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現代知識產權法
  • 曲三強
  • 1622字
  • 2019-12-25 17:08:37

第四節 錄音錄像制作者權

? 4.1 錄音錄像制作者權的概念

根據《羅馬公約》的相關規定,錄音制品制作者(producer of audio and video recording)有權授權或禁止直接或間接復制他們的錄音制品,但是,公約未對錄像制品制作者權利作出專門的定義。《羅馬公約》第7條。我國2001年《著作權法》對錄音錄像制作者及其權利作了比較詳細的規定。

錄音是指對表演的聲音和其他聲音的專門錄制。所謂錄音制品,是指任何對表演的聲音和其他聲音的錄制品,包括任何聲音的原始錄制品,如唱片、錄音磁帶、激光唱片光盤等。所謂錄音制作者,是指借助儀器設備完成首次錄音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所謂錄音制作者權,是指其對自己錄音制品復制發行的權利,以及許可他人復制發行其錄音制品并獲得報酬的權利。

錄像制品是指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以外的任何有伴音或者無伴音的連續相關形象、圖像的原始錄制品。所謂錄像制作者,是指錄像制品的首次制作人。所謂錄像制作者權,是指錄像制作者對其制作的錄像制品享有復制、發行或許可他人復制、發行的權利,如果電視臺播放錄像制品,則必須經過錄像制作者許可,并向其支付報酬。

錄音錄像制作者權的主體包括錄音制作者和錄像制作者,只有實際制作錄音制品和錄像制品并且首次將聲音或場景錄制下來的人才具備主體資格。如果借用或租用他人的錄音錄像設備制作音像制品,則只有實際錄制的人才是錄音錄像制作者,而出租設備或場地的人不能對該制品主張鄰接權。轉錄他人的唱片、錄像制品,即使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刪節,或對其音質、音量,或在剪輯、放映方面做了技術性調整和改進,但是只要沒有在實質上超出原音像制品,轉錄者就不能享有錄音錄像制作者權。

錄音錄像制作者權的客體是錄音錄像制品。由現行著作權法可以推知,錄音錄像制品的對象并不一定是著作權作品意義上的表演,非作品的表演,甚至根本不是表演的自然界的聲音或景物,均可制成錄音錄像制品并受到鄰接權的保護。

? 4.2 錄音錄像制作者權的內容

TRIPs協議第14條第2款規定:“錄音制品制作者應享有權利許可或禁止對其錄音制品的直接或間接復制。”在第4款中又規定:“本協議第11條有關計算機程序之規定,原則上適用于錄音制品制作者,適用于成員域內法所確認的錄音制品的任何其他權利持有人。在部長級會議結束烏拉圭多邊貿易談判之日,如果某成員已實施了給權利持有人以公平報酬的制度,則可以維持其制度不變,只要在該制度下錄音制品的商業性出租不產生實質性損害權利持有人的復制專有權的后果。”

我國2001年《著作權法》第41條第1款規定:“錄音錄像制作者對其制作的錄音錄像制品,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并獲得報酬的權利;權利的保護期為50年,截止于該制品首次制作完成后第50年的12月31日。”由此可見,錄音錄像制作者權主要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第一,復制權,即自己或許可他人復制其錄音制品或錄像制品的權利。如果使用合法錄制為錄音制品的音樂作品制作新的錄音制品,則適用法定許可,但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除外。

第二,發行權,即自己或許可他人通過出售或贈與等方式向社會公眾提供其錄音錄像制品的復制件的權利。

第三,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其錄音錄像制品的權利。

第四,信息網絡傳播權,即自己或許可他人通過信息網絡傳播其錄音錄像制品的權利。

第五,獲得報酬的權利。

? 4.3 錄音錄像制作者的義務

根據我國2001年《著作權法》第39條的規定,錄音錄像制作者應履行下列義務:

第一,錄音錄像制作者使用他人作品制作錄音錄像制品,應當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并向其支付報酬。錄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經合法錄制為錄音制品的音樂作品制作錄音制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

第二,錄音錄像制作者使用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應當取得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著作權人許可,并向其支付報酬。

第三,復制、發行或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錄音錄像制品,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表演者許可,并向其支付報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昌市| 台江县| 鄂伦春自治旗| 兴宁市| 建水县| 德兴市| 沾益县| 汤原县| 湘阴县| 军事| 宝山区| 揭东县| 仁寿县| 定兴县| 天台县| 青田县| 乐陵市| 顺昌县| 云安县| 肇源县| 齐齐哈尔市| 固始县| 缙云县| 衡水市| 夹江县| 汉川市| 铅山县| 平谷区| 上思县| 文安县| 贞丰县| 韶山市| 兰溪市| 安新县| 永定县| 瑞丽市| 应城市| 错那县| 德令哈市| 仙桃市|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