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關于忍

忍也是一種控制力。“和為貴,忍為高”,只有相互忍讓才有團結和氣的局面,忍與和是條件,高與貴是結果,只有相互忍讓、和氣團結的人才是一個高貴的人。不能平和相處,不能相互忍讓的人雖不能說低賤,但起碼是被人內心里看不起的人。毛澤東同志讓每個共產黨員和黨的領導干部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他說的是革命時期不能那樣雅致,那樣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那是指革命時期。建設時期就要講雅致,講文質彬彬,講溫良恭儉讓。民族文化上的是非顛倒,黑白混淆,會嚴重影響著現代人的精神風貌,影響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的建設。和我們同宗文化的日本、韓國、新加坡,這方面都比我們好。其尊老愛幼、孝敬長輩、彬彬有禮,我們在電視上都看過。

“忍” 不是奴隸主義,不是阿Q精神,忍是禮讓,是寬恕。恕,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是推己及人,是忍讓的實質。沒有恕的忍讓是壓抑,那是遲早會暴發的,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出現破壞性復仇,中國的很多農民起義就帶有這種性質。所以,能恕才是真正的忍,不能恕就不是真正的忍。忍與恕是緊密相聯的,忍是外表,恕才是實質。

第一,忍讓出團結。團結這是個老話題,我們一直在講團結是金,團結是銀,團結出經濟效益;團結是鋼,團結是鐵,團結出強有力的集體;團結是臺階,團結是梯子,團結出領導和人才。“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是句名言。一個單位的班子團結,往上提拔的人就多,提一個下邊動一串;反之,一個班子不團結,人們相互告狀,工作起來左右為難,員工看不到前途和光明,單位沒有凝聚力,人才就流失了。正常情況下,打開水龍頭水是向下流,如果水管崩了,水才往上冒。人才從下邊流失,水向上冒,這是不正常現象。

第二,忍讓出廉潔。面對社會上的各種誘惑能夠忍得住,有自控能力,不被金錢和美色所動。面對同僚之間的爭權奪利能夠忍得住,不爭權不爭利不爭名,就能夠保持團結,就不會相互攻訐告狀。這樣的干部就是一個好干部,一個廉潔自律的干部。

忍的反面是“爭”,爭的內容主要如下。

1.爭權利

因為權力和責任、義務是相伴隨的,沒有因為爭責任和義務造成不團結的。權力也是和利益相伴隨的,所以歸根到底爭權也是利。現在我們中層干部的收入都不低:一是年薪收入低的十幾萬,高的三四十萬;二是慣例性收入比如安全獎、不記名的單項獎、年節常例性福利;三是職務消費。這幾方面沒人爭,爭得往往都是此外的非正常利益。為非正常的利益鬧不團結,造成兩敗俱傷;為非正常利益可能觸犯黨紀國法和企業制度,造成自毀名節;最后使自己早下臺,多不合算?這么好的待遇多干一年不比啥強?離退休干部中有句話叫錢多不如命長,我看在職的領導干部也應有這樣一句話:權力大不如干得年代長。這是狹義上的爭。

廣義上的爭就是與民爭利。中紀委有條規定,黨政領導干部及其配偶子女不準經商,既然是提拔到這個崗位上了,就應遵守這個紀律。如果看到普通老百姓做生意發財,就忘記了領導干部及其配偶子女經商的限制,讓配偶和子女利用自己的職權經商,那就是與民爭利。《易經》中有句話“負且乘,致寇至”,負是從事體力勞動的普通老百姓,乘是乘車的在位領導干部。意思是居領導干部之位,當行領導干部之事,在領導干部的位置上而行普通老百姓的事,禍患必至。春秋時,魯國有個宰相叫公儀休,妻子種菜他把菜拔掉、妻子不聽又去織布他就把妻子休掉。他說:“我領著國家的俸祿,怎么可以再和種菜織布的百姓爭奪利益呢?” 這恐怕是我國歷史上最早記載的領導干部不許配偶經商的典型例子。可見在我們中國,領導干部的配偶和子女經商,不僅有制度的限度,也有傳統習慣的限制。

2.爭氣

其實有時候不能忍的往往正是為了氣。就是為言語不周到,相互尊重不夠而生氣。人們長期在一起工作哪有句句話恰當,字字是真理的呢?人的一生是和人打交道的,能夠搭伴是緣分,為什么與老婆一個人吵嘴的次數,要比和中國13億人,世界60億人的次數要多?原因就是朝夕相處。一塊搭伴自然會有不同意見,會有說話方式不妥的時候,這時如果一方發火了,另一方走開,看你還和誰發火去?“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夫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這才叫大智大勇,有風度有氣度,為一時之怒,拍桌子瞪眼睛,傷了和氣;為一口氣,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失了身份。那是智商低,底氣不足,缺乏氣量和風度的表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勒克县| 通渭县| 临西县| 青河县| 宁安市| 安龙县| 邯郸市| 瓦房店市| 鞍山市| 珲春市| 隆安县| 宕昌县| 阿合奇县| 云龙县| 思茅市| 彭阳县| 富平县| 涞水县| 泽州县| 昭苏县| 台江县| 大城县| 陆良县| 齐齐哈尔市| 盐山县| 松潘县| 清流县| 斗六市| 郁南县| 明水县| 酒泉市| 新沂市| 大兴区| 宁陵县| 大洼县| 浏阳市| 古浪县| 丽水市| 湛江市| 兴仁县| 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