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基礎教材:文化產業商業模式
- 陳少峰
- 678字
- 2019-12-25 17:14:33
九、旅游資源的嫁接
從直接的消費和相關資源嫁接的角度來說,部分歷史文化遺存、自然景觀等也是文化產業發展的直接資源或者相關資源。其中,具有品牌知名度的歷史文化遺存、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一定的產業價值,自然景觀與會展創意結合體更具有資源開發的價值。
通過傳統旅游資源的開發,如以自然景觀吸引會展參與者,將旅游人口直接轉化為文化消費者,通過旅游的文化產品消費、夜間旅游等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進而拓展旅游資源的價值增值服務,是一種合理的資源創新模式。不過,在歷史文化遺存的旅游價值體現上,并不是所有的歷史文化遺存都具有文化消費或者可嫁接的資源作用和經濟效益。
在自然旅游資源(含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地區,發展文化產業的產業門類選擇之一,就是嫁接資源和創新文化活動方式的結合。好的資源結合,如中國的麗江旅游資源和音樂會、實景演出和酒吧服務等的結合,就較成功地轉化為文化產業的資源。
媒體熱炒的各地爭奪名人故里的做法,一方面反映了區域政府對于旅游的重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們在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對于歷史文化遺存在旅游中地位的普遍看法。但是,爭奪諸如諸葛亮、李白、西門慶等故里的做法,過分夸大了歷史文化遺存的產業價值,實際上是對于文化旅游內涵理解的一種幼稚病。打造文化象征的雕塑和復興傳統的歷史文化名人、搞文化標志城和祭祀活動等等,并不能滿足消費者文化產品或服務的直接需求,因而也不可能真正促進地方的文化產業發展。在創意和創新為主要驅動力的文化旅游和文化產業領域,傳統文化遺存的地位正在被新的文化創意旅游,如世博會、奧運會、世界杯、論壇、會展等所取代,其資源價值需要做出新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