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編
受監護的未成年人與成年人的概括財產的管理
第一章
管理方式
第496條 在實施管理受保護人的概括財產所必要的行為時,由監護人代理受保護人。
監護人應唯一為了受保護人的利益,對財產管理給予盡心盡力、謹慎而周密的照管。
最高行政法院提出資政意見后頒布的法令具體規定,按照本編之規定,哪些行為被視為與受保護人的概括財產的日常管理有關的管理行為,哪些行為屬于將在長時間里實質性引起概括財產承擔義務的處分行為。
第497條 如已經任命了監護監督人,監護監督人向法官證明監護人有義務實施的活動已得到正常開展。
監護監督人尤其應向法官證明,按照親屬會議的規定,或者在沒有親屬會議的情況下,按照法官的指令,已將資金投入使用或再使用且進展良好。
第498條 應由受保護人取得的資金,直接支付在有資格接納公眾資金的機構至唯一以其名義開立的并寫明對其實行監護措施的賬戶。
在監護措施是交由實行公共財會制度的衛生機構、社會機構或者社會醫療機構的人或其職務部門實施時,按照最高行政法院提出資政意見后頒布的法令確定的條件進行此種支付。
第499條 如第三人認為監護人的行為或不行為足以損害受保護人的利益,可以向法官報告。但是,第三人并不是資金再利用的保證人;在此種資金得到利用時,如第三人了解到明顯危及受保護人利益的行為或不行為,應當向法官報告。僅有受保護人的債權人以及在有欺詐債權人權利的情況下,才能對親屬會議或法官批準的行為提出第三人異議。
第一節
親屬會議或法官作出的決定
第500條 根據監護人的建議,由親屬會議,或者如其未設置,由法官根據受保護的財產多少,其管理所牽涉的各項活動,確定實施監護所需的經費預算,每年為維持管理與償還財產管理費用所必要的款項。
親屬會議,或者如其未設置,法官可以批準監護人將由其請求給予協助并由其負責的特別管理人的報酬也納入管理費用。
親屬會議,或者如其未設置,法官可以批準監護人訂立管理受保護人的有價證券與金融工具的合同,并且在考慮第三人的職業經驗與支付能力的基礎上,選擇作為合同對方當事人的第三人。不論有何相反規定,所訂立的合同,得隨時以受保護人的名義解除之。
第501條 親屬會議,或者如其未設置,由法官規定,自何數額起,監護人有義務將現金以及收入的節余部分投入使用。
親屬會議,或者如其未設置,由法官提前或者在每次活動時,就資金的使用與再使用規定其認為適當的任何措施。資金的使用與再使用,由監護人在命令將資金投入使用的決定規定的時間內實現;過此期限仍然沒有投入使用的資金,得宣告由監護人負擔利息。
親屬會議,或者如其未設置,法官可以命令某些特定資金應存入不得處分的賬戶。
如親屬會議,或者在其未設置時,如法官考慮到受保護人的狀況并認為有此必要,只能在信托寄存處開立受保護人的概括財產的管理賬目。
第502條 親屬會議,或者在沒有親屬會議時,法官對監護人就其不能單獨實施的行為而提出的批準請求作出審議決定。
但是,如果有待實施的行為涉及的財產價值,按本金計算,不超過法令確定的數額,得以法官批準替代親屬會議批準。
第二節
監護人實施的行為
第一段 監護人無需批準即可實施的行為
第503條 在設置監護之后3個月內,如已經指定監護監督人,監護人可以在監護監督人在場時,對受保護人的財產進行盤點,并將盤點賬冊轉送法官。在實施監護期間,監護人應及時更新財產的盤點賬冊。
監護人可以取得公法人或私人向其通報的各種情況與制作盤點清冊所必要的文件;不得以職業秘密或銀行秘密對抗之。
如果沒有制作盤點清冊,或者制作的清冊不完整或不準確,受保護人,以及在其死后,其繼承人可以以任何方式提出受保護人的財產價值與組成項目的證據。
第504條 監護人單獨實施保全行為,以及除保留執行第473條第2款之規定外,實施為管理受保護人的概括財產所必要的管理行為。
監護人單獨在法院主張受保護人的財產權益。
經監護人同意訂立的財產租賃契約,并不賦予承租人對事后成為有能力人的受保護人的任何延展租約的權利,也不賦予其在租約期滿后仍然留在租賃場所的權利,即使有相反的法律規定,亦同。
但是,在監護開始之前訂立的租約已經由監護人延展的,不適用前述規定。
第二段 監護人需經批準才能實施的行為
第505條 監護人,非經親屬會議批準,或者在沒有設置親屬會議的情況下,非經法官批準,不得以受保護人的名義實施財產處分行為。
為此給予的批準,應當確定各項具體條款,相應情況下,確定財產的價金或者如何制定價金。
如果是按照法院的判決或者經法官批準進行強制拍賣,或者在經法官批準,自愿協商買賣時,不再要求監護人事先申請批準。
僅在有技術人員預先進行情況調查之后,或者僅在聽取至少兩名有資歷的專業人員的意見之后,才能批準買賣不動產、商業營業資產或者沒有在規范市場上公開流通的金融工具或者將它們用于向公司的出資,
緊急情況下,法官得應監護人的申請,以特別說明理由的判決,取代親屬會議批準買賣金融工具,但應立即向作出資金使用決定的會議報告。
第506條 只有和解條款,或者相應情況下,仲裁條款得到親屬會議批準之后,或者在沒有親屬會議的情況下,只有得到法官批準之后,監護人才能以受保護人的名義實行和解或仲裁。
第507條 經親屬會議批準,或者在沒有設置親屬會議的情況下,經法官批準,可以針對受保護人,自愿協商進行財產分割。財產分割可以為部分分割。財產清算清冊應當提交親屬會議批準,或者在沒有親屬會議的情況下,應提交法官批準。
也可以按照第840條與第842條的規定,在法院進行財產分割。
其他任何分割,均視為臨時性分割。
第507-1條 盡管有第768條的規定,監護人只能以凈資產為限接受應由受保護人承受的遺產,但是,如遺產的資產明顯超過負債,法官得經專門審議或特別決定,批準監護人無條件接受繼承。
未經親屬會議批準,或者在沒有親屬會議的情況下,未經法官批準,監護人不得放棄應由受保護人繼承的遺產。
第507-2條 在以受保護人的名義放棄繼承的遺產尚未由其他繼承人承受時,或者在國家尚未經法院判決占有該遺產時,經親屬會議作出新的審議決定,或者在沒有設置親屬會議的情況下,由法官作出新的判決,或者在受保護人成為有能力人并給予批準時,得到此項批準的的監護人可以撤回其原來作出的放棄。此種情形適用第807條之規定。
第508條 作為特別情況,并且為了受保護人的利益,并非保護成年人的司法代理人的監護人,經親屬會議批準,或者在沒有設置親屬會議時,經法官批準,可以購買受保護人的財產或者訂立租約。
就訂立此種租約而言,監護人視為與受保護人的利益相沖突。
第三段 監護人不得實施的行為
第509條 即使得到批準,監護人也不得:
1.實施無償轉讓受保護人財產或權利的行為,但有關贈與的規定除外,例如,減免債務、無償放棄某項已經取得的權利、提前放棄第929條至第930-5條所指的減少債務數額的訴權、在未進行債務清償的情況下取消抵押權或者擔保、無償設立役權或者為第三人的債務設立擔保;
2.從第三人手中取得其對受保護人持有的某項權利或債權;
3.以受保護人的名義經商或從事自由職業;
4.購買受保護人的財產或者取得其財產的租賃權,但保留執行第508條之規定;
5.將受保護的成年人的財產轉移至交付托管的概括財產之內。
第二章
賬目的制定、審核與批準
第510條 監護人每年均應對其管理制作賬目并附有必要的證明材料。
為此目的,監護人向以受保護人名義開立一個或者多個賬戶的各機構請求提交這些賬目的對賬單,且這些機構不得以職業秘密或銀行秘密對抗之。
監護人有義務保守其管理賬目的秘密,但是,在受保護人至少已年滿16周歲時,每年均應將賬目的副本交給受保護人,以及如任命了監護監督人,將賬目交給監護監督人;如法官認為有必要,應將賬目副本交給負擔保護當事人之職責的其他人。
此外,如受保護人已達上述年齡并且其狀況準許,法官在聽取其意見并征得其同意之后,可以批準受保護人的配偶、與其訂有緊密關系民事協議的伙伴、血親或姻親,或者一名近親屬,如他們證明有正當利益,提出請求,并向他們提交賬目與證明材料的副本,或者提交這些文件之一部分。
第511條 監護人每年均應向初審法院首席書記員送交其管理賬目并附有各項證明材料提交,以便對其進行審核。
在任命有監護監督人時,由監護監督人在賬目送交法院書記員之前進行一次審核。
為了審核賬目,法院首席書記員可以運用其享有的第510條規定的通報權。在對賬目實行監督時,法院首席書記員可以按照《新民事訴訟法典》規定的條件,由他人協助。
如法院首席書記員拒絕批準賬目,應起草一份有關遇到的困難的報告并將其轉送監護法官。監護法官對賬目是否符合規定作出審理裁判。
如已經任命有監護監督人,法官可以決定將首席書記員審核與批準賬目的任務轉交監護監督人去完成。
在適用的457條之規定的情況下,法官可以決定由親屬會議取代法院首席書記員審核與批準賬目。
第512條 如監護任務不是交給保護成年人的司法委托代理人,盡管有第510條與第511條的規定,法官考慮到受保護人收入與概括財產數額很少,可以免除監護人制作管理賬目與將其提交首席書記員審核。
第513條 如果受保護人的收入來源準許,其概括財產數目很大以及財產的組成證明有此必要,法官考慮到所涉及的財產利益,可以決定將審核與批準監護人管理賬目的任務交由技術人員完成,費用由當事人負擔,法官確定審核賬目的方式。
第514條 在監護任務不論何種原因終止時,監護人均應制作自設立年度賬目以來所進行的全部活動的管理賬目,并將其提交進行第511條與第513條所指的審核與批準。
此外,在監護人的任務終止之后3個月內,或者在其死亡之后,其繼承人應將最近5年的管理賬目以及第1款所提及的賬目交給已經成為有能力人的原受保護人或者新的負擔管理措施的人,或者受保護人的繼承人。
在第512條規定的情況下,不適用前幾款的規定。
所有情況下,監護人均應向本條第2款提及的人提交必要的材料,以便繼續進行管理或保障進行遺產清算,同時應提交原始盤存清冊以及其后產生的現有財產的狀況清冊。
第三章
時 效
第515條 受保護人或者原來受保護的人,或者他們的繼承人就有關監護事由提起的制作賬目、追還財產或者支付款項的訴訟,時效期間為5年,自監護措施終止時計算,即使管理仍將持續至此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