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知識產權的概念、范圍及類型

? 1.1 知識產權的概念

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亦稱智慧財產權或智力財產權,是指民事主體對其智力創造成果(intellectual creation)依法享有的民事權利;通常是在特定期限內,賦予創造者就其創造成果的使用所享有的獨占權或專有權(exclusive right)。“知識產權”一詞的英語是intellectual property、德語是geistiges eigentum、法語是propriété intellectuelle,此三個術語的確切含義都是“智慧財產權”或“智力財產權”。不過自1967年在斯德哥爾摩簽訂《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后,國際社會開始接受“知識產權”的概念。在我國臺灣、香港和澳門地區,一般將intellectual property譯成“智慧財產權”或“智力財產權”;但是在祖國大陸,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該詞一直被翻譯為“知識產權”,至今已為大多數人所接受,并在相關立法中得到普遍使用。參見林剛:《知識產權法學》,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1頁。有部分學者認為,知識產權一語最早來源于法語,是17世紀由法國人卡普佐夫(Carpzov)提出來的,之后又為比利時法學家皮卡第(Picardie)所發展,皮卡第認為知識產權是一種特殊的權利范疇,它根本不同于對物的所有權,“所有權原則上是永恒的,隨著物的產生與毀滅而發生與終止;但知識產權確有時間限制。一定對象的產權在每一瞬息時間內只能屬于一個(或一定范圍的人——共有財產),使用知識產品的權利則不限人數,因為它可以無限地再生”吳漢東:《知識產權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頁。。也有部分學者認為,知識產權一語最早來自于18世紀的德國。鄭成思:《知識產權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頁。20世紀60年代之前,知識產權與無形財產權(intangible property)幾乎是可以互換的概念。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1967年在斯德哥爾摩締結的《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之后知識產權的概念才逐漸為國際社會所接受。時至今日,知識產權已經成為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和經濟貿易領域內智力成果法律化的通用術語,并為相關的國際公約、國內立法以及國際和國內貿易實踐所廣泛接受。

關于知識產權的概念,學術界歷來存在著不同的觀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觀點有兩種:一種觀點認為,知識產權是人們就其智力創造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鄭成思:《知識產權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第1頁。;另一種觀點認為,知識產權是智力成果的創造人依法享有的權利和經營活動中標記所有人所依法享有的權利的總稱。劉春田:《知識產權法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1頁。上述兩種觀點其實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唯一不同者在于:前者的概括性比較強,“智力創造成果”不僅包括各類文學藝術作品和發明創造,而且還將商標和商號等具有識別功能的商業標志也囊括其中;而后者則將商業標志單列出來,并與作品等“狹義的智力成果”相并列。從總體上看,前一種定義的抽象性較強,從邏輯學的角度略勝一籌;而后一種定義則是從常識和經驗出發,更有利于人們的理解。

知識產權是知識產權法(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調整的基本對象,其本身就包含著知識共享和知識獨占之間的基本矛盾。從知識論的角度看,可以將滿足人們審美需要的作品和滿足人們實用需要的發明和商標等視為某種知識。而從社會論的角度看,知識屬于全社會,是整個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汪丁丁:《知識印象》,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第221頁。在現實生活中,由于知識的“公共物品”的屬性,致使知識創造者無法在事實上對之加以有效地控制。為了保護智力創造成果不致不合理地被他人分享,防止“搭便車”(free riding)等投機行為,鼓勵知識創新,保護創造者的積極性,知識產權制度的設立便成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之必需。

? 1.2 知識產權的范圍

1967年的《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和TRIPs協議是迄今為止最為全面和系統地調整知識產權的國際公約。

根據1967年《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第2條的規定,知識產權的客體主要包括下列內容:① 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literary, artistic and scientific works); ② 表演藝術家的表演以及唱片和廣播節目(performances of performing artists, phonograms and broadcasts); ③ 人類一切活動領域的發明(inventions in all fields of human endeavor); ④ 科學發現(scientific discoveries); ⑤ 工業品外觀設計(industrial designs); ⑥ 商標、服務標記以及商業名稱和標志(trademarks, service marks, and commercial names and designations); ⑦ 制止不正當競爭(protection against unfair competition); ⑧ 在工業、科學和文學藝術領域內由于智力創造活動而產生的其他權利(all other rights resulting from intellectual activities in the industrial, scientific, literary or artistic fields)。從上述所列內容不難看出,該公約所劃定的知識產權范圍還是比較寬泛的,不過,真正能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所列舉的知識產權內容全部作為國內法保護對象的國家并不多見。鄭成思:《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頁。

1994年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所締結的TRIPs協議并未對知識產權作出一個完整的定義,只是在其第1條第2款中規定了其所適用的知識產權的基本類型:① 版權和鄰接權(copyright and neighboring rights); ② 商標權(trademarks); ③ 地理標記權(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④ 工業品外觀設計權(industrial designs); ⑤ 專利權(patents); ⑥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layout-designs of integrated circuits); ⑦ 未披露信息專有權(undisclosed information)。同此前其他有關知識產權的國際公約相比,TRIPs協議增加了一些新權利,如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重點強調了一些權利,如地理標記權、未披露信息專有權。但是,無論如何應該承認,TRIPs協議所確定的知識產權的范圍并非是締約國之間平等協商的結果,而是主要反映了西方發達國家在對外貿易中保護本國利益的需要。鄭成思:《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7頁。根據TRIPs協議的規定,大致可以將知識產權分為創作性成果權和識別性標記權兩大門類。創作性成果權主要包括7項:① 發明專利權;②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③ 植物新品種權;④ 技術秘密權;⑤ 工業品外觀設計權;⑥ 版權;⑦ 軟件權。識別性標記權主要包括4項:① 商標權;② 商號權;③ 地理標志權;④ 其他與制止不正當競爭有關的權利。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知識產權法已經與市場經濟和商品服務貿易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許多新的知識財產被不斷地整合到已有的知識產權法的范疇之中,從而使得知識產權的客體范圍不斷擴大,與之相應的知識產權法亦呈現擴張的趨勢。

? 1.3 知識產權的類型

就理論意義而言,可以從廣義、狹義兩個角度去分析知識產權:就廣義而言,上述兩個國際條約所確定的知識產權的范圍可以說涵蓋了目前知識產權的全部內容;而就狹義而言,知識產權僅包括著作權(作者權或版權)王宏軍:“兩大法系著作權法、版權法中有關精神權利的比較研究”,載趙海峰:《國際法與比較法論壇》(第2~3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02~417頁。、專利權和商標權等三項內容。而根據功用標準,還可以再把狹義的知識產權分為兩類:即文學藝術產權(artistic and literary property)和工業產權(industrial property)。文學藝術產權主要是滿足人類的精神需求或者審美需求;工業產權主要是滿足人類的物質需求或者說對實用的追求。

文學藝術產權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創作者和傳播者依法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其本質在于將具有原創性的作品和傳播這種作品的形式納入其保護范圍,從而在創作者的思想表達形式領域內形成知識產權保護的獨特領域。吳漢東:《知識產權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頁。文學藝術產權主要包括著作權和鄰接權。目前國際社會保護這兩類產權的國際公約主要是《伯爾尼公約》和《羅馬公約》;在中國,著作權法對上述兩種權利一并予以保護。

工業產權是指工業、商業、農業、林業和其他產業中的民事主體對其發明創造以及區別性商業標志等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可見,所謂“工業產權”只是一種歷史上沿用下來的、約定俗成的說法,嚴格說來實為“產業產權”。工業產權所保護的客體十分復雜,其中最主要的是專利權和商標權等。在國際上,保護工業產權的條約主要是《巴黎公約》,其在十分寬泛的領域為各種工業產權提供了基礎性的國際法保護;在中國,保護工業產權的法律主要是《專利法》和《商標法》等法律。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傳統的文學藝術產權和工業產權的“兩分法”逐漸變得模糊,某些處于中間狀態的客體對象開始出現。如汽車的外觀設計,既要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需要,使之類似于美術作品,同時還必須能夠在生產線上被加工制造,從而具備類似發明的實用特點。對于這類情況,如果單獨沿用已有的專利法和著作權法等傳統的保護形式已經顯得力不從心,因此有些國家特別制定了保護工業品外觀設計的單行法。類似的對象還有計算機軟件、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印刷字體等,許多國家也是通過制定單行的工業版權法來實施保護的。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型的智力活動成果不斷涌現,尤其是發生在生物工程技術、遺傳基因技術和植物新品種等領域的科技新成果,為知識產權的基本類型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內容。此外,網絡資源、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和民間文學藝術也都已經成為或將要成為知識產權的保護對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称多县| 庐江县| 绥芬河市| 四子王旗| 襄垣县| 汤原县| 和静县| 泰州市| 湖北省| 屏东市| 荔浦县| 司法| 综艺| 射洪县| 灵寿县| 彩票| 临潭县| 大丰市| 延吉市| 孝感市| 泌阳县| 华池县| 克什克腾旗| 涿州市| 平顶山市| 珲春市| 夹江县| 蓝田县| 祁东县| 施秉县| 新邵县| 普兰店市| 祁连县| 沙洋县| 万载县| 昌江| 吴旗县| 团风县| 荃湾区| 东兴市| 肃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