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九節 跟單托收的風險及防范

托收是商業信用,缺少第三者作出付款的承諾,因此托收能否順利收妥,一是要看收款人(出口商)提供的收款單據(金融票據或商業單據)是否能被付款人(進口商)接受;二是要看付款人的資信、財力,如貿易項下還要看商品的質量與貨價漲落等諸多因素。對各有關銀行而言,在托收業務中,只是提供中介服務,并未作出非收妥不可或非付款不可的保證。因此,在跟單托收中,進出口商都會面臨一定的風險。但相對而言,出口商所面臨的風險更大。如何避免風險,加強防范是貿易商和銀行應特別關注的問題。

一、出口商的風險及防范措施

從整體而言,使用托收方式將使出口商面臨較大的風險。作為出口商,雖然買賣雙方訂有貿易合同,但自訂立合同起,備貨、加工、打包、發運、制單到托收貨款周期長,其間利率、匯率、物價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出口商的盈利減少,甚至貨款不能收妥;利率上調或匯價下調都可能會使預期的利潤全部消失,甚至虧本;貨物價格下跌會使進口商無利可圖,造成虧損,從而借故拒付。如遇進口商資信差、財務狀況惡化,特別是在D/A方式下,匯票承兌后,貨已提走,待到期時,極易出現進口商不付款,出口商貨款兩空的情況。為了減少風險,出口商必須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一)了解進口國家的相關規定

在國際貿易中,遠期付款條件下,承兌交單(D/A)比較常見,遠期付款交單則相對較少。歐洲大陸國家不少銀行不辦理遠期付款交單,拉美國家銀行則把遠期付款交單按承兌交單處理。另外,實務中常發生貨到后,貨運單據未到,進口商不能取單提貨的情況。這樣只好將貨物存倉保險。有些國家的海關(如中東地區)還規定,貨進公倉后60天內無人提取即允許公開拍賣。因此,出口商及托收行在辦理遠期付款托收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1.必須事先對進口商的資信、經營作風有深入、全面的了解,以免上當受騙。

2.應了解出口貨物的價格趨勢、進口國的外匯管制和貿易管制情況以及貨物配額情況,以免貨到后無法入境或收不回貨款。

3.所交貨物必須與合同規定一致,單據必須與合同一致,單單之間、單據內部必須一致,以免授人以柄而遭拒付。

4.交單方式,或分批付款分批放單,或部分信用證部分托收等。在訂立合同時應視進口商的資信、財力、自身出口貨物賣價的高低以及銷售情況,力爭對其有利的方式。

5.在被拒付的情況下,要求做成拒絕證書,以便訴訟有據,并事先找好代理人,防止貨物抵港后海關高額倉租,甚至被海關拍賣。

6.了解進口商國家的銀行(代收行)是否辦理遠期付款交單業務。

7.了解進口商國家的代收行接受遠期付款交單托收時,如何處理該種業務,以防對進口商資信不了解或進口商資信不好的情況下,代收行將付款交單變為承兌交單。

8.了解進口國家海關等有關規定,如貨到后存倉管理辦法等。出口商應據此掌握好貨物運出時間,使之不至于在付款日前過早到達進口國。

案例3-5

中國某公司與法國進口商達成交易,付款條件為D/P at sight,金額為USD 200000。托收銀行按出口商的要求將全套單據整理后,制作了托收面函一同寄給法國一家代收銀行。單據寄出不幾天,進口商電告出口商要求將“D/P at sight”修改為“D/A at 45 days sight”。于是出口商按照進口商的要求將D/P修改為D/A,托收銀行按出口商的要求發出了修改指令,但此后一直未收到代收銀行發出承兌的指令。兩個多月后出口商要求退回全套單據,但三份提單只退回兩份。后經了解,貨物已經被進口商提走。出口商多次要求代收行要么退回全部單據,要么承兌匯票,但是代收行始終不予理睬,貨款始終沒有收回。

在此類案例中,銀行不承擔付款人必須付款的義務,出口商收款的保障完全取決于進口商的信用,因此,出口商應做到以下幾點:(1)出口商在選擇托收方式結算時,前提條件是買賣雙方互相信任,只有在進口商信譽較好的情況下,才能選擇這種方式;(2)采用托收方式成交時,提單盡可能不以進口商為收貨人,最好采用“出口商指示和空白背書”提單,避免進口商直接提貨,便于銀行處理提單的轉讓;(3)在選用托收方式結算時,最好選擇D/P, D/A比D/P風險大。對于大額出口業務可信用證和托收結合使用,切忌采用全部貨款托收結算方式。本案中,代收行和進口商應對出口商承擔責任。

(二)爭取選用CIF或CIP條件成交

在國際貿易中,跟單托收項下,出口商在與進口商簽訂貨物買賣合同時,應爭取選擇CIF或CIP條件,這對出口商最為有利。在FOB或CFR條件下,出口商不負責辦理保險,若貨物在運輸途中或進口商提貨前受損而進口商因此拒付,出口商將面臨貨款兩空的風險。因為,若進口商對貨物投保,保險單在進口商手中,對保險公司索賠的款項有處理的主動權,出口商仍然十分被動,只能依賴進口商的商業信用。因此,為了保障出口商自身的利益,出口商應盡可能爭取以CIF或CIP條件成交,自己辦理保險。出口商在貨物裝船前,辦理了貨物保險,裝船后,到銀行辦理了托收,不論是付款交單還是承兌交單,在付款人付款或承兌之前,出口商仍然擁有貨權。若貨物在運輸途中發生了損失,而貨物是以CIF或CIP成交的,進口商仍可以通過付款或承兌方式取走貨物單據,然后憑保險單向保險公司索賠。如貨物受損后,進口商因此拒付,單據仍屬于出口商,出口商可以憑保險單向保險公司索賠,出口商可以直接獲得賠款。可見,出口商以CIF或CIP條件自辦保險,在托收時獲得貨款的風險要比選用FOB或CFR條件要小。若不得已而采用FOB或CFR條件時,出口商則可向保險人投保“賣方利益險”,盡可能減少損失。

(三)掌握付款到期日

北歐和拉丁美洲許多國家的進口商往往要求按照“當地習慣”把“單到”進口地付款或承兌,視為“貨到”進口地付款或承兌,以拖延付款時間。有些進口商甚至在買賣合同中與出口商訂有貨到后才付款或承兌的條款。雖然有些合同未訂有此項規定,但一些進口商往往不愿在只見單據而未見到貨物的情況下付款或承兌。還有的進口商對即期付款的托收,要求匯票的期限寫成“On arrival of goods”。貨到后付款,對于進口商來說,一方面,拖延了資金付出的時間;另一方面,見到貨物后,付款的風險較小,避免托收項下付款后僅收到單據而不見貨物或遲遲不見貨物的情況發生。因此,貨到付款或承兌,對進口商有利,對于出口商則因收款時間較晚而不利。

出口商為了早日收回貨款,可以在買賣雙方訂立合同時明確規定,托收項下的即期D/P, “買方應在匯票第一次提示時即行付款”。托收銀行也可以按出口商要求,在托收指示書上加注這一見票付款的時間要求,即D/P at sight upon first presentation made by the collecting bank。對于見票后遠期付款條件,出口商最好在簽訂貿易合同時要求改為“出票遠期”,即出票日后若干天付款,或者也可以改為“提單日期后若干天付款”。托收行則可按出口商指示,在托收指示書上注明:D/P或(D/A)at××days after draft issuing date or B/L date。這樣可以防止進口商提出貨到見票的要求,出口商可以掌握付款的到期日,為及時、順利收回托收款項提供了保障。

(四)事先找好代理人

選擇跟單托收方式時,當貨物發運后,出口商委托銀行辦理托收,若進口商拒絕付款贖單或拒絕承兌,此時,出口商對已失去控制的在途貨物或到港貨物難以處理。為避免這種風險,出口商可以指定一個在目的地的代理人辦理接貨、存倉、保險、轉售或運回等事項。這個代理人稱為“需要時的代理人”(Case-of-need)。該代理人可以是與出口商關系密切的客戶,也可以是代收行。但根據URC522第25條的規定,該代理人的名稱、權限等必須在托收指示書中詳細列明才有效。中國出口商在辦理跟單托收時,經常在托收指示書中要求代理人:“If documents are not duly taken up on arrival of goods, please store goods and insure against fire and/or all available risks.”

(五)投保出口信用保險

通過投保出口信用保險(Export Credit Insurance),可以使出口商在采用托收時因進口商無力償付貨款,不按期付款,違約拒收貨物,進口國實行外匯管制、進口管制,進口國家發生戰爭、動亂等所導致的損失獲得出口信用保險人的賠償。

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是出口信用保險的一種險別。在采用托收時,出口商可以向保險人交納一定的保險費,保險人將賠償作為被保險人的出口商的債務人(進口商)不能按貿易合同規定的全部或部分應付的賒賬款項而遭受的經濟損失。目前,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短期出口信用綜合險承保托收項下的商業風險和政治風險。

二、進口商的風險及防范措施

作為進口商,除了利率、匯率、物價等風險同樣存在外,由于貨物單據化,有可能在付款后發現貨物與合同規定不符,更有甚者,遇到偽造單據進行詐騙時,就有貨款兩空的風險。為此,進口商必須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第一,必須事先對出口商的資信、經營作風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第二,對進口貨物的市價趨勢、銷售趨勢、本國外匯管制等應有所預測和了解。第三,嚴格審單,單據與合同、單據與單據必須一致,以決定接受或拒受。在跟單托收方式下,進口商爭取以FOB或CFR成交。若貨物運輸途中受損,進口商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并掌據對索賠款項處理的主動權。因此,世界上有些國家規定,進口商品只能在進口國家辦理保險,即進口商品不能以CIF條件成交。

三、D/P和D/A方式結合使用

在進料、來件加工貿易中,可以將付款交單和承兌交單方式結合起來使用。對于進料、來件,進口方可以提出承兌交單的遠期付款方式。而對于出口成品,可要求即期付款交單方式。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用加工或裝配好的出口貨物的貨款,償付進料、來件遠期托收項下的貨款;出口商可以大大節約資金的使用。

案例3-6

托收行向代收行的指示中規定:“DOCS TO BE RELEASED ONLY AGAINST ACCEPTANCE”以及“PAYMENT ON DUE DATE TO BE GUARANTEED BY××BANK(代收行)。TESTED TLX TO THIS EFFECT REQUIRED.”代收行辦理承兌交單后,向托收行寄出承兌通知書,明確指出“THE BILL ACCEPTED BY DRAWEE”,到期日為9月20日。不久,當托收行查詢有關承兌情況時,代收行復電再次告知:“DOCS HAVE BEEN ACCEPTED BY DRAWEE TO MATURE ON 0920.”

在上述承兌通知書及查詢答復中,代收行均未表明擔保付款,亦未發出承諾擔保的電傳;托收行亦未就此提出任何異議。承兌匯票到期后,進口商拒付貨款,代收行即向托收行發出拒付通知。托收行認為,托收指示中要求憑代收行到期付款的擔保放單,而代收行已將單據放給付款人,因此要求立即付款。代收行反駁:放單是基于付款人的承兌,代收行根據國際商會URC522沒有擔保到期付款的責任。雖經多次交涉,此糾紛仍未得到解決。

本案爭論的焦點是,代收行未完全執行托收指示的責任問題。

托收行認為,根據國際法一般原則,若代收行無法履行托收行所要求的擔保付款,應該回復托收行;至于未征求托收行意見便放單給付款人,則是嚴重違反合同約定的行為,代收行應對此負責。

代收行強調,放單系依據URC522第11條承擔責任,托收指示規定憑承兌交單,代收行是在付款人承兌后才放單的;至于托收指示要求代收行擔保,同時要求發加押電證實,而事實上代收行并未發出這樣的電傳,在有關的承兌通知書及函電中也僅僅明確通知托收行付款人已承兌,托收行卻未提出任何異議,代收行因此認為自己未承擔任何擔保責任。

從代收行看,根據國際商會URC522關于托收指示的規定,如果代收行不能遵守指示,應當告知托收行,而代收行卻未這樣做,只是在托收行查詢單據下落時才告知僅憑承兌交單。應該說,代收行在這一點上是有過錯的,違反了URC522的規定。然而,并不能因此得出代收行應當承擔擔保責任的結論。

從托收行看,托收行的指示不符合托收業務的基本原則,實際上改變了托收的性質。在托收中,銀行作為接受出口商或進口商委托的代理人,只是為客戶提供必要的服務,并不因此承擔額外的風險。作為代收行,其義務是在進口商付款或承兌的情況下放單,強行賦予其擔保進口商付款的義務不是銀行業務中的通行做法。

另外,托收行在寄單面函中不僅指示代收行擔保到期付款,而且要求代收行以加押電加以證實。盡管代收行并未明確通知托收行拒絕或接受該指示,也未按照托收行的要求以加押電形式告知托收行照此執行。代收行對托收行發出的兩項密切相關的指示均未作出反應,而其中的加押電證實一項是不能通過默示方式來完成的,將這兩項要求結合起來看,托收行的指示是不能默示接受的。因此,不能僅憑代收行未作答復的事實,就簡單認定代收行已接受了托收行關于擔保到期付款的指示。

本章提要

匯付(或匯款)業務和托收業務是國際結算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們既可適用于貿易結算和非貿易結算,也可適用于外匯資金的劃撥。本章主要介紹匯付和托收的業務程序、相關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及其在貿易中的應用。

本章重要術語

匯付;T/T; D/D;托收;D/P; D/A; URC522

思考題

1.如何理解匯付和托收的性質是商業信用?

2.銀行在匯付和托收業務中承擔何種責任?

3.M/T、T/T和D/D有何不同之處?

4.貿易商如何使用D/D付款方式?

5.光票托收有哪些優缺點?

6.D/P與D/A有哪些區別?其風險有何不同?

7.貿易商為何應慎重使用遠期D/P?

8.D/P.T/R的各方應承擔哪些責任?

9.出口商如何防范托收的風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门市| 镇安县| 嘉荫县| 会理县| 文登市| 东源县| 惠州市| 登封市| 修文县| 太保市| 新和县| 富川| 荔浦县| 高邑县| 道孚县| 巴东县| 苏尼特左旗| 梁平县| 永吉县| 丹棱县| 萨迦县| 修武县| 左贡县| 汝南县| 陆丰市| 织金县| 四川省| 修文县| 龙南县| 泰州市| 新源县| 大新县| 游戏| 芮城县| 田林县| 玉龙| 绩溪县| 遵义市| 汉沽区| 绍兴市| 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