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教育與生產力

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一開始就和人類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聯系在一起。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類物質水平的提高,教育與人類物質資料生產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一方面,經濟發展為教育發展所提供的物質條件越來越好,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教育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也越來越明顯。

一、生產力對教育的決定作用

生產力水平是教育發展的物質基礎,同時也對教育提出了與一定生產力相適應的要求。一方面,辦教育需要有必要的物質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它能為教育提供的投入也達到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對教育提出相應的要求,以滿足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

(一)生產力水平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

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對教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具有直接的影響和最后的決定作用。這是因為:其一,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了一個社會所能提供的剩余勞動的數量。這種剩余勞動數量與社會中可能受教育和辦教育的人口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系。其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又直接制約著一個國家在教育經費方面的支付能力,這種支付能力不僅表現在教育經費的絕對數值上,而且也表現在國民總收入中教育經費所占比例上。教育經費投入的數量直接影響著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其三,生產力的發展不僅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物質的實體和可能,而且也對教育事業的發展提出了需要。這種需要集中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社會要求教育能夠為其提供足夠數量和質量的人力資源;另一方面,社會個體在文化教育方面的需要也是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而不斷增長的。不斷滿足社會和個人在文化教育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這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興辦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任何社會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必須取決于兩方面的條件:一方面是物質資料生產能為教育的發展提供的物質基礎,即能提供多少勞動年齡人口,多少社會剩余產品,多少可以從事學習的富余時間,以及多少以教育經費形式表現出來的可以用于教育活動的條件;另一方面是生產力發展、社會再生產對勞動力的需求程度,包括所需要的勞動力總量和各種勞動力的比例,它們分別決定著整個教育發展的規模、速度和教育的體系、結構。

一般說來,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水平與該國的文盲率、入學率、義務教育普及的年限、高等教育發展的水平直接相關。從世界教育發展的歷程看,第一次工業革命后,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被提出來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后,普及初級中等教育的要求被提出來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后,普及高級中等教育的要求被提出來了;信息革命后,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要求被提出來了。

(二)生產力水平制約著教育結構的變化

教育結構通常指包括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內的各種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學校組合和比例構成。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以及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社會經濟結構,制約著教育結構。生產力的發展不斷引起產業結構、技術結構、消費結構和分配結構的變革,與此相適應,教育結構也將隨之出現新變化。如大、中、小學的比例關系,普通中學與職業中學的關系,全日制學校與社會教育的關系,高等學校中不同層次、不同專業、不同學科類之間的比例關系,都要與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否則,就會出現教育結構比例失調的問題、教育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社會經濟要求的問題,或者出現人才過?,F象。

(三)生產力水平制約著教育的內容和手段

從生產力發展水平制約教育內容的角度來看,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知識以幾何級數的速度增長,促進人們的認識能力、思維水平的不斷進步,進而促進學校的課程結構與內容不斷改進與更新。19世紀中葉,英國教育思想家斯賓塞根據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行業要求,根據他對科學知識分類的觀點,提出了較為系統的課程理論,對英國以及歐洲實科教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以后,世界各國的許多重大教育改革都是以課程改革為核心的,而每次重大的課程教學內容改革都反映了生產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水平和新要求。同樣,學校的物質設備、教學實驗儀器等都是一定的生產工具和科學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反映了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物理、化學的實驗,幻燈、電影的演示教學,廣播、電視教學的出現,電子計算機和人造衛星在教學中的運用,都是以生產力發展和科技發展為前提條件的??傊?,把新的科技成果引進教育領域,充分利用現有的科技成果改進我們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設備,將大大提高教育技術現代化的水平。

(四)教育相對獨立于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盡管生產力對教育有制約作用,但從歷史上看,教育與生產力的發展并非完全同步。這表現為以下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在一定時期內,由于人們的思想意識落后于較為先進的生產力,教育的思想、內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產力的發展;另一種情況是,當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較低時,由于文化交流、社會轉型甚或傳統的影響,教育的思想內容甚至方法也可能超越生產力發展的水平。但教育相對獨立于生產力發展水平,并不是說教育的發展可以脫離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因為,教育歸根結底是要受生產力發展水平以及政治經濟制度的制約。

二、教育對生產力的影響作用

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表現為,生產力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制約著教育結構的變化、制約著教育的內容和手段等,而被生產力所制約的教育反過來對生產力也具有影響作用,人力資本理論對這種影響作用有很深刻的研究。

(一)人力資本理論

關于教育對生產力貢獻的問題,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都處于經驗認識的水平。早在20世紀20年代已有研究者試圖以實證的研究證明教育的經濟貢獻,但到了20世紀60年代,特別是在人力資本理論形成以后,教育對生產力的影響作用這一問題才有了實質性的突破。

傳統的西方經濟學把土地、勞動、資本看做生產的三要素,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產量是由勞動、資本和土地三個基本要素的投入量決定的。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經濟學家在對經濟增長的生產要素組合比例進行分析時發現,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除了資本的投入,還有其他因素。人力資本理論認為,人力資本是現代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人力資本理論把這些因素歸結為知識的進步、技術的改進和勞動力質量的提高。

1960年12月,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Theodore Schultz)在美國經濟學第73屆年會上所做的“人力資本投資”的講演,被稱為人力資本理論創立的“憲章”。人力資本理論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資本”,它指的是人所擁有的諸如知識、技能及其他類似的可以影響從事生產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資本的形態,因為它是未來薪水和報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資本形態,因為它體現在人身上,屬于人的一部分。

人力資本是相對于物質資本而言的,它也是一種生產要素資本,對促進生產起著重要作用。與物質資本相比,人力資本在經濟活動中是更活躍、更具發展特性的因素,在現代經濟中,它常常是更具關鍵性的因素。人力資本投資包括學校教育、職業訓練、衛生保健及為適應就業變化而進行的信息搜尋等形式。所有這些方面的投資都能或多或少地改善和提高知識、技能、健康等人力品質,從而提高生產力,增加金錢和精神收益。

舒爾茨根據人力資本理論,通過教育資本儲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出教育對國民收入增長的貢獻。教育基本儲量是指國家在某一時期內教育支出的總額,因為教育支出是一種投資活動,教育支出與資本形成及國民收入有密切關系。要探討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可從測定教育資本儲量入手。舒爾茨首先計算出美國1929年積累的教育資本總額為1800億美元,1957年增至5350億美元;1929年每個勞動力平均的教育資本是3659美元,1957年增至7868美元。這說明,隨著勞動力教育水平的提高,凝結在每個勞動者身上的教育資本量增加了。通過計算美國1957年比1929年增加的教育投資總額,舒爾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是33 %。

(二)教育對生產力的影響作用主要通過兩個方面來實現:教育再生產勞動力,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

1.教育再生產勞動力

勞動力的質量和數量是教育發展的重要條件,教育擔當著再生產勞動力的重任。在現代生產過程中,技術改造、設備更新要靠科學技術、人才把科技成果應用于生產過程中來完成;豐富的自然資源、先進的生產工具要通過高素質的勞動者來發揮作用;高技術、高效率的生產要靠大量高水平的管理人員的管理活動來實現。而勞動者基本勞動素質的優劣、技術人員科技水平的高低、管理人員管理能力的強弱,主要取決于他們所受教育的程度和質量。教育培養人的勞動能力,使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教育可以提高勞動力的質量和素質,改變勞動力的形態,把一個簡單勞動力訓練成一個復雜勞動力,把一個體力勞動者培養成一個腦力勞動者。教育可以使勞動力得到全面發展。

2.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

馬克思曾經指出,“生產力里面也包括科學在內”,但是,科學知識在用于生產之前只是一種潛在的生產力,因此必須依靠教育來實現科學知識的再生產。因為任何人剛生下來時,都不會有什么科學知識。如果沒有前一輩的積累,科學知識就無法被后一代人掌握,科學知識也就無從得到繼承和發展。所以,教育是實現科學知識再生產的重要手段,并且通過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擴大科學知識的再生產,使原來為少數人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在較短的時間內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學知識得到普及,先進的生產經驗得到推廣,從而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教育的主要職能是傳遞人類已有的科學知識,但它也擔負著發展科學、產生新的科學知識的任務。尤其是高等教育,更是擔負著科學知識再生產的功能。學校具有科學研究力量比較集中、學科門類比較齊全、學術思想活躍、信息來源豐富等特點,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為科學知識的產生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總之,被生產力決定的教育所培養出來的社會人,要通過為社會服務去鞏固相應的經濟基礎。教育和社會生產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后果是再生產勞動者并使社會生產得以延續和發展,而教育和生產力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后果則是社會人的再生產和社會關系的再生產,從而使特定社會的生產力和經濟基礎得到鞏固和發展。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被生產力和經濟基礎所決定的教育機關,同時也是反映一定社會關系的政治的、思想意識的和社會文化的宣傳機關。教育機關通過對適應一定經濟基礎的政治的、思想意識的和一定文化的宣傳,再生產(包括擴大再生產)這些思想及其所反映的社會關系,從而使一定的經濟基礎得以鞏固和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兰县| 阿拉善盟| 碌曲县| 新化县| 栾城县| 阜新| 重庆市| 礼泉县| 康马县| 双流县| 崇义县| 西昌市| 新巴尔虎左旗| 桂平市| 临武县| 蕉岭县| 巧家县| 东乌| 中宁县| 余姚市| 潜江市| 玉山县| 武清区| 灵丘县| 花垣县| 会宁县| 西平县| 新乐市| 聂拉木县| 岳西县| 招远市| 巴东县| 威信县| 通山县| 南充市| 阿拉善盟| 宜春市| 微博| 西青区| 顺昌县| 扶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