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知識產權刑事保護

? 4.1 概念和特征

知識產權的刑事保護是指司法機關通過對知識產權犯罪實行刑事處罰的方法來保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的活動,其法律后果是刑事犯罪主體因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而依法應承擔的刑事責任。知識產權保護是通過一個由不同部門法組合起來的法律體系來實現的,刑事保護與民事保護、行政保護共同編織起一張保護知識產權的網。在這張法律的保護網中,刑事保護是知識產權保護的最后一道防線,其主要特征包括:

第一,保護力度大。與民事保護相比,刑事保護多為剛性措施,保護力度大。

第二,以懲罰為目的。通過追究知識產權侵權人的刑事責任來實現對權利人的權利保護。相形之下,民事保護的目的主要是維護權利人的權利,保障權利人在遭受損害后能夠獲得合理的經濟賠償。

第三,主動保護。與法院在民事保護中實行“不告不理”的制度相比,公安、檢察機關積極主動保護是刑事保護的鮮明特征。根據1996年《刑事訴訟法》等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知識產權犯罪案件由公安機關負責偵查,由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由審判機關審理判決,權利人在刑事保護中的作用不大。

第四,保護途徑和責任形式相對單一。刑事保護中不能實行協商、調解或仲裁,責任形式僅僅限于刑事處罰。

? 4.2 知識產權刑事法律保護體系

將嚴重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規定為犯罪并追究刑事責任,是維護社會秩序穩定,發展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對此,世界各國多有共識。TRIPs協議第61條規定了侵犯知識產權罪的類型,并要求各締約方至少要制裁假冒商標或剽竊版權作品的犯罪。事實上,世界各國的立法普遍都超出了TRIPs協議關于知識產權罪名規定的最低要求,甚至有的國家還將侵犯知識產權罪列為重罪,規定了較重的刑罰。

我國1979年《刑法》第127條首次規定了假冒商標罪。隨著盜竊他人重大技術秘密行為、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行為、非法制造或銷售假冒商標標識的行為以及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增多,全國人大常委會分別于1993年和1994年頒布了《關于懲治假冒注冊商標犯罪的補充規定》、《關于懲治侵犯著作權犯罪的決定》。1993年2月22日、1994年7月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分別頒布《關于懲治假冒注冊商標犯罪的補充規定》、《關于懲治侵犯著作權犯罪的決定》,現已失效。在1997年《刑法》修訂時,分別在“侵犯知識產權罪”與“擾亂市場秩序罪”的章節中,增加了侵犯商標權、侵犯專利權、侵犯商業秘密權、侵犯商譽權等犯罪的規定,其罪名涉及了侵犯知識產權的主要領域。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作出多個司法解釋。所有這一切構成了中國知識產權刑事法律保護的框架體系。

? 4.3 侵犯知識產權犯罪

侵犯知識產權罪是相對于知識產權而提出的理論概念,不是法定的概念。侵犯知識產權罪主要包括四類,共涉及9個罪名。

第一類是侵犯商標權的犯罪,包括3個罪名: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非法制造或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

第二類是侵犯著作權的犯罪,包括2個罪名: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制品罪。

第三類是侵犯專利權的犯罪,只有1個罪名:假冒專利罪。

第四類是與保護知識產權有關的犯罪,包括3個罪名:侵犯商業秘密罪、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非法經營罪。

4.3.1 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罪

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罪是指行為人違反國家商標管理法規,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擅自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我國1997年《刑法》第213條。本罪屬故意犯罪;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既可以是單位,也可以是自然人;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品種商品上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假冒他人未經注冊的商標,不構成本罪。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2004年《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是指非法經營數額在5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3萬元以上的;假冒兩種以上注冊商標,非法經營數額在3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2萬元以上。,才構成本罪。這是區分罪與非罪、犯罪與一般侵權的分界線。

4.3.2 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

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是指行為人明知是假冒商標的商品而故意出售,且銷售金額較大的行為。我國1997年《刑法》第214條。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本罪屬故意犯罪,即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而銷售的;客觀方面必須具有經銷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并且經銷金額較大的行為。經銷包括批發、零售、代銷等形式。

4.3.3 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

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是指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情節嚴重的行為。我國1997年《刑法》第215條。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主觀方面是故意。侵犯了雙重客體,即國家對商標的管理秩序和商標所有人的商標專用權;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商標管理法規,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情節嚴重的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2004年《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情節嚴重”指偽造、擅自制造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數量在2萬件以上,或者非法經營數額在5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3萬元以上的;偽造、擅自制造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兩種以上注冊商標標識數量在1萬件以上,或者非法經營數額在3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2萬元以上的行為。犯罪對象是商標標識,且只是他人注冊的商標標識。

4.3.4 侵犯著作權罪

侵犯著作權罪是指以營利為目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侵犯他人著作權的專有權利,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我國1997年《刑法》第217條規定。侵犯客體是國家的著作權管理制度和他人的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主觀方面為故意,且具有營利的目的。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客觀方面表現為侵犯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權益,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2006年頒布的《關于審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指個人違法所得數額在5萬元以上,單位違法所得數額在20萬元以上為數額較大。“其他嚴重情節”指因侵犯著作權曾經兩次以上被追究行政責任或者民事責任,兩年內又實施該侵權行為,或者個人非法經營數額在20萬元以上,單位非法經營數額在100萬元以上,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

4.3.5 銷售侵權復制品罪

銷售侵權復制品罪是指以營利為目的,銷售明知是侵犯他人著作權、專有出版權的文字作品、音樂、電視、錄像、計算機軟件、圖書及其他作品以及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行為。我國1997年《刑法》第218條規定。侵犯客體是國家的著作權管理制度以及他人的著作權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主觀方面為故意,且具有營利目的。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銷售侵權復制品,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2006年《關于審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條,“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指個人違法所得數額在10萬元以上或單位違法所得數額在50萬元以上。本罪對象是侵權復制品。

4.3.6 假冒專利罪

假冒專利罪是指在法定的專利有效期限內,假冒他人被授予的專利,情節嚴重的行為。我國1997年《刑法》第216條規定。侵犯客體是他人的專利所有權;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主觀方面是故意;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專利管理法規,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2004年《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條,“情節嚴重”是非法經營數額在20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給專利權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上的;假冒兩項以上他人專利,非法經營數額在10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5萬元以上的;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表現形式有:以欺騙手段進行專利登記、冒取他人專利;在非專利產品或者專利上標明他人的標記或者專利號;仿造他人專利、侵吞他人專利、擅自實施他人專利、故意販運仿造或者變造他人專利的產品、偽造、擅自制造他人專利標記、故意銷售偽造或者擅自制造的他人專利標記、進口假冒他人專利的產品、冒充專利等。

4.3.7 侵犯商業秘密罪

侵犯商業秘密罪是指違反商業秘密保護法規,侵犯商業秘密,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我國1997年《刑法》第219條。商業秘密是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侵犯客體是市場經濟秩序和商業秘密權利人的合法權利,屬復雜客體;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或者過失;客觀方面表現為非法獲取他人所有的商業秘密,或者違反約定或者要求,披露、泄露、使用、轉讓商業秘密。

4.3.8 非法經營罪

非法經營罪是指違反國家規定,非法經營,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我國1997年《刑法》第225條規定。侵犯客體是國家限制買賣物品和經營許可證的市場管理制度;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且具有謀取非法利潤的目的;客觀方面表現為未經許可,從事非法經營活動,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該罪名與侵犯知識產權的犯罪存在競合關系。根據司法解釋,經營國家禁止的出版物沒有著作權,且對社會秩序和市場秩序產生嚴重危害,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達不到定罪標準,只能進行行政處罰,不能按本罪處罰。非法經營盜版物品的,應定侵犯著作權罪,不宜定非法經營罪。最高人民法院2006年《關于審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1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出版、印刷、復制、發行本解釋第1條至第10條規定以外的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出版物,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225條第3項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4.3.9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是指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在5萬元以上的行為。侵犯知識產權罪與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關系復雜,犯罪客體有差別,行為方式、犯罪對象存在牽連、競合關系,如制售偽劣商品多假冒知名商標。根據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關于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條規定,實施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同時構成侵犯知識產權等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 4.4 刑事責任

侵犯知識產權罪的刑罰為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罰金等。有期徒刑是剝奪自由刑的主刑,在刑罰體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假冒專利罪、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制品罪、侵犯商業秘密罪等最高可以處7年有期徒刑。拘役是由人民法院判決,公安機關就近執行的短期剝奪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強制勞動改造的刑罰,是介于管制與有期徒刑之間的一種主刑,最短不少于1個月,最長不超過6個月。管制是對犯罪分子不實行關押,交由公安機關管束和人民群眾監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罰方法,是一種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數罪并罰時最高不能超過3年。罰金是一種財產刑,是人民法院判處犯罪分子向國家繳納其所有的一定金錢的刑罰。知識產權犯罪在多數情況下是具有貪利性質的犯罪,對其處以經濟上的制裁顯然是非常必要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定县| 夹江县| 墨竹工卡县| 独山县| 虎林市| 淮阳县| 阿坝县| 梨树县| 芦溪县| 雷山县| 北川| 富裕县| 新田县| 平果县| 叶城县| 康乐县| 衢州市| 武宣县| 清河县| 景洪市| 宁都县| 南丹县| 永平县| 阿鲁科尔沁旗| 准格尔旗| 大埔县| 塘沽区| 霍山县| 舞钢市| 镇康县| 新野县| 绥棱县| 彭山县| 壤塘县| 开平市| 平塘县| 凤凰县| 许昌县| 肇东市| 彩票| 崇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