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高等教育權力的特質

權力現象普遍存在于各種社會系統中,但高等教育系統中的權力有不同于其他權力系統的特質。

(一)權力的來源知識化

高等教育中有一句諺語——“知識就是權力”,知識也即一種權力方式。福柯更進一步認為,權力與知識是一種共生體,真理與知識并沒有被強加在權力運作之中,而是與之緊密結合在一起。而權力生產的主要手段則是依靠與知識的結盟,這也就是人們所熟悉的所謂“權力/知識”模式。福柯對產生于啟蒙時代的現代人文知識體系的客觀性,表現出極大的懷疑,他認為“在人文科學里,所有門類的知識的發展都與權力的實施密不可分”。權力與知識互相蘊涵,權力通過建立有關精神病學、社會學、心理學、犯罪學等一系列知識領域完成了對主體的規訓與塑造,而知識一樣通過預設和構成權利關系來維系和發展自身。知識成為權力最有力的工具,通過“權力/知識—主體”的運作方式,權力的“場力結構”得以充分的實現。大學作為高等教育系統中的主體,不是一般的傳遞、分析、批判現存知識,并探索新的學問領域的機構,而是傳播、生產高深知識的組織,自然更具有這種知識與權力關系的應有之義。在學術組織內部,誰掌握了高深知識,誰取得了學科體系、專業組織的控制權,誰就擁有更大的權力。“知識材料,尤其是高深的知識材料,處于任何高等教育系統的目的和實質的核心”[美] 伯頓·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統——學術組織的跨國研究 [M].王承緒,等譯.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 12.,所以,學術寡頭、學術霸主就是權力、權威的同義詞。另一方面,由于對高深知識生產和傳播的控制,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正如麥奇路普(Machlup, F)所稱“知識產業出現了”,“學術知識,特別是占優勢地位的研究性大學所提供的知識,發展了工業生產上的奇跡”。[美] 約翰·布魯貝克.高等教育哲學 [M].王承緒,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7.史勞特(Slaughter)和萊斯利(Leslie)的《學術資本化》中“學術資本化”這一理念就適時地被提了出來,“學術資本化”被界定為這樣一種情況:“即公立大學的學者在一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從事研究工作,展現他們的學術資本,這些資本包括教育、研究、咨詢技能以及其他一些學術成果的運用,這部分學者雖然名義上還是在為公共事業部門服務,但是實質上卻采用市場行為來為私有部門獲取利益。”張麗英.“全球化”所引發的“新管理主義”、“學術資本化”和“大學企業化”思潮 [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3(2).同時,公眾服務的職能也是來源于這種對高深知識的占有、控制、支配,從而擁有了強有力的社會權力。

許多人認為,作為對權力來源的高深知識的分析到此已足夠了,但筆者認為這還不是其全部內容。按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思關于權力來源于人格、財產、組織的權威說法,財產、人格(即我們前面論述的知識特征)并不是現代社會中權力的最主要來源,組織比人格和財產都重要,“任何階級、階層或群體本身離開了組織這個因素,都不可能有效地掌握和運用權力”阿道夫·A.貝爾.權力 [M].紐約:哈考特花邊世界出版社,1969: 63.。查理斯·E.林德布洛姆(C·E.Lind blom)也認為,組織,包括政府組織是一切權力的最終來源。正如克拉克所說,只要高等教育仍然是正規的組織,它就是控制高深知識和方法的社會機構,知識的領域作為高等教育機構的“建筑塊料”,這些建筑塊料不是雜亂無章的,它們有機地組合成了一個個學科、專業、學術組織,任務和工作者圍繞許多知識群類而結合,若干學科組織、專業組織進而形成高等教育機構和組織,無論是寬是窄,學科都是最重要的組織基礎。學科組織、學術組織、高等教育組織又將知識權力發揮到極致。高等教育組織系統內的個人借助于學術組織和學校組織加強了權力,高校組織也借助知識組織的力量得以與校外各種權力沖擊相抗衡,學術自治權、學術自由、學校自治等權力從根本上說并不是保護個人的自由,而是保護作為學者集合體的學術組織的自由,學術組織、高校因此才獲得了這種權力。

(二)權力的主體多元化

權力主體即掌握和行使權力的個人、集體、組織。高等教育不存在一個單一的權力主體或絕對權威的權力主體,“學術系統的巴爾干化的權力模式提供了一種情況,在這種情景中,權力很少突出地掌握在某些特殊的人手中,決策活動不是一種可以明確確定的過程”[美] 伯頓·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統——學術組織的跨國研究 [M].王承緒,等譯.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 144—145.,主體呈現多元化的特點。第一個表現是部門的多樣化。學科與院校一起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決定了學術組織的形式,但這種組織是松散的聯合組織,被稱之為有組織的無政府狀態。“高等教育并非一項統一的只有一個目標的事業,而是一個形形色色的學科和專業的集合體,每一個學科和專業都追求它自己的目標、目的和利益”[荷蘭] 弗蘭斯·F.范富格特.國際高等教育政策比較研究 [M].王承緒,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12.,每一個學科都強調自己在工作或學術系統中的重要地位,而各學科領域都存在著自己的權威,并且在不同時期、不同的學術組織中,學科地位會發生變化,扎根于學科的這種權力主體是動態不定的,這造成了學術機構和系統高度分裂的專業化,校園里或系統中沒有一門學科能獲得統治其他學科的地位。主體多元化的第二個表現是等級結構的多樣化。不同國家和高等學府等級結構各不相同,有的國家的高等學府地位大致平等,沒有等級分化,如德國;有的國家只有少數幾所巨無霸大學,其他大學不能對其構成威脅,如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日本的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有的國家大學之間充滿激烈競爭,個別學校很難常居高等教育系統的頂峰,如美國。地位較高的大學在資源競爭、利益分配中往往處于有利地位,權力較大。地位較低的大學處于不利地位,它們之間往往結成團體、聯盟與資質較高的大學抗衡。第三個表現是層次的多樣化。有的國家有六個層次,有的只有四個層次,各層次權力不平衡,如有的國家基層單位和教授權力非常大,被稱為“底部沉重”。各層次權力主體之間有著縱橫交錯的權力斗爭,各層次內部也伴隨著權力主體的多元化發生權力沖突,學生之間、教授之間、學部之間、大學之間、州與州之間,甚至國與國之間都會有利益和資源分配的斗爭。第四個表現是權力非中心化,即這些權力主體中很難說有一個絕對權力主體能順利推行自己的意志,立法權力、政府權力往往因受到學術權力的抵制而妥協,學術權力、教師權力也因受到行政權力的干預而不能為所欲為,而行政權力也對學術權力心存芥蒂。多種權力往往在政策制定、資源爭奪中相互讓步,討價還價,最后以折中妥協告終。各種權力非中心化的突出表現就是邊界滲透,尤其是學術權威已經滲透到院校官僚權力、行會權力、董事權力、政府權力、中介組織權力中。

(三)權力的配置分散化

權力的配置分散化是相對于權力的壟斷而言,高等教育中權力的壟斷不是常態表現,這可以按韋伯的經典社會學思想來解釋:現代社會充斥著不可調和的價值觀念,這樣,有組織的社會生活便成了一種權力斗爭,正是權力斗爭的勝負決定了誰的價值觀念占上風和誰必須付出代價。筆者更進一步認為,如果這些不可調和的價值觀念和利益沖突都是組織目標實現所必要的,他們的沖突不能分出高下,那么權力斗爭的結果必然是分權,權力的分散化是各種價值觀和利益主體都能接受的唯一結果,這樣,權力得到平衡,組織目標得到實現,系統得到發展。高等教育系統也是一樣。在高等教育系統中,一系列價值觀念和利益要受到重視,如教師、學生、行政人員、利益集團、政黨、學校、政府等,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利益在高等教育系統中得到滿足。服務社會、統一管理、效率公平、社會的良心、公眾的領袖等價值觀是社會對高等教育的要求,但學術自由、學術自治等是高等教育系統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他們沖突的結果與其說是一種勝負,還不如說是一種無奈和妥協。這樣,高等教育系統內的一系列價值觀念和利益都受到重視,而相應的支持者都付出了一些代價。那么必須以某種形式來分散組織內部的權力,使每種價值觀念都可在整個系統中有所體現,或者在體系的某個部分得到體現,或兩者兼而有之,因此過于集中的權力成了高等教育系統運轉過程中的最大危險,對權力的任何形式的壟斷都只能體現部分團體的利益和價值,這是不符合高等教育運行和發展的內在規律的。分散化才是高等教育權力的本來面目,即“分權且具有競爭性的高教系統比集權且不具競爭性的高教系統更有利于科學的進步”[美] 伯頓·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論——多學科研究 [M].王承緒,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21.

我們不能將高教系統的分權理解為中央向地方分權或行政人員向教師分權,分權的本意是指權力從集中的地方向上下左右分散。根據世界銀行的觀點,分權主要包括三種形式:一是權力的分散,這是分權中最不明顯的一種,是指將運作責任而不是決策責任交給下級部門。實際上權力還保持在上級手中,下級是有責無權,嚴格說來這種形式還不是分權。二是權力的委托,既然授權,是上級將權力借貸給較低層次。既然是授權,權力可隨時被收回。三是權力的下放。這是分權中最徹底的一種,這是上級將權力轉移到下級,下放行政管理權、財政權。Edward B Fiske.Decentralization of Education: Politics and Consensus [M].Washington.D.C: The World Bank, 1996: 11.如在聯邦制的澳大利亞,本來各類教育的立法職責歸州政府或地方政府,但聯邦“政府越來越多地參與高等教育工作,并正在取得成功”[荷蘭] 弗蘭斯·F.范富格特.國際高等教育政策比較研究 [M].王承緒,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0.,聯邦政府成為高等教育政策的主要執行者,它為高等教育提供幾乎所有公共資金,在1987年取消了聯邦第三級教育委員會,這被認為威脅了院校自治。

按照權力社會學的觀點,組織可劃分為權力組織和非權力組織,而權力組織可以說是正式組織的代名詞,組織構成了權力的前提,“權力基本上(不是完全地)依靠組織”, “每一個組織,不論它的目的或性質如何,都涉及權力的某種再分配”。羅素.權力論.商務印書館,1991: 112—113.而正是因為有了權力,組織才能正常運作、不斷發展,權力是組織的核心和生命,由各種權力構成的權力系統,是組織的靈魂。

大學毫無疑問是正式組織,從而存在著復雜的權力現象和權力關系,也會涉及權力配置。一個組織大致可分為靜態和動態兩個部分,靜態即組織結構部分,動態即組織過程部分,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可以全面把握大學權力現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安市| 南丰县| 沭阳县| 宜川县| 平陆县| 丰都县| 万盛区| 洛隆县| 施秉县| 宁德市| 光山县| 许昌县| 双桥区| 桂林市| 山东省| 保亭| 南涧| 伊宁县| 上蔡县| 寿宁县| 木里| 浮梁县| 新竹市| 曲周县| 金乡县| 台东县| 沙田区| 正安县| 湖北省| 竹北市| 三门峡市| 化德县| 丹凤县| 辽阳县| 都兰县| 宜昌市| 阿尔山市| 白河县| 赤城县| 正阳县| 布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