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桃花爛漫時……
——記青年女導演田沁鑫
得悉北京人藝小劇場即將上演由青年女導演田沁鑫執導的小劇場話劇《驛站桃花》后,我費盡周折終于找到了《驛站桃花》的排練廳。看著年輕導演田沁鑫不急不躁地一遍又一遍耐心給演員說戲,心中平添了一份感慨,她平靜從容而投入的工作態度,是浮躁生活中少見的。去年田沁鑫導演的話劇《斷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斷腕》新穎獨特的形式風格曾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記憶。但在此次訪談中,田導并不愿再多提及過去的成績,她所感興趣的倒是正在排練的小劇場話劇《驛站桃花》。
眼前的田沁鑫衣著簡單隨意,與她的言行一樣樸素,她平易可親的樣子與舞臺上《斷腕》的悲壯似乎有一些距離,但《斷腕》確實出自這位年輕女性之手。田沁鑫思路敏捷,在談及話劇如何拓展肢體語言方面,不時會透露出驚人之語,深深打動人心,使不太懂戲劇的筆者,在短短時間里,便理解了她對戲劇,特別是對話劇藝術的鐘愛之情,也明晰了中國戲劇的發展狀況以及中西方戲劇觀念的一些差異。而田沁鑫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引進西方戲劇思維觀念,在繼承中國傳統戲曲精髓的同時,進行話劇肢體語言方面的繼續探索。這也許是一個陌生的課題,但中國戲曲是為廣大民眾所熟知的,西方現代戲劇也是許多話劇愛好者關注的,如何建立東方式的肢體語言模式,探索新的舞臺語匯,對于田沁鑫來說這條道路艱辛而漫長,為此,她的未來將付出很多。田沁鑫說,做戲劇是她不會后悔的選擇。也許在別人眼中,戲劇現在是“玩一把”的藝術,但她卻把戲劇看成了近似“宗教”的帶有信力的某種精神。
1998年話劇舞臺好戲連臺的初春,田沁鑫對已在排練的小劇場話劇《驛站桃花》抱著十分嚴謹和認真的工作態度,開始了新的嘗試和探索。關于《驛站桃花》的故事,田沁鑫談得不多,只是強調說這部戲是要揭示環境、性格迥異的兩種人之間相互溝通又相互抵觸的復雜感受,呼喚稀有的寬容。這部描寫兩個男人之間友情和矛盾的話劇很值得期待。去年《斷腕》演出時,許多觀眾便感受到了該劇的精神張力。也許是人們久違了的赤誠情懷被該劇喚醒,也許是劇中草原寬闊雄渾的美使人向往,在戲劇愛好者的圈子中,曾相當長時間傳唱著《斷腕》中動人的歌曲。《斷腕》的成功并沒有讓田沁鑫陶醉,在演出結束之后,她傾聽和詢問許多觀眾的意見,反思著《斷腕》的不足,特別是覺得在肢體語言探索方面還過于保守。她對自己在話劇藝術領域里只邁出小小的一步卻得到許多人的認同,感到慚愧和有壓力,這也促使她珍惜更新的創作機會。此次小劇場話劇《驛站桃花》正是她經過思考和再一次沉淀之后的嘗試。田沁鑫將繼《斷腕》之后進一步探索東方式的話劇肢體語匯在舞臺上的表現力,并選用兩名中央戲劇學院音樂劇班的畢業生出任主演,兩名演員同時受過嚴格的戲曲訓練和現代舞訓練,具備一定的肢體語言表現基礎。
田沁鑫選擇的探索道路,注定了她行走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的鋒面上。作為少有的青年女導演,她正整裝待發。當“驛站桃花”在4月的春風中綻放時,人們會看到她燦若桃花的笑臉……
陸小涵
選自《精品購物指南》1998年4月17日
小劇場話劇《驛站桃花》
制作人:袁鴻
編劇:馮旭
導演:田沁鑫
舞美設計:羅江濤
燈光設計:張麟
作曲:張磊
演員:何子然、高志東



《驛站桃花》劇照(截屏)
漢帝:高志東
司馬:何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