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特殊作品的著作權歸屬

我國2001年《著作權法》對某些特殊作品的歸屬作出了特別規定,并且對這類作品的著作權歸屬規定了不同的認定標準。

? 3.1 演繹作品

演繹作品(derivative works)是指在他人作品的基礎上經再創作而形成的作品。演繹作品的方式包括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也包括一定意義上的臨摹,前提是如果這種臨摹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我國1991年《著作權法》將臨摹作為復制行為的一種,2001年《著作權法》改變了該規定,復制行為不再包含臨摹行為。一般認為,臨摹需要臨摹者的嫻熟的技巧,需要一定的創造性勞動,所以臨摹也是一種智力活動,可以構成新的作品。不過臨摹如果達到可以以假亂真的程度,跟復制的效果相差無幾,應該作為復制來對待。如果與原作可以區別,則可認定為新作品。演繹作品的著作權屬于演繹者,但是法律要求行使演繹作品的著作權時不能損害原作品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如果原作品尚在保護期內,則使用演繹作品需要征得原作品著作權人的許可并支付報酬。

? 3.2 合作作品

合作作品(works of joint authorship)是指兩人以上共同創作的作品。《美國著作權法》第101條為合作作品作出了這樣的定義:“由兩個或更多的作者創作的作品,他們創作的目的是將自己的成果合并成為一個整體,并成為其中不可分割或相互依存的部分”,《德國著作權法》第8條規定了合作作品的兩個標準,“兩個以上的作者共同創作了一部作品,他們各自的創作成果只能合在一起而被使用,不能單獨被利用”。法國、英國等國家的著作權法也都有類似的規定。在理論上,這類合作作品被稱為狹義的合作作品。

除了普通作品所要求的一般構成要件之外,構成合作作品的要素還包括:第一,合作作者必須有共同的創作愿望,他們對創作行為及后果有明確認識,目標一致。若他們缺少共同的創作愿望,則不能稱為合作作品;第二,合作作者必須有共同創作的行為,他們在合意的基礎上從事了直接的和實質性的創作活動,而不是僅為創作活動提供輔助勞動或物質幫助等。上述兩個要素必須同時具備,例如,詞、曲作者共同完成一首歌曲的創作,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所進行的創作才屬于共同創作的行為,由此而形成的作品才是合作作品。但是,如果事先沒有協商溝通,那么就缺乏共同創作歌曲的主觀愿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將其中一人所作的詩譜寫成為歌曲,則不能認為這首歌曲是合作作品,而只能將其視為是對詩的利用行為。如果打算將這首歌曲發表或者進行表演的時候,則需要征得詩作者的同意,并向其支付報酬。

合作作品的著作權歸全體合作人共有。對于可以分割的合作作品,如歌曲的詞和曲,合作作者對各自創作的部分單獨享有著作權,但是在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體的著作權。對于不可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如共同討論寫作思路,由一人執筆而由另外一人潤色加工的文章,其行使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來決定,對于不能協商一致的,則任何一方無正當理由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轉讓之外的其他權利,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因著作權行使而獲得的利益應當合理分配給其他的合作者。我國2002年《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9條。

合作作者之一死亡后,其對合作作品所享有的著作財產權無人繼承又無受遺贈人的,由其他合作作者享有。

? 3.3 匯編作品

匯編作品(compilation works)是指對作品、作品片段或者不構成作品的數據或其他材料等內容進行獨創性的選擇或者編排而形成的作品,如選集、期刊或百科全書等。

匯編作品的著作權由匯編人享有,匯編人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就著作權法的意義而言,匯編人對被匯編的作品或材料不作任何形式的再創作。如果被匯編的內容是享有著作權的作品,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匯編行為必須經原作品著作權人的同意,并向其支付報酬。如果需使用匯編作品的,則需征得原作品著作權人和匯編人的許可。

如果匯編的內容是享有著作權的作品,那么就會涉及多個作者的權利問題,其與合作作品的主要區別是:第一,匯編作品中各作者之間不必具備合意;而合作作品要求各作者要有共同創作的愿望;第二,匯編作品中各作者的成果是可區分的;而合作作品中作者的成果有時是可分的,有時是不可分的;第三,匯編作品可以匯編人的名義發表;而合作作品則必須以合作者的共同名義發表。

? 3.4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以下簡稱“電影作品”, cinematographic works)是一類比較特別的作品。就其創作而言,需要在一定的文學作品或者劇本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顯然可以歸入演繹作品之列。而且,由于電影作品兼有對白、音樂、美術設計等,因此,又被稱為“兼有合作作品和合成作品特點的特殊作品”鄭成思:《版權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299頁。

由于電影作品涉及的創作人員眾多,同時電影作品的攝制有賴于制片人的投資,因此,世界各國對該類作品的著作權歸屬作出了不同的法律規定:第一,著作權全部歸屬于制片人,以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如美國,這與其雇傭作品版權屬于雇主所有的規定相一致;第二,著作權歸屬于每一個參與創作的作者,但是可以通過合同向制片人轉讓該作品的使用權,如法國、英國等;第三,將電影作品當做匯編作品對待,如俄羅斯;第四,理論上將電影作品的著作權歸編劇等作者所有,將制片人作為鄰接權人,但是同時又規定參與電影作品創作的每一作者都從一開始就已經把自己的經濟權利轉讓給制片人行使了(“法定轉讓”),如德國。張玉敏:《知識產權法學》,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94~95頁。

由此可見,無論電影作品的原始著作權歸屬是賦予作者還是制片人,各國法律幾乎無例外地將電影作品的著作權最終交由制片人來行使,以確保制片人的投資利益的實現,當然同時也可以保證將電影作品最終推向市場。

在對待上述問題上,中國法律所采取的立場與德國法律十分相似。根據我國2001年《著作權法》第15條的規定,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由制片者享有;編劇、導演、攝影、作詞、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權,并有權按照與制片者簽訂的合同獲得報酬;劇本、音樂等可以單獨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權單獨行使其著作權。

? 3.5 職務作品

職務作品(service works)是指公民為完成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工作任務而創作的作品,這是我國2001年《著作權法》第16條對職務作品的界定。依據該規定,職務作品的構成條件為:第一,創作作品的自然人必須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與單位有實質的勞動關系或雇傭關系這一關系包括勞動法上的關系和類似勞動法上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與公務員或其他員工之間的關系。,包括正式員工、實習生、試用工、臨時工等。第二,作品必須是在本職工作范圍內為完成單位工作任務而創作的。這里的“工作任務”是指公民在該法人或者該組織中應當履行的職責,即職工根據單位下達的書面或者口頭指示創作與本單位工作業務范圍有關的作品。如果作品的創作與其應當履行的工作職責無關,則即使利用了工作時間,或者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也不能構成職務作品,例如,計算機程序員利用上班時間為自己家里的熱水器編寫了一套定時通電加熱的程序就不屬于職務作品。

在歐美國家,與職務作品相對應的是“雇傭作品”,是指雇員在雇傭關系下所創作的作品。由于立法基點不同,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國家對職務作品的歸屬有著完全不同的規定。

《美國版權法》第201條第2款規定,在雇傭作品情況下,雇主被視為作者,并享有版權或構成版權的各項權利,除非雙方當事人以明確的書面合同作出相反的約定。這與經受讓取得的版權有所不同,后者的權利人被稱為版權所有人。在美國,雇傭作品的保護期有特別規定,一般是出版后90年或者完成之后120年,二者取其長者,而一般作品則是以作者的有生之年加上死亡之后70年計算。日本的法律規定是與美國相似,一般是將雇主視為雇傭作品的作者。

大陸法系國家強調作品的原始版權屬于創作作品的自然人,但是可以通過合同的方式將其中的經濟權利轉讓給雇主。例如,德國就沒有雇傭作品的概念,在雇傭關系下或者委托關系下創作的作品,原始著作權均屬于創作者所有。不過在計算機軟件作品的歸屬上,大陸法系國家也將作品的著作權歸于雇主,如《德國著作權法》第69條規定,雇員在雇傭關系內所創作的計算機軟件,其經濟利益歸雇主所有和行使。《法國知識產權法典》也作了同樣的規定,并且還規定了一些對作者精神權利的限制,如計算機軟件的作者不得行使修改權和追回權。李明德、許超:《著作權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53~154頁。

我國2001年《著作權法》將職務作品分為兩種情況,對職務作品的歸屬分別作出了不同的規定:

第一,職務作品的一般歸屬。職務作品一般歸創作作品的作者所有,但是法人或其他組織有權在其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在職務作品完成的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如經單位同意的,則有關收益由作者與單位按約定比例分配。作品完成兩年的期限,自作者向單位交付作品之日起計算。

第二,職務作品的特殊歸屬。對于主要利用法人、其他組織物質技術條件創作的,并由法人、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件等職務作品,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創作的作者享有署名權,除署名權之外的其他著作權歸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這里的“物質技術條件”是指該法人或者該組織為公民完成創作專門提供的資金、設備或者資料。之所以規定該類作品著作權歸屬于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原因在于該類作品的創作對“物質技術條件”的依賴程度較高,同時,該類作品可能產生的風險和承擔的責任也很重大,不是單個個人能夠承擔的,比如橋梁工程設計,涉及眾多人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因而,在賦予單位承擔相應責任和風險的同時賦予其權利符合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

? 3.6 委托作品

委托作品(commissioned works)是指受托人接受委托,按照委托人的意志和具體要求而創作的特定作品。如單位懸賞征集的廠標、廠歌、廠徽,委托他人為產品撰寫廣告詞,委托他人為小說畫插圖、為自己拍照片等所創作的作品均為委托作品。

許多國家的著作權法沒有對委托作品著作權歸屬作出特別規定,委托關系中,委托人通常需要支付委托金,這與雇傭關系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在歐美國家,一般都把委托作品歸入雇傭作品,或者視為雇傭作品的一種特殊情形。

委托作品與職務作品的不同在于:委托作品之創作是作者根據委托合同而履行其義務,職務作品的創作則是作者履行法律或勞動合同所規定的義務,這種義務往往與作者的本職工作有關。

根據我國2001年《著作權法》第17條規定,委托作品歸屬由雙方當事人通過合同約定確定;沒有約定的,歸受托人(即作者)所有。在委托作品著作權屬于受托人的情形下,委托人在約定的范圍內享有使用作品的權利;雙方沒有約定使用作品范圍的,委托人可以在委托創造的特定目的范圍內免費使用該作品。

應該注意的是,中國對職務作品和委托作品的歸屬上并沒有仿照德國、法國對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作區分,應該理解為包括經濟權利和精神權利的完整的著作權的歸屬。

? 3.7 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

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works of unknowing authorship)是指作者真實身份難以查明的作品,包括作者未具名或未寫明其真實姓名且難以查清作者真實身份的作品。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與其他作品同樣受保護,但身份難以查明影響作品保護期的計算和權利人的確定,為鼓勵作品的傳播,作品部分權利被授予作品原件所有人行使。根據我國2002年《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13條規定,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持有人行使除署名權以外的著作權。作者身份確定后,由作者或者其繼承人行使著作權。

? 3.8 原件轉移的作品

作品原件,尤其是美術作品原件,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因此就其流轉過程中,需要明了作品原件的歸屬和著作權的歸屬。一般而言,作品原件所有人享有物權,對該物享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等權利,但在行使處分權時可能要受著作權的限制。美術作品的流轉比較特別,隨著畫家聲譽的提高,美術作品在流轉過程中價值會有數十倍、數百倍的增長,一些歐美國家規定由美術作品作者享有追續權,有權分享增值部分的利益。我國法律規定,作品上的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原件所有權的轉移不視為作品著作權的轉移,但是,美術作品的展覽權由原件所有人享有。

? 3.9 其他特殊作品

3.9.1 他人執筆以本人名義發表的報告、講話等作品

這類作品可能是職務作品,也可能是委托作品,由于這類作品往往與發表人的身份、職責等相關,由發表人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所以司法實務中將其確定為著作權歸報告人或者講話人享有;著作權人可以支付執筆人適當的報酬;如屬法人作品的,著作權歸法人享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3條。

3.9.2 以特定人物經歷為題材的自傳體作品

這類作品往往是委托作品,由于以特定人物的語氣陳述,與特定人聲譽相關,該類作品著作權由雙方當事人約定,即有約定依約定;如無約定,則歸該特定人物享有,著作權人可以向執筆人或整理人支付適當的報酬。同上法規,第14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比如县| 闽侯县| 绵阳市| 天水市| 延寿县| 肥城市| 涟水县| 连山| 东安县| 呼伦贝尔市| 通河县| 青河县| 彭泽县| 九龙城区| 甘谷县| 三江| 个旧市| 台湾省| 安顺市| 高阳县| 保康县| 尚志市| 恭城| 兴仁县| 江门市| 侯马市| 克东县| 大连市| 英德市| 融水| 永丰县| 恩平市| 怀来县| 许昌市| 巴中市| 河西区| 海门市| 大埔县| 德江县| 白银市| 博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