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現代文學
- 陳國恩
- 590字
- 2019-12-20 16:01:45
【研討平臺】
田漢是個浪漫主義者還是現實主義者?
提示:1949年之前的田漢研究中,錢杏邨和茅盾的觀點較有代表性。錢杏邨將20年代的田漢戲劇分為三個時期,認為他是從“藝術至上主義”走向“以社會問題為中心題材”,再到“拋棄人生主義走向無產階級的轉向”的階段,這是以作家的創作主題變化來印證時代精神的變遷。茅盾在高度贊譽田漢反映工人斗爭的劇作《梅雨》時,就指出該劇“除了‘革命的浪漫主義’而外,還相當的配合著‘社會主義的寫實主義’”。1949年后,對田漢的研究大體限定于政治視角,或者不承認田漢早期創作中的浪漫主義,或者因其濃厚的“頹廢感傷”而貶其為浪漫主義。比如劉綬松對田漢早期的感傷情緒提出了批評,指出這是作家在社會和藝術選擇上的二元見解造成的。陳瘦竹在充分肯定田漢前期創作成就的同時,也對作者前期的“幻滅的悲哀”持批評態度。他認為田漢的創作是從前期(1930年前)的浪漫主義(或積極的浪漫主義)到中期(1930—1949)的革命浪漫主義,再到后期(1949年后)的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的結合。這一觀點在后來相當長的時期里被廣泛認同。80年代以后,田漢創作的浪漫主義特點得到了正面評價,而且研究的視角也進一步擴大。一些學者從田漢接受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如新浪漫主義、唯美頹廢主義和象征派主義的影響,結合他對傳統戲曲藝術的借鑒,來重新評判田漢戲劇的審美風格,對田漢在中國話劇現代化和民族化進程中的地位和價值給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