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20世紀的哲學研究方法與當代中國哲學方法論的處境

哲學的“方法論”涉及的是對于哲學思維的根本方法的討論,這里所說的哲學的方法論,就西方哲學而言,包含“概念定義法”(蘇格拉底)、“辯證法”(黑格爾)、“先驗方法”(康德)、“現象學”(胡塞爾)、“詮釋學”(狄爾泰、海德格爾、迦達默爾)等等。“概念定義法”、“辯證法”、“先驗方法”、“現象學”、“詮釋學”都觸及了人類的哲學思維的某一些普遍特征,從而如果將“辯證法”、“先驗方法”、“現象學”、“詮釋學”當作一種思維方法,而不是某一些固定的理論內涵和范疇體系,則也可以用來研究中國哲學的內涵,而不會有前述的“生硬的套用”的問題。簡言之,“方法”是“虛”的,可以自由的運用。“理論內涵”是實的,具有一定的文化歷史的脈絡,不能僵硬套用。“方法”好像是“顯微鏡”,可以自由的運用。“理論內涵”好象是“顯微鏡”所看到的生物體的細胞組織,不能把顯微鏡所觀察到的某種A生物的細胞組織的狀態,僵硬地套用在另一種B生物的細胞組織的研究上面。

又,中國哲學也會有自己發展出來的方法,這些是中國哲學的獨特方法而具有人類的哲學思維的某一些普遍特征,例如“功夫論”、“境界論”、“氣化宇宙論”、“心性本體論”四者。如果中國哲學的傳布也能像今天的西方哲學一樣,具有全球普及的效果,如果中國哲學對世界哲學的開放論述領域的貢獻逐漸增多,有朝一日,對于中國哲學的“功夫論”、“境界論”、“氣化宇宙論”、“心性本體論”的闡明,也會像今天西方哲學的“概念定義法”、“辯證法”、“先驗方法”、“現象學”、“詮釋學”一樣,變成普世的哲學界的共通基本素養。

對于哲學的本質的探討,對“哲學方法”的反思,在當代西方哲學之中,最具有發人深省的深度者,是海德格爾的此有詮釋學和存有思想。而且海德格爾對發源于希臘的哲學的存有學基礎加以重省,說出了西方哲學和中國哲學的本質上的不同的契機,海德格爾把禪宗道家等中國哲學引為同調,則鋪下了東西哲學跨文化溝通的橋梁。筆者近年來主要經由海德格爾的此有詮釋學和存有思想、成中英的“本體詮釋學”等的啟發成中英:《論“觀”的哲學涵義——論作為方法論和本體論的本體詮釋學的統一》,收入《本體詮釋學第二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及成中英:《本體詮釋學體系的建立:本體詮釋與詮釋本體》等文。,綜合了東西方當代哲學的精義,展開中國哲學的“本體詮釋學”,并借此開展了在藝術理論上的東西方的跨文化溝通。賴賢宗:《意境美學與詮釋學》,臺北歷史博物館出版,2003。賴賢宗:《意境與抽象:東西跨文化溝通中的藝術評論》,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又,同一書名《意境美學與詮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相對于西方哲學的“概念定義法”、“辯證法”、“先驗方法”、“現象學”、“詮釋學”的方法論,“功夫論”、“境界論”、“氣化宇宙論”、“心性本體論”是中國哲學特有的方法論。對于這四者,近年來杜保瑞曾用“功夫論”、“境界論”、“宇宙論”、“本體論”的“四方說”來加以概括,論述了中國哲學的這四個向度所交織出來的種種理論內涵,寫作了相當多的論文。宇宙論、本體論、工夫論、境界論的四方架構,參見杜保瑞的《“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一個中國哲學方法論的當代新議題研究——功夫理論與境界哲學作為中國哲學的基本哲學問題之可能性》及《功夫理論與境界哲學》(北京,1999)所收諸篇論文。筆者自己則是出版了《佛教詮釋學》、《道家詮釋學》和《儒家詮釋學》等書,對于此中內涵的基本模式與它在中國佛教哲學史之中的主要環節,加以綜合性的和體系性的展開。賴賢宗:《佛教詮釋學》,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3。

20世紀的西方哲學的主要哲學流派和研究方法,主要是詮釋學、批判理論、語言分析三者,而且也將成為21世紀上半葉的西方哲學的主流。此中,語言分析的哲學研究進路,基本上認為傳統哲學的問題是語言使用含糊不清所引生的問題,只要有足夠的語言分析,就可以廓清哲學問題,這樣的研究主要是一種“解消”的進路。又,批判理論的哲學研究主要是一種意識形態批判的研究,是人類知識旨趣的社會批判研究,將大部分的哲學問題,化約為社會理論,就此而言,這樣的研究也是一種“解消”的進路。以下討論“解消”的進路和“本體詮釋學”的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树市| 长宁区| 稻城县| 庆云县| 金华市| 贞丰县| 鸡西市| 湘潭县| 平昌县| 汝阳县| 化德县| 平江县| 顺平县| 宣武区| 三台县| 商都县| 郁南县| 深圳市| 周宁县| 武强县| 乌拉特后旗| 大田县| 大田县| 淮安市| 连江县| 宾阳县| 吉木萨尔县| 滦南县| 弥渡县| 五原县| 施秉县| 铜陵市| 梁平县| 西吉县| 瑞安市| 泾源县| 石门县| 西盟| 屏山县| 二连浩特市| 库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