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天涯芳草
  • 劉華杰
  • 3220字
  • 2019-12-06 19:26:22

花的絲

花的雄蕊比雌蕊耐看,尤其是那美麗多方的花絲。

動物中,一般說來總是雄性長得漂亮,如孔雀,開起屏來,不但美麗而且威風。雉雞、白冠長尾雉、獅子、麋鹿、羚羊,均是雄性出風頭,或五彩繽紛,或英姿颯爽;植物中也一樣,有花植物兩性花中的雄蕊要比雌蕊耐看得多,變化多端、氣象萬千。人類卻是個例外,通常姑娘們不僅體態優美,也喜歡打扮得妖嬈多姿。

羽狀復葉圖

盛開的紅頭朱櫻花。頭狀花序球形,周邊的先開放。雄蕊多數,基部為白色,花絲細長,約幾百根。花絲頂端是花藥。

完整的花一般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等部分組成,其中雄蕊則由細長的花絲(filament)和頂端著生的花藥組成,它是被子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

細長的花絲的功能是支撐花藥,使花藥能夠在空間伸展,便于傳粉。花絲外圍由一層角質化的表皮細胞包圍,中間是維管束。花藥是植物學上重要的研究對象,關注的人也較多,但花絲通常不被注意。我們是普通民眾,無需從植物學的專業角度去看花,從審美的角度欣賞一下花絲的形態是沒問題的。這里分三組介紹五種我認為很美的花絲。第一組是兩種豆科植物;第二組是兩種桃金娘科植物;最后一組是一種金絲桃科植物。

第一種植物是紅頭朱櫻花(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也叫紅絨球,朱櫻花屬,豆科含羞草亞科。之所以第一個介紹它,是因為我本人為了查到它的名字曾經費了不少周折。

第一次見到這種有著紅色放射狀絨球形花朵的植物,是在云南西雙版納。旅行團中午在路邊一家小店用餐,我先吃完,就帶著相機在周圍轉,突然在田梗上發現了這種植物。樣子像豆科的,問過許多人,都不知名字。第二次是在北京市植物園的熱帶溫室,只見到一株,長勢也不好,本想找到標簽看一下名字,竟然沒有。此溫室有最現代化的硬件和極低極的軟件,植物標簽殘缺不全,甚至張冠李戴,拉丁文掉字母及漢字錯別字等也可見到。對于沒有標簽的植物,若向工作人員打聽,一般會聽到非常自然也比較禮貌的回答:“我也不知道。”第三次見到,是2003年到廣西南寧開會期間。查數碼相機圖像文件的記錄,10月29下午3點10分左右我們一行七八人到了城南的青秀山風景區,我由車窗望見此植物,就招呼面包車司機停了車,大家一起看路邊的這種紅花植物。天有點陰,但劉兵、田松和我還是一個勁地拍。大家知道我喜歡植物,比別人多認識幾種,便不停地問它叫什么,我只能說大概是豆科的,具體名字不知道。11月4日,上飛機前我獨自一人擠出點時間,跑到了南寧市的金花茶公園,此前曾偷著用半天時間參觀了南寧市有名的藥用植物園。由于季節不對,茶花沒見到,倒是又碰到了這種紅花植物,還是不知道名字。

尚未開放的紅頭朱櫻花。頭狀花序,球形。從此圖上能夠看到小葉對生,小葉上有兩條主葉脈。2003年攝于南寧。

回到北京后,有一天在海淀圖書城閑轉,翻起一本徐頌軍、李娘輝主編的《識花認草》,方知此植物叫朱櫻花,也叫紅絨球。這本書也幫我確認了厚藤(見于北海市)和野茼蒿(見于浙江千島湖)兩種以前吃不準的植物。回家查多卷本的《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只在第二卷檢索表中找到朱櫻花屬一行字,再沒有其他信息。好在《新編拉漢英植物名稱》一書有說明,它的確切名字叫“紅頭朱櫻花”。

紅頭朱櫻花原產地是南美洲,輸入拉丁名在網上搜索,找到一張拍攝于玻利維亞的照片,英文名為Red Powderpuff,直譯是“紅粉撲兒”,名字、樣子與上述所見、所查完全一致。現在熱帶、亞熱帶常栽培,我國臺灣、福建、廣東、廣西、云南也有栽培。據說,它喜高溫濕潤環境,不耐寒。

紅頭朱櫻花有兩大特點,通過這兩大特點也就容易辨認它。花30-40朵著生在一起,呈球形,煞是好看。花絲粉紅而細長,雄蕊多數,數百枚聚生在一起,向外伸展。花被鐘狀,周邊的先開,往往是外圈的花絲已經張開,中心部位的花冠還沒有打開,花被4裂或5裂,像未開的凌霄花,只是沒有棱角。第二個特點是,它的葉子極為特殊,二回偶數羽狀復葉(無患子科欒樹具有兩回和一回半的奇數復葉;黃山欒為二回羽狀復葉;豆科大豆則具有三出復葉;五加科鵝掌柴則具有掌狀復葉),并且只有兩個大羽片,呈Y字型,每一羽片上小葉對生,偶數,5-9對,頂端的一對有點像蟹鉗。

同科同亞科不同屬的另一種植物是合歡(Albizzia julibrissin),也叫絨花樹、馬櫻花、蓉花樹,常見得很。不過在我老家吉林卻是從來沒有見過(遼寧、華北都有)。我第一次見到它是在北京大學31樓西側。現在我所住的育新花園小區,也植了幾株。中科院香山植物園有許多株。合歡具有頭狀花序,多數,生于新枝的頂端。粉紅色花絲細長,基部白色。二回偶數羽狀復葉。合歡的花晝開夜合(同科的含羞草、跳舞草等也有此特點),名字可能就由此而來。合歡古時候也叫“合昏”、“夜合花”:“葉至暮即合,故云合昏也。”《證類本草》中說合歡“令人歡樂無憂,久服輕身明目,得所欲”,大概是后人附會的,未見什么根據。查《本草綱目》,也未見收錄。

我要介紹的第二組具有美麗花絲的植物是,桃金娘科的蒲桃和紅千層。

蒲桃(Syzygium jambos),也稱屈頭雞、香果,是熱帶和亞熱帶植物,我在北京市植物園溫室和中科院溫室見過,后來在深圳仙湖見過。喬木,葉對生,革質。聚傘花序頂生,花的顏色比較特殊:綠白色。雄蕊多數,離生,呈放射狀向外伸展。萼筒裂片4,宿存,與柿子相似。花柱與花絲等長,呈針狀,當花絲脫落時,由白變棕色再變黑。蒲桃的果子,粉里透白,像小秤砣一般,但并不好看。據說可生食,但我從未吃過。

雨中合歡。豆科含羞草亞科。粉紅色絨狀花絲長達25-50mm,可見二回羽狀復葉,羽片4-12對,小葉10-30對。花絲被雨水粘成一縷一縷的。攝于北京香山中國科學院植物園。

蒲桃,桃金娘科。雄蕊多數,露出花瓣之外,綠白色花絲十分美麗。

同為桃金娘科的紅千層(Callistemon rigidus)也有漂亮的花絲,它有幾個形象的名字:刷毛楨、毛刷花。它原產于澳大利亞,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我曾在植物圖譜上見過,實物則是在上海首屆科學文化會議時偶然見到的。江曉原主持的會議2002年11月在交大召開,23日下午自由討論,我便一個人急趕到了上海植物園。深秋季節,最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杉科的池杉和桃金娘科的紅千層。遠遠望去,紅千層一串串的紅花,活像試管刷子,只是顏色不同。紅千層具有穗狀花序,生長于接近枝頂處。花序軸可以繼續向前生長成有葉的正常枝。萼筒鐘形,外被柔毛,裂片5,花瓣5。雄蕊多數,鮮紅色,每束約40-50枚花絲,長約25mm。

最后,介紹一類野生的草本植物,在北方極普遍,但論觀賞價值,一點不遜色,人們卻很少注意它。

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金絲桃,常見的有短柱金絲桃、長柱金絲桃和烏腺金絲桃,都是金絲桃科(或藤黃科)金絲桃屬植物。長柱金絲桃(Hypericum ascyron),在東北也叫紅牛心、鳴心茶、金絲桃、紅心蓮、黃海棠,在北京其名稱有紅旱蓮、金絲蝴蝶、黃海棠等。《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上還列有另一個名字:湖南連翹。長柱金絲桃全草可入藥,袪風濕、止咳止血,民間代茶用。

桃金娘科紅千層狀如試管刷的紅花。穗狀花序,花序軸向前生長成有葉的正常枝。花絲長約25mm。2002年11月23日攝于上海植物園。

長柱金絲桃,野生草本,金絲桃科或藤黃科。左側為圓錐形蒴果。攝于吉林通化二道江。

長柱金絲桃莖四棱,單葉對生,無柄。聚傘花序頂生,花瓣5,金黃色,頂端俯視花瓣呈旋轉狀,像小風車的葉片。雄蕊多數,基部合生成5束。花絲細長,基部金黃色,中上部暗紅色、棕色。花柱與花絲等長并且顏色變化也一致,花柱基部合生,上部5裂;花柱上面的柱頭顏色較淺,呈乳白色。蒴果圓錐形,成熟后5裂。

其實,我本人更喜歡家鄉野生的長柱金絲桃。作為野草,在山坡上、馬路旁它隨處可見,倒是沒見有專門種植的。去年夏天回東北,我與父親差不多每天都上山(從小養成的習慣,在這一過程中父親教我了許多博物學知識),每天都能碰見金絲桃,而每次我都忍不住看一眼或者為它拍一張照片,它的美是顯然的、不可忽略的。

思茅普洱磨黑的梯田。2005年9月29日攝,當時冒小雨由思茅翠云區奔北部的景東,途經此地被美景吸引。


[1] 2006年10月25日我有機會到東湖邊的武漢大學珞伽山轉了數小時,發現建筑不如北大,但樹木強于北大。其中的楓香樹、橡樹、樟樹很高大、漂亮。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靖市| 吴堡县| 左贡县| 石泉县| 获嘉县| 尉犁县| 蕉岭县| 开阳县| 武宁县| 萝北县| 江津市| 福州市| 吉林市| 太仆寺旗| 台山市| 和政县| 辽阳市| 河南省| 灵山县| 唐山市| 邢台县| 平利县| 天全县| 子洲县| 德保县| 东宁县| 略阳县| 洛浦县| 凤阳县| 新野县| 巴楚县| 安宁市| 揭东县| 屏南县| 景泰县| 扬州市| 南华县| 灌阳县| 镇沅| 阿拉善左旗|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