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我國的保險制度與立法

一、我國保險制度的起源

中國古代民間商業保險也產生于貨物運輸。鏢局是一種帶有保險性質的武裝押運組織,貨主給鏢局一定費用,類似于保險費和運費。如護送人路上失鏢(貨物遺失或被劫),鏢局要賠償損失。鹽運與槽船也是為了減少和分散路途事故危險,補償損失,由政府從官鹽稅收中提取錢款,在商鹽中收取基金,發生損失后,免費補配鹽斤,進行經濟補償,以保障鹽運的正常進行。這些做法都是危險分散、共同承擔或實行約定的損失賠償責任制,體現了經濟補償的作用和基本的保險原理。


【背景資料】

中國的鏢局

商業的發展,使一些人手上有了多余的金銀,也招來了多余的危險,他們便請有武功的人到身邊陪同,以保護自己。鏢戶走鏢是鏢局誕生前的主要走鏢形式,與商業的產生和發展同步,即所謂“商不離鏢,鏢不離商”。

鏢戶走鏢屬私人行為,保鏢人憑借武功受人聘用,保官員、商人或貨物由甲地到乙地。鏢局是為一些商家、個人提供安全保障的專門機構。在中國歷史上與鏢局性質相近的是驛站,但驛站僅限于朝廷與官僚之間,專門為朝廷押送一些來往信件。民間的商業往來沒有安全保障機構。清代早期,隨著我國金融業的興起,就逐漸出現了鏢局。中國第一家鏢局是山西人神拳無敵張黑五在北京順天府門外創辦的“興隆鏢局”,鏢局的主要業務是為票號押送銀鏢;到了清朝末期,鏢局的主要業務對象就轉化為幫助一些有錢的客人押送衣、物、首飾和保障人身安全。一趟鏢安全地送到一個地方之后就可以拿到應得的報酬。


中國現代商業保險是從西方傳入的。1929年12月30日,國民黨政府公布了《保險法》,但由于外商的反對未獲施行。1937年1月1日國民黨政府公布的修訂后的《保險法》、《保險業法》、《保險業施行法》均未得以施行。

二、我國的保險制度與立法

1979年11月19日至27日,全國保險會議在北京舉行。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從1980年開始逐步恢復停辦了二十年的國內保險業務,以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進入20世紀80年代,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財產保險合同條例》、《保險公司管理暫行條例》等法規。1995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頒布,為我國保險市場上良好的法律環境的創造提供了基礎。1996年2月我國制定了《保險代理人管理暫行規定》,同年7月公布了《保險管理暫行規定》;1998年2月公布了《保險經紀人管理規定》;1999年1月,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了《保險機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暫行規定》;2000年1月,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又制定了《保險公估人管理規定》。2001年11月16日,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了《保險代理機構管理規定》、《保險經紀公司管理規定》、《保險公估機構管理規定》。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對《保險法》進行了第一次大的修改。此次修訂的《保險法》根據變化了的客觀條件,參照國際慣例,調整和修改了38個條文,加強了對保險人的規范,增加了關于保險公司業務范圍、保險代理人、經紀人行為的規則以及償付能力監管等方面的規定,進一步保護了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利益。這些法律、法規的出臺,標志著我國以《保險法》為核心的保險法律體系已初步形成。

2006年7月,《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實施。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簡稱交強險,是為了保障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賠償,促進道路交通安全,由保險公司對被保險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車人員、被保險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在責任限額內予以賠償的強制性責任保險。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決定》,并予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修改為:“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再次修訂了《保險法》,并從2009年10月1日起實施。該法增加了保護被保險人利益的條款,也對保險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相應的規定。例如,對于投保人未如實告知的情況,將此前的保險公司只退還保費、而拒絕賠付的規定加以修改,進一步完善了對被保險人的保障,即增設了不可抗辯規則,規定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過2年的,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即保險合同成立滿2年后,保險公司不得再以該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為由解除合同。《保險法》此前規定,在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時,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這對于無辜的被保險人不公平,新法修改完善為此種情形下,實施非法行為的受益人喪失受益權,但保險人不因此免除保險責任,被保險人的利益仍然受到了保護。長期以來,當保險標的發生轉讓時,受讓人能否享受原保險合同的保障,有不同理解,一直存在爭議。最常見如二手車買賣,購買二手車的車主還未來得及買保險就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會以保險標的轉移為由拒賠。而新《保險法》借鑒國外相關立法,將受讓人繼受取得保險合同的權利義務作為一般原則,明確規定:保險標的轉移后,受讓人承繼被保險人的權利和義務,同時對被保險人設定通知義務。

1998年11月18日,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簡稱“中國保監會”)。這是全國商業保險的主管部門,根據國務院授權履行行政管理職能,依照法律、法規統一監督管理全國保險市場,維護保險業的合法、穩健運行。中國保監會除擬訂保險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制定行業發展戰略和規劃;起草保險業監管的法律、法規;制定業內規章外,還負責審批保險公司及其分支機構、保險集團公司、保險控股公司的設立;會同有關部門審批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設立;審批境外保險機構代表處的設立;審批保險代理公司、保險經紀公司、保險公估公司等保險中介機構及其分支機構的設立;審批境內保險機構和非保險機構在境外設立保險機構;審批保險機構的合并、分立、變更、解散,決定接管和指定接受;參與、組織保險公司的破產、清算。審查、認定各類保險機構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制定保險從業人員的基本資格標準。審批關系社會公眾利益的保險險種、依法實行強制保險的險種和新開發的人壽保險險種等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對其他保險險種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實施備案管理。依法監管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和市場行為;負責保險保障基金的管理,監管保險保證金;根據法律和國家對保險資金的運用政策,制定有關規章制度,依法對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進行監管。對政策性保險和強制保險進行業務監管;對專屬自保、相互保險等組織形式和業務活動進行監管。歸口管理保險行業協會、保險學會等行業社團組織。依法對保險機構和保險從業人員的不正當競爭等違法、違規行為以及對非保險機構經營或變相經營保險業務進行調查、處罰。依法對境內保險及非保險機構在境外設立的保險機構進行監管。

2008年9月16日,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成立,被認為是給保險業加固了“最后一道保障防線”,為我國按照市場原則建立保險市場的退出機制、更有效地保護被保險人利益提供了制度和物質上的保障。2008年11月18日,中國保監會稽查局正式成立。稽查局的主要職責是:負責擬定各類保險機構違法違規案件調查的規則;組織、協調保險業綜合性檢查和保險業重大案件調查;負責處理保險業非法集資等專項工作;配合中國人民銀行組織實施保險業反洗錢案件檢查;調查舉報、投訴的違法違規問題,維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開展案件統計分析、稽查工作交流和考核評估。此外,稽查局還履行稽查委員會辦公室的職責,承擔稽查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中國保監會依法制定的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對于我國保險市場的正常運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2004年12月30日頒布實施的《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發揮著規范保險保障基金的繳納、管理和使用,保障保單持有人利益,有效化解金融風險的作用。2004年12月1日的《保險代理機構管理規定》,具體規范了保險代理機構及其分支機構的經營行為,起到了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促進保險業健康發展的作用。2007年5月11日,為了加強保險許可證的管理,規范保險業許可活動,維護保險市場秩序,中國保監會主席辦公會審議通過《保險許可證管理辦法》,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該辦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保險類機構,應當依法取得保險許可證。2008年6月30日,為了加強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維護被保險人利益,《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公布,規定保險公司應當具有與其風險和業務規模相適應的資本,確保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保監會建立以風險為基礎的動態償付能力監管標準和監管機制,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和監督檢查,并依法采取監管措施。

根據2009年2月28日修訂的《保險法》,監管機構應當建立健全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對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實施監控。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不足時,監管機構將通過責令拍賣不良資產、轉讓保險業務等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投保人的利益。對償付能力不足的保險公司,監管機構應當將其列為重點監管對象,并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取責令增加資本金,辦理再保險,限制業務范圍,限制固定資產購置或者經營費用規模,限制資金運用的形式或者比例,限制增設分支機構,限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水平,責令拍賣不良資產,轉讓保險業務等監管措施,從而確保投保人的利益不受損害。


【背景資料】

對保險法修改的意見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海商法保險法研究所舉辦研討會,對《保險法》修訂草案進行了研討。認為《保險法》修訂堅持了如下指導思想:強調保護被保險人利益,解決理賠難的問題,完善理賠期限規則;保持保險法原有框架不變,保險合同法和保險業法繼續同處一法,條文次序不作太大變動;對有的條文進行完善,例如,投保人告知義務;對個別空白進行填補,比如,增加不可爭議條款;支持保險業改革創新;將現有監管實踐法制化。

但是,這次修訂沒有科學劃分賠償保險和定額保險;沒有規定因果關系規則;合理期待規則未能引起重視;棄權和禁止反悔規則沒有體現;未能強化保險人的誠信義務;保險格式條款進入合意規則尚不完善;保險合同轉讓和質押規則十分不夠;保險費交付對合同效力影響不明;沒有運用懲罰性賠償制度懲戒保險人欺詐拒賠;未能規范實踐中時常引發糾紛的信用保險;缺乏團體保險規則;短期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尚無科學定位;訴訟時效規則沒有充實。即使作出修改的部分,也存在某些欠缺。比如,第19條對責任免除條款的提示和說明,不應是并列關系,而應是遞進關系;第20條和第117條有重復之嫌;第35條規定“保險標的轉讓的,保險標的的受讓人承繼被保險人的權利和義務”不盡合理,忽視了轉讓人和受讓人的合意;第35條第2款和第3款關于風險增加的規則與第38條存在先特殊后一般的邏輯上的顛倒;第59條關于寬限期的開始均應以保險人的通知為條件等。這些問題有待進一步修改完善。參見潘磊等:《海商法保險法研究所舉辦保險法修訂草案研討會》,資料來源:人大新聞網,ht-tp://news1.ruc.edu.cn/102449/102450/102497/57891.html,2008年9月11日訪問。


【深度閱讀】

1.許崇苗等著:《中國保險法適用與案例精解》,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二章。

2.賈林青著:《保險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一章。

3.江朝國著:《保險法基礎理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一章。

4.梁宇賢著:《保險法新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一章。

【問題與思考】

1.保險法的特征有哪些?

2.保險法包括哪些內容?

3.如何看待我國保險立法的變化與發展趨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锦后旗| 静安区| 和龙市| 佛坪县| 泰来县| 迁安市| 海兴县| 嘉兴市| 罗甸县| 准格尔旗| 秭归县| 精河县| 威海市| 台东市| 高唐县| 金塔县| 文成县| 建瓯市| 浙江省| 临沂市| 石景山区| 宜宾县| 太仓市| 富阳市| 崇明县| 侯马市| 延吉市| 会东县| 宿迁市| 田阳县| 新竹市| 东兰县| 封丘县| 平武县| 绵阳市| 仙游县| 定西市| 焉耆| 嵊州市| 依安县| 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