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沉睡的寬容
近日在人藝小劇場上演的《驛站桃花》深深打動了觀眾,源于內心深處的震撼在劇場化作掌聲的共鳴,回蕩在桃花燦爛的驛站……很難讓人相信的是,這是只有兩個演員的戲,并且是兩個男人的戲,卻讓人甘于醉心沉迷。在散場后的王府井大街上,還能聽見有人念著《驛站桃花》的臺詞。在現實的燈紅酒綠中,人們都渴求真情,向往與一種有著雅量胸懷的朋友縱情山水抑或共創事業。然而利益的紛爭是難免的,性格的沖突也是必然的,也許我們都缺少一顆寬容的心,所以,我們不斷地失去朋友,乃至生命中最親愛的人。
《驛站桃花》以簡約唯美的風格演繹出兩個男人之間的友情和矛盾沖突,在古代題材的戲劇中賦以現實意義。該劇用新舞臺表演形式精辟地傳達出人與人之間的尷尬和無奈,從而反映出現代人的生存狀態,呼喚寬容,渴求友情,正視孤獨,都成了今天社會的命題?!扼A站桃花》在虛化的故事情境中,把一位歷史記錄者司馬和一代封建君王漢帝這兩個古代男人放置于極境,將兩人超越君臣之誼的友情和矛盾沖突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司馬在劇中前后兩次作為史官向漢帝上報記載漢帝的史記時,都透出了司馬的公正客觀,并通過宮刑前后的對比襯托出司馬的寬宏博大,他沒有帶著男人的奇恥大辱怨恨生活,有的只是不屈的旺盛生命力,活著,便要記錄不朽的歷史!而漢帝也同樣在失去一生中最真摯的朋友后,反省自己的錯誤,企望司馬的原諒,并在悔恨中漸漸衰老,恍惚中似乎得到了司馬的寬容。這君王才子的千古絕唱,怎能不讓人動容、讓人心痛?
喚醒沉睡的寬容,不是因為我們心中沒有寬容,人們所失去的,只是那自然質樸的情懷;而人類與生俱來的個性尊嚴和自然情懷之間卻有著極大的差異,而且還潛藏著矛盾沖突,當不可避免的沖突產生時,寬容是最美的品格。當我們認準“寬容”之際,也許就落進了妥協的俗套。所幸的是,《驛站桃花》并沒有扭住它的主旨精神不放,而是通過對“寬容”的探討全方位地折射我們每一個人如何正視自己所處的環境——如何走出自我封閉的孤獨心境,如何學會尊重別人與自我尊嚴的維護,如何呵護我們珍貴的友情……這些都是值得人們深思的。事實上,依賴、偏重一方的友情都是不可取的,這是劇中看似輕描淡寫提出的問題,而生活中我們也往往忽略了作為朋友或者愛人的對方的感受,這甚至可以放大到夫妻、家長、上下級乃至陌生人之間。
“直面慘淡的人生”過于殘忍,但我們都不得不面對迷離且變幻莫測的現實生活,《驛站桃花》在劇場營造了一種觀眾親歷情境的感受,在抒發現實人情感的同時,追尋著那久遠的博大而寬容的情懷?!拔镆韵橘F”,物質上我們日益豐富,精神上的失落靠什么補償呢?這不是一部小劇場話劇所能得到的,我們走進劇場的目的,更多的是一次休閑、一次精神的放逐、一次自我思想的關照,或者是一次正視自我卻回避他人的寂寞旅行……
驛站在今天都已成為殘墻斷壁,沒入荒草,隱入桃林,而桃花依舊,什么是值得珍藏的呢?那心痛的往昔歲月,那灼人的記憶?《驛站桃花》今日的上演正是在我們日益荒蕪的精神田野上遍植了燦燦桃花,修建了瞻古望今的驛站,永恒的風景,留在了生生不息的世界。
方永堅
選自《精品購物指南》1998年5月8日
延著刀鋒滑行,
為了接近那難以接近的輝煌。
所以,他才肯把目光投向遠方,
如此才久,癡迷!
——田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