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理想與現實矛盾擠壓下的精神痛苦

在當時社會黑暗與民族危機雙重擠壓下,詩人渴求自由光明的理想熱情與風雨飄搖的冰冷的現實之間,形成了尖銳的對立。林庚說,當時縈繞在自己心中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是構成這一段寫詩的主要生活背景之一。“夜的五色夢冰的世界里”,這個由“五色夢”與“冰的世界”的兩極鮮明的意象,構成的極富張力的象征圖景,形象地概括了林庚內心世界矛盾的豐富內涵。事實上,熱情與冷漠,渴求與失望,理想與現實,這些矛盾,成了一部分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特征。它根植于“邊城”,又超越了“邊城”的地域線界,帶有30年代青年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普遍性色彩。林庚的許多詩篇,為我們展示了這種精神世界的風景。

“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思想啟蒙高潮,到30年代政治與思想桎梏的彌漫,在覺醒而敏感的知識人心中,留下了極大的反差。一代知識人爆發的心理傾斜:憧憬、迷惘和失落感,成為林庚詩里所探索的人文精神圖景。在這個圖景中,美麗闊大的“紅日”落山這個意象,和相關的意象群,那么鮮明地體現在林庚的詩里,值得接受者的特別關注:

黃昏時翅膀的聲息,/蝙蝠飛復于堂前……/紅日落下山頭了,/模糊,/美麗,/我獨自有了影子!//我為什么不肯走開呢?這里/咳!我在等著誰嗎?/我愛什么的美麗呢?(《紅影》)

紅日在青山上像一個球/我如在一個夢里/黯然而美!//墻上影子/與那邊青山光里幻想的/一個人與馬的黑影子/遂作成了我走的黃昏的如夢的路嗎?//過去是真實的/于是日頭落了!/如追想著處女的舊事/但解釋不明白的孩子的心/仍指著要問/是那邊有個黃金的村子嗎?(《紅日》)

這里,用象征的手法傾訴的是:對于人生理想,對于生命與美麗的執著,是拒絕失去“美麗”的忍不住的抗爭。黃昏里的“紅日”,是那樣“模糊,美麗”,“紅日”在青山上,像一個“球”,是那樣“黯然而美”。為林庚所一直折服的唐代詩歌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圖景,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經典詩意,經過現代變形處理之后,被賦予有強烈情感的理想和積極象征的色彩。詩人在“如夢的路”里,尋望著遠方的“紅日”,尋望著青山那邊的“黃金的村子”。他不僅是個理想和美的“追想者”、“等待者”,他甚至渴望如一個樵夫,弓著腰,越過那個“青的山頭”,去尋找屬于自己的夢。面對“落日”,他這樣反復追問自己:“我為什么不肯走開呢?”“這里,咳!我在等著誰嗎?”即使明知道像得不到明白解釋的孩子的心一樣,自己仍執著要問:“是那邊有黃金的村子嗎?”我們在這些倔強的追問里仿佛聽到,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痛苦聲音在詩里激蕩。這是覺醒者的智慧的痛苦,是人生理想追求者的自我煎熬,是對于無法實現的美麗憧憬的永恒追問。我甚至覺得,再沒有比這更動情的聲音,即使在過去了多少歲月之后,仍然能夠于隱藏的美麗里,給人們以一種精神撕裂般的震撼了。

詩人林庚心中燃燒著一種追求理想的熱情之火。在一篇散文里,他描寫了自己從南京到上海的聯運快車上,看到對面而坐的旅客靈魂麻木的情景,由此感嘆說:“我一天所想的是去追求一個真正心愛的東西,然而我永遠離得它很遠,而世界上的事卻永遠阻止我去,于是才覺得真正的疲乏啊!”“純凈的心也許是人間是最美麗的,然而誰許你永遠摟著個純凈的心呢!……我呢!是還盼望著那一點似乎可能的希望,然而已經荒蕪了的世界,給予你的永遠不是那鼓勵!”[15]追求“真愛的心”與永遠阻止接近它的現實世界,“可能的希望”與“荒蕪的世界”,二者之間構成了內心無法擺脫的矛盾糾纏。而這里的自我堅持的力量,是非常弱小的。暗夜一般的現實,奴隸般麻木的民眾,給他的追求與抗爭帶來無邊的寂寞與痛苦。各種各樣的“夜”的意象,于是在林庚詩里常常出現:

夜像海一般的深!/我獨自在夜的深處;/眼前看不見什么象征;/……我走,走到夜的更深處,/腳下踏著平坦的大路;/我挺起胸來像一個戰士,/向前走去心中再沒有事。(《夜行》)

夜走進孤寂之鄉/遂有淚像酒//原始人熊熊的火光/在森林中燃燒起來/此時耳語吧?//墻外急碎的馬蹄聲/遠去了/是一匹快馬/我為祝福而歌(《夜》)

鬼魅的走動/黑靜院落中央/我獨坐//不相問聞的同居者/鴟鸮問夜鶯這是什么/一點心間的火//……不知為什么有了它/哭下的淚/拍我醒來(《獨夜》)

這是孤寂與人生的自嘲,是自我與孤寂的現實抗爭,是抗爭中決意逃離心靈與生活寂寞的急迫愿望的歌唱。夜,成為一種現實狀態和精神處境的象征。詩人在海一樣深的夜里,像個孤獨奮斗的戰士一樣。在孤寂的痛苦中,以原始人的熱烈親密,反襯現實的冷漠孤獨,并努力作出逃離的幻想。夏晚噩夢中的鬼魅,一點心間的火,夢中的眼淚,夢醒來之后是痛苦的追問。這些孤獨寂寞的歌唱里,演繹的是一個熱愛人生者的精神清醒。“昨夜的夢里/我想到早晨牧場上/看看明凈的霞。”(《灰的空中》)寂寞的“邊城”詩人永遠燃著“一點心間的火”,永遠渴望看到一片“明凈的霞”。

詩人懷抱自由理想,渴望改變現實,得到的是“不可知的希望”失去之后的悵惘:“把青春賣與希望的人/因青春而失望了。”(《五月》)“常聽見有小孩的腳步聲向我跑來/咳!中止于一霎突然的寂寞里/……薄暮朦朧處/兩排綠樹下的路上/是有個不可知的希望在飛嗎/是!有一只黑色的蜻蜓/飛入冥冥的草中了。”(《朦朧》)“朦朦的路燈下/看見雨絲的線條/今夜的海岸邊/一只無名的小船漂去了。”(《風雨之夕》)當將自己的眼光投向外部世界的時候,林庚對個人的理想與民族的精神在現實中的狀態,作了驚人的發現。這種發現多屬獨處而覺醒的知識分子才會擁有的精神洞察。這是一首充滿現實生活氣息的《沉寞》:

白日土崗后蜿蜓出火車/許多人在鐵道不遠站著/當有一只鳥從頭上飛過/許多人仰頭望天/許多欺負人的事使得/一個好人找不到朋友/街上燒豆腐/的香味/空的口袋里摸進一只手/賣豆腐的人高聲在叫賣。//大人拍起桌子罵更生氣/四鄰呆如木雞/孩子撅著小嘴/站著/像一個啞叭的葫蘆/搖也搖不響

詩人用現實的筆觸,描繪了一幅令人震驚的民眾的群像:個人的不幸,民族的悲哀,群眾的麻木,人性的扭曲,人情的背謬,世事的不公,貧民的窘困……都在這幅“沉寞”的畫圖里得到了超越于“沉寞”之上的暗示。穆木天說,在這首“非常值得注意”的詩里,“九一八”以來的中國社會的激蕩的情形,直接“被表現出來”,“他暗示出在帝國主義經濟侵略下中國農村的破產,和父與子的沖突。他直感到那種‘沉寞’中的悲劇”。因此這是“一首比較真實的詩”[16]。其實,這首詩里的“真實”,絕不僅限于詩里所描寫的外在的社會現實性,更主要的,是暗示詩人自己深刻的內心悲劇性:面對麻木現實的人生,看見“許多欺負人的事”,一個懷抱美好理想的詩人,一顆渴望美麗的純凈的心里,涌起的是怎樣一種更甚于“沉寞”之上的痛苦和悲哀。一幅小小的圖景里,凝聚的是,一個詩人對于民族,對于人民命運的深刻悲劇性的發現。

林庚的這種可貴的“直感”,使他發現了民族的悲劇,也發現了“時代”的痛苦。與《沉寞》不同,詩人捕捉的意象和意象群,構成的不是社會真實的畫面,而是心理真實的圖景:

紅葉在兩岸渲染著/我直沉入深峽中了……/一夜的惡夢/日間人的警告/乃如此的不能忘掉嗎?//我哭了一夜,我聽見/額非爾士峰上刻碑的聲音了!/我唱出我久久不敢露出的一句話/當曉色劃分出這個時代!/我看見平原之歌者/隨風而走上綠草來//月明之夜/清醒的/白紙的燈籠掉在地上燃著/如幽靈般走過/踏著欣歡之舞步(《時代》)

詩人壓抑不住的內心的憤懣,使他通過“惡夢”的外殼,透露出由于“時代”的黑暗造成的深沉痛苦。一夜惡夢,來自如此不能忘掉的“日間人的警告”。而這警告里,似乎涉及某些生命的死亡信息。因此才有他“哭了一夜”的痛苦,那如額非爾士峰上刻碑聲音似的最高處的“哭聲”,這些或許象征了詩人自己的一種心理痛苦的極致。他唱出的是埋在心底的最深痛苦和最強抗爭。在“曉色”宣告黑暗時代即將結束之時,他唱出的“我久久不敢露出的一句話”,大體上看,是一種自我生命走向覺醒,抗爭和勇敢的表現,因此也是詩人自我精神的升華與解放。它充分表現了一個身處“邊城”的“平原之歌者”怎樣保持與“時代”挑戰的“清醒”。

這種對于民族的沉思,對于時代的發現,使得詩人林庚獲得了這樣的可能:更冷靜地凝視理想與現實沖突的前景,凝視一個在無望的現實中詩人自身所處的位置。他在《靜眺》中這樣寫道:

在馬上/看自己英雄的影子/馬蹄丁得,停止在海邊/海面無聲息的微動/靜藍中有自由的風/波上的鳥/象征了人的意志,/與許多不可解的事/同有可愛的容顏/沉入海色里。/天邊的云,帶來/不知什么的消息/遠處的幻想/像時而的浪花,只一瞥/流下沙灘去。

海面寧靜自由的風,波浪中象征人的意志的飛翔的鳥,和許多追求與夢想一起,已經都沉入海色了。遙遠的云和幻想,也隨著浪花,流入沙灘。剩下的,只是一個現代的堂吉訶德一樣的知識分子,“在馬上/看見自己英雄的影子”而已。“馬上的英雄”影子,“人與馬的黑影子”,這些個在詩里反復出現的意象,正是詩人心中拂之不去的“自由情結”的凝結。這個“靜眺”者,是詩人自己,也是一個自由和理想追求者的象征。它告訴人們,渴望一種理想的生活與現實的無奈之間的矛盾,給一個覺醒的知識分子留下來的,是比其他一般現代知識分子更多的蒼涼與悲哀。這個自己“英雄的影子”,和他對民族故土的深厚眷戀和蒼涼悲哀,是林庚理想與現實矛盾痛苦心境的一種深層象征。

李長之評論林庚的詩說:“在他的內心深處,有一種空虛的寂寞,甚至達到悲哀了”,他的詩里,“帶出一種空虛而捉摸不得的悲哀”。[17]林庚也說:“我是天性愿意忍受一些悄悄與荒涼的;而且我也曾經在苦中得到過一些快樂;乃使我越發對于寂寞竟愿意忍受下去。”[18]林庚在散文《心之語》中這樣發現和拷問自己:面對一些麻木的“屈服的靈魂”的目光,面對這些目光“表示出一種歷久已成功了自然的奴隸性”的時候,“于是我發現我自己是個還活著的人,有一點清醒的感覺,還有一點美麗的奢望,然而我從北平跑到南京上海來做什么呢?這兩個地方我不是都不喜歡的嗎?我盡想下去,讓那對面的面孔,在無聲息里坐著,我覺得在我的身上也有急流的死人的氣氛了。”[19]這就給我們一個機會和可能性,如何思考和理解林庚詩里的“寂寞”與“悲哀”?如何看待林庚對于“寂寞”的忍受?林庚的痛苦“發現”,已經告訴我們這樣的事實:“美麗的奢望”與“死寂的現實”尖銳的對立,內心的“清醒的感覺”與急流的“死人的氣氛”,兩者的搏斗交戰,形成了詩人自己常常感受到的一種寂寞痛苦。這是一個“活著”的智者的寂寞中的珍貴。“古來圣賢皆寂寞”,大詩人李白的感嘆道出這個真理。而在很多時候,現代知識人的寂寞與他的覺醒者的追求是分不開的。因懷有理想眷念而不得的寂寞,是覺醒者的痛苦。與失望抗爭而咀嚼那種苦中得樂的悲哀,往往使詩人擁有一份美麗。林庚敏銳感覺到內心深處的空虛寂寞的悲哀,感到了自己還是個“活著的人”并要努力驅除自己身上的“死人”的氣息。這就使他在揭示了咀嚼寂寞的外形之下,獲得了一個智者的內心擁有的自由與美麗,并在詩的創造中,得到了一種快樂和解脫——“在苦中得到過一些快樂”。因此他的詩歌創造,也就將這份寂寞與悲哀化成了美麗。走近這份美麗,我們可以觸摸一代覺醒知識分子的心境,也會在自己心靈上得到一種純凈與升華。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定县| 浏阳市| 札达县| 晋城| 日照市| 河源市| 剑川县| 尉犁县| 清流县| 安龙县| 双流县| 红河县| 岚皋县| 文山县| 葫芦岛市| 桓台县| 资中县| 怀化市| 桂东县| 古交市| 庆阳市| 西畴县| 古田县| 晋州市| 青川县| 和龙市| 台东县| 南京市| 兰西县| 石阡县| 肥东县| 天津市| 河南省| 积石山| 井冈山市| 太白县| 尤溪县| 秦安县| 定兴县| 如皋市| 新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