶買你的產品就需要對產品包裝一樣,要讓上級和下級買你的賬也需要語言包裝,這就是方法和技巧。為人肯定是越實在越好,但說話就需要語言技巧,否則會壞事。過去山西的雁門關外有這樣一個風俗,孩子不到結婚年齡就定了親,定親之后,男方要巴結女方,逢年過節男方都要給女方送禮:端午節送粽子、中元節送面魚、中秋節送月餅,春節前后要送肉和麻葉。有一個男親家覺得端午送粽子不實在,粽子就是用粽葉包了一點黃米,總共用不了二斤米,不如煮一鍋黃米粥送去,女方一看就生氣了,這不和喂豬一樣?結果惹惱了,婚事吹了。可見只講實在,不講包裝不行。產品要講包裝,不然影響銷售;語言要講包裝,不然要影響效果。但是,產品的包裝不等于賣假貨,語言的包裝不等于說假話。方法和技巧不是權術和騙術。
當然,德和才的范疇非常廣泛,不僅僅是這幾點,我不過是根據我們的工作實際和我的理解講了幾點,以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