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票據概述
在國際結算中,票據是重要的工具,但因各國法律的差異,票據的概念也不完全相同,但多數認為,票據是指出票人自己承諾或委托他人(付款人)在見票或指定日期向收款人或持票人無條件地支付一定金額,且可流通轉讓的一種有價證券,如匯票、本票和支票。
在國際貿易結算中,人們通常將發票、運輸單據、保險單據等稱為商業單據或貨運單據,而將以支付一定金額為目的,可以自由流通轉讓的證券稱為票據(或金融單據)。票據可以替代現金流通,并且隨著商品經濟和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票據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首先,票據發揮結算作用。在國際貿易結算中通常采用非現金結算,此時,要結清買賣雙方的債權債務關系必須使用一定的支付工具。而票據,如匯票就是一種能起到貨幣支付功能和結算作用的工具。如買方購買一張銀行匯票并傳遞給賣方,由賣方持票向銀行兌取一定金額,從而結清雙方的債權債務關系。其次,票據發揮信用作用。票據是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書面支付憑證。出票人在票據上立下書面的支付信用保證,經受票人確認,同意執行出票人的無條件支付的命令,即按票面規定履行付款義務。再次,票據發揮流通作用。票據可以經交付或背書轉讓給他人,并且能連續多次轉讓。背書人對票據的付款向受讓人負有擔保作用,因此,背書次數越多,對票據承擔付款責任的人越多。背書轉讓使得票據在金融市場上廣泛地流通,成為一種流通工具,既節約了現金的使用,擴大了流通手段,又為貿易商融資提供了便利條件。最后,票據還具有節約通貨、異地匯兌等作用。
一、票據的特性
票據雖然可以代替現金流通,但它本身并不是貨幣,不具有法定貨幣的強制通用效力,債務人以票據清償其債務時,必須征得債權人的同意,否則,債權人可以拒絕接受。例如,賣方通常不接受買方以支票清償貨款。但以匯票等票據作為國際貿易結算的工具已成為普遍接受的做法,且能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其原因就在于票據具有以下特性,也正是具有這些特性,它在國際結算中的作用才得以發揮。
(一)票據為設權證券(Rights of a Holder)
它是指持票人憑借票據上所記載的權利內容來證明其票據權利,即票據權利的產生必須做成票據。票據并非證明已存在的權利,而是創設權利,因此無票據,即無票據上的權利,票據權利與票據是不可分的。賣方發貨后,開立匯票要求買方或銀行付款,即創設了貨款債權,但必須向買方或銀行提示匯票要求其付款。當匯票轉讓給第三方時,這一特性對持票人而言更為明顯。
(二)票據為有價證券(Valuable Documents, Papers, Securities)
有價證券就是代表財產權的證券。有價證券通常分為完全有價證券和不完全有價證券。不完全有價證券是指在不占有證券時,雖然不容易行使其權利,但仍有其他方法主張權利,如海運提單、倉單等就是此類證券。而完全有價證券是指其權利的行使或處分,必須占有證券。由于票據是代表一定金額給付的證券,票據上權利的行使以票據的占有為必要條件,若喪失票據,則無法行使票據債權。因此,票據為完全的有價證券。
(三)票據為金錢證券(Pecuniary Benefits)
票據以一定金額的貨幣給付為標的,而不以金錢以外的給付為標的,如勞務等。若以金錢以外的給付為標的,雖然形式上為票據,但與票據行為無關,不適用票據法的有關規定。因此,票據是以金錢為標的的有價證券。例如,買方不得以貨款以外的其他行為履行金錢給付義務。
(四)票據為債權證券(Rights of Creditor)
有價證券一般分為物權證券、團體證券和債權證券等。物權證券是指占有證券者可享有證券上的物權,如提單等;團體證券是指某一組織成員享有該組織成員權的證明;而債權證券是指持票人占有票據即可依票據記載的金額向特定債務人行使其請求支付金錢的權利,所以,票據屬于債權證券。例如,賣方向開證銀行或買方開立了遠期匯票,承兌后賣方則成為該票據的債權人。
(五)票據為文義證券(Written Confirmation)
這是指票據上的權利、義務必須依票據上記載的文字含義為準,不得以此之外的其他事項確認票據權利、義務。凡是在票據上簽名的人即對票據文義負責,即承擔到期付款責任。票據上所記載的文義,即使有錯誤也不得依票據之外的其他方式變更或補充。其目的是保護善意持票人的權利,維護交易的安全。但票據上金額以外的記載若有變更時,應在開立時予以變更,且于變更時簽名或蓋章。例如,買方不得以匯票金額有誤拒絕向持票人支付款項。
(六)票據為要式證券(Requisite in Form; Solemnity)
這是指票據行為必須符合票據法的法定形式,即票據上所記載的絕對必要項目必須嚴格遵守票據法的規定填制,否則不產生票據的效力;必須按照票據法規定進行票據行為。例如,出票、背書、提示、轉讓或追索等票據行為必須符合票據法的要求,否則,票據及票據行為無效。但票據法沒有規定的事項,可由有關當事人或關系人約定。
(七)票據為無因證券(Abstract, Unconditional Contract)
它又稱不要因證券、無條件支付證券。這是指票據必須無條件支付。票據是否有效,不受出票或轉讓原因的影響,只要符合法定要式,在票據到期日,付款人必須無條件支付款項。另外,持票人無須調查出票或轉讓原因,也沒有義務明示其原因,只要票據合格,他即可獲得票據文義載明的權利;除非持票人以惡意或欺詐取得票據外,出票人不得以自己與持票人的前手所存在的抗辯理由對抗持票人。其目的是保護持票人,確保票據的流通性。
任何票據權利、義務的產生及轉讓總是有原因的。出票人(如賣方)與付款人(受票人,如買方)之間是資金關系(買賣合同關系、債權債務關系);而出票人與收款人以及票據的背書人與被背書人之間是對價關系。國際慣例和大多數國家的票據法都將原因與票據權利義務區別開來,不能混為一談,承認票據只要“式”不要“因”,有關當事人或關系人的權利、義務完全以票據的法定記載文義為準。這樣,可保證在轉讓票據時,不必調查、了解票據的基本關系或原因,也不因票據的基本關系或原因有缺陷而影響持票人的權利和背書人的義務。
(八)票據為流通證券(Negotiability)
流通(或轉讓)是票據的最基本特性。這是指票據上的權利可依背書或交付的方式自由轉讓而不必通知原債務人。受讓人取得票據后即取得了其全部權利,有權以自己的名義行使這些權利;對善意而支付了對價的受讓人而言,其權利不因其前手對票據的權利有瑕疵而受影響。要成為票據權利擁有者,受讓人通常要符合以下條件:(1)受讓人必須是支付了對價的;(2)受讓人必須是善意地取得票據;(3)票據完整而合格;(4)票據處于可交付的狀態。
(九)票據為提示證券(Presentation)
票據的持票人在行使其票據權利時,必須向票據債務人提示票據,票據債務人才能知道票據內容,進而履行其債務。因此,向付款人請求承兌時,必須提示票據;向付款人或承兌人要求付款時也必須提示票據;對前手行使追索權時,同樣要向其提示票據。若票據債權人喪失票據時,經法院判決,則可以此判決替代票據而行使票據權利。
(十)票據為繳回證券(Returnability)
票據債權人在受領了票據金額之后,應將票據繳回給其付款的人,以便使票據關系消滅(如向自己付款的人為承兌人或付款人)或向前手再行使追索權(如付款人為權利人的前手)。票據債權人若不繳回證券,債務人有權拒絕支付票據金額。若付款人雖然可因付款而免除債務,但若不收回票據,持票人惡意再轉讓,一旦票據再轉讓給另一善意第三人,則付款人仍然可能承擔付款責任。
二、票據的分類
關于票據的分類,因各國票據立法的分歧,其分類也不完全相同。通常有法律上和學理上兩種分類。
(一)法律上的分類
票據在法律上的分類因各國的立法不同而有所差別。依英國《票據法》的規定,票據可分為匯票、本票和支票三種;美國《統一商法典》將票據分為匯票、本票、支票及存款單等四種;《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以下簡稱中國《票據法》)也將票據分為匯票、本票和支票三種。盡管存在著各國立法上的差異,一般認為票據應分為匯票、本票和支票三種。
(二)學理上的分類
票據在學理上的分類也因劃分標準不同而有所不同,常見的分類有以下幾種。
1.依出票人是否直接對票據付款,票據分為自付票據和委托票據
自付票據又稱預約票據,是指出票人同時又是付款人,必須對其出具的票據無條件地付款的票據,如本票;委托票據是指出票人自己不充當付款人,而是在票據上記載他人為付款人的票據,如匯票、支票。在委托票據中,通常有三個基本當事人:出票人、收款人和付款人(受票人)。只有當出票人委托的付款人拒付時,出票人才對票據負責,即持票人在票據到期日應當首先要求付款人付款。在自付票據中,只有兩個基本當事人:出票人和收款人。出票人必須首先對票據負責,即持票人應直接請求出票人付款。
2.依票據的信用,票據分為支付票據和信用票據
支付票據是指,以金融機構為付款人,在見票時無條件付款的票據,如支票;信用票據是指,票據的持票人在票據到期日之前,信賴出票人的信用而接受的票據,如匯票和本票。支付票據(支票)的到期日只有一種,即見票即付,持票人可隨時請求銀行付款。支票只能在有資金(銀行存款)的條件下才能簽發,否則構成空頭支票,簽發人要為此承擔民事賠償、刑事或行政責任。信用票據的到期日既可為即期(見票即付),也可以為遠期到期,持票人必須在到期日后才可請求付款。這種票據的使用不受有無資金的限制,即簽發遠期票據時,可以無資金關系。
3.依票據對權利人的記載方式,票據分為記名票據、無記名票據和指示票據
記名票據是指,在票據上明確載明特定的人為權利人的票據;無記名票據是指,票據上不載明權利人的名稱,而只記載“持票人”或“來人”為權利人的票據;指示票據是指,在票據上載明“特定人或其指定的人”為權利人的票據。記名票據的出票人可以在票據上注明“不得轉讓”字樣,從而限制票據的流轉;無記名票據依直接交付即可轉讓;指示票據必須依背書和交付而轉讓,出票人不得注明“不得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