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林庚文選
  • 林庚
  • 1220字
  • 2019-12-20 16:15:48

《天問》中所見上古各民族爭霸中原的面影

中國上古時代,伊洛一帶乃是原始各民族爭霸的中心。這黃河流域南岸,也即古之中原戰場。夏、商、周三代都是在那里決勝負的。周滅商后,周公東營洛邑,極力勸成王到那里去,也可見這一帶傳統上地位的重要。夏的傳說比較久遠,除傳說外更無其他可據,而大禹治水的故事又流傳甚廣,到處都有禹的古跡傳說,這樣便自然地帶來一些傳說上以及地理上的某些差異,這是在所難免的。但總的說來,商湯滅夏桀后都于商丘,便以河南一帶為活動的中心,這是無可懷疑的。而夏后啟立國之初,傳說益曾避啟于箕山(約在今河南登封縣東南),啟便即位于陽翟(約在今河南禹縣),并大會諸侯于鈞臺。啟子太康則居陽夏(約在今河南太康縣)。《汲冢周書》說:“太康居斟(約在今河南鞏縣西南),羿亦居之,桀又居之。”故張守節《史記正義》謂夏居河南,并為之考。太康失國時傳說有“五子之歌”在洛汭,與之爭天下的后羿則曾娶洛嬪。至于桀亡國時傳說放于鳴條,《孟子·離婁》曰:“舜生于諸馮,遷于負夏,卒于鳴條,東夷之人也。”又傳桀乃逃亡南巢,約在今安徽境,則也屬東夷。這些眾多傳說至少說明一個輪廓,夏民族是進入河南中原以爭霸天下的,及其失敗則退往東南方。總之上古各民族都先后集中到這中原地帶上來爭奪天下,而來源卻是四面八方的。周民族大約來自西方(偏北)的杜水。商民族來自北方(偏東)的黃河下游。它的發祥地大約在古黃河入海處。《商頌·長發》所以說:“相土烈烈,海外有截。”而古黃河與伊洛兩水匯合后,便轉向直北而行,經過薊北平原燕山腳下在那里入海。商民族正是沿著這條路線、經過多次的遷移,才從黃河下游終于進入了黃河南岸。夏民族的發祥地在淮水東南岸的涂山(古又稱會稽,在今安徽懷遠縣境)一帶,是來自東方(偏南)的民族,也是最接近中原的民族了。至于黃河伊洛一帶的土著大約就是上古的河伯。關于黃帝和伏羲的傳說,可能也就是這個遠古民族遺留下來的。北方民族視南方來的民族為蠻夷、為蚩尤,都是文身斷發的怪物。而南方民族則自稱是女媧的后代、帝顓頊的子孫,旗鼓相當,各不相讓。等到商民族從北方進入中原,并且與河伯土著結合取得天下,北方民族的傳說就成了此后正統的傳說,河伯之名因此也就只保留在南方民族的傳說之中。《天問》中因此不見伏羲、黃帝(或軒轅)而只談河伯、洛嬪的故事,這正是南方民族傳說的特征。商之先人假師河伯才戰勝了有易,商湯得伊尹之助才取得天下,《天問》中關于伊尹的傳說獨多,而伊尹原并非商的本族人,當是伊水土著。商湯得伊尹而有天下,頗有點像文王得姜尚而有天下。《大雅·綿》:“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周民族是與姜姓結合后才強大起來的,而姜姓正是岐下一帶的土著。在這各民族爭先恐后向中原遷移的過程中,又還有一支來自遙遠南方的民族。關于這個民族的故事久已湮沒失傳,只有《天問》中還保留著一些片段的原始消息。本文想就此試加申述,或者有助于對《天問》的理解和認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普县| 颍上县| 新丰县| 湟源县| 行唐县| 马鞍山市| 奇台县| 昆山市| 新沂市| 敖汉旗| 霍邱县| 旌德县| 尤溪县| 临清市| 邵阳县| 石门县| 平潭县| 永和县| 涿州市| 隆化县| 资阳市| 诸城市| 邢台县| 枣阳市| 甘肃省| 玉门市| 新兴县| 新建县| 霍城县| 太康县| 凌源市| 宜川县| 长岭县| 北碚区| 华池县| 铁岭县| 梅州市| 双柏县| 宁河县| 嫩江县| 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