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知識產權保護概述

? 1.1 知識產權保護的概念

如果權利得不到法律的保護和救濟,則稱不上是真正的權利。從這種意義上說,無救濟即無權利。就知識產權而言,法律的保護和救濟則顯得尤為重要。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私權,同其他傳統的民事權利相比,其更加依賴法律的保護。曲三強:《知識產權法原理》,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頁。

從知識產權制度建立伊始,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的理論爭論就從未停止過。歸納以往歷史上出現過的各種理論學說,最具代表性的理論有三種:第一種理論是自然權利論,認為智力成果一旦成為財產權,就同物質財產權利一樣不容侵犯。18世紀時該理論對大陸法系國家影響很大;第二種理論是發展國家經濟論,主張保護知識產權是從發展國家經濟的需要出發而采取的措施。1474年《威尼斯專利法》、1623年《英國壟斷法規》、1790年《美國憲法》等均宣稱,制定專利法保護專利的目的就是為了發展國民經濟;第三種理論是信息論。該理論主張所有智力成果都以信息的形式狀態存在,具有分享性和非可控性,因此需要法律保護。

就知識產權保護而言,主要有廣義保護和狹義保護兩種觀點。廣義論者認為,知識產權保護包括知識產權的取得、利用、制止侵權各個方面。陶鑫良等:《知識產權法總論》,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年版,第311頁。相形之下,狹義論者則認為,知識產權保護僅指法律對智力成果的確認,只有在知識產權遭受侵犯并需要獲得法律救濟的情況下才會產生法律保護問題,因此知識產權保護不僅是針對侵權而采取的防御性和救濟性措施,還包括權利人采取的防范措施和知識產權集體管理組織保護等。同上。分析上述兩種觀點不難看出,狹義論主張的保護范圍過窄,不利于實現對知識產權的全面保護,因此該理論主張并不盛行。相形之下,廣義論由于其既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又與TRIPs協議精神相吻合,因而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青睞。根據TRIPs協議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解釋,所謂“保護”既應包括涉及本協議專指之知識產權之利用的事宜,也應包括涉及知識產權之效力、獲得、范圍、維護及行使的諸項事宜。由此可見,知識產權保護是對知識產權的創新、開發、利用、轉讓等各個環節所采取的保護手段,是對知識產權進行法律意義上的完整維護,即全面的、最大限度的照顧“保護”一詞被解釋為“盡力照顧,使不受損害”,參見《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第47頁。,而不僅僅是對某一側面或某一階段的照顧,其目的就是使之不受損害。

在如何保護知識產權的問題上,西方國家主要采取的是單一的司法保護形式,相形之下,中國則實行“雙軌制”保護,即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雙管齊下。對知識產權實行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經常被歸納為“兩條途徑、協調運作”方式,這是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一個重要特征。參見徐明華、包海波:《知識產權強國之路》,知識產權出版社2003年版,第26頁。實際上,知識產權的每個環節都會涉及法律保護葉京生:《知識產權制度與戰略——他山之石》,立信會計出版社2006年版,第156頁。,不僅僅是行政執法和打“官司”,而是全方位的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此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概念要有一個全面、科學和深入的理解,應從知識產權特點出發,樹立全面保護觀念。

? 1.2 知識產權保護的分類

知識產權保護是法律意義上的保護,即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對知識產權保護作出以下分類:

1.2.1 國內保護和國際保護

從保護的主體上看,知識產權保護可以分為國內保護(domestic protection)和國際保護(international protection)。國內保護是各國通過國內法對知識產權給予的保護。國際保護是各國通過國內法對涉外知識產權給予的保護以及某些國家或國際組織通過簽訂雙邊、多邊條約和國際公約為知識產權提供的保護。

1.2.2 公力保護和私力救濟

從保護力的來源上看,知識產權保護可以分為公力保護(public power protection)和私力救濟(private power relief)。私力救濟是知識產權受到侵權時,權利人得請求國家以公權力排除侵害,自行實現其權利。參見陶鑫良等:《知識產權法總論》,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年版,第314頁。公力保護是指國家機關利用法律賦予的公權力對知識產權進行的保護許多學者主張把知識產權保護分為公力救濟和私力救濟,公力救濟是狹義保護理論的產物。改公力救濟為公力保護是知識產權全面保護的要求,可以解決狹義保護不足的問題。,如立法保護、行政保護、司法保護。私力救濟是知識產權受到侵權時,權利人及其利害關系人直接利用個體力量排除侵害,自行實現其權利,如自助行為、自衛行為(正當防衛、緊急避險)陶鑫良等:《知識產權法總論》,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年版,第313頁。,同時亦包括知識產權集體管理組織保護和知識產權人或其他利害關系人的自我救濟。自我救濟是私力救濟的主要表現形式。

1.2.3 民事保護、行政保護和刑事保護

從保護的性質上看,法律對知識產權采取了民事、行政、刑事等多層次保護措施,知識產權民事保護(civil protection)、行政保護(administrative protection)、刑事保護(criminal protection)是法律保護知識產權的典型表現。民事保護是權利人采用民事手段,通過民事訴訟、調解、仲裁、和解等途徑對知識產權實行的法律保護。行政保護是行政機關采用行政手段對知識產權實行的全面法律保護。刑事保護是司法機關通過對知識產權犯罪予以刑事處罰,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1.2.4 立法保護、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

沒有知識產權立法就沒有知識產權保護,立法保護(legislative protection)是知識產權保護的前提條件和法律基礎,也是知識產權執法的依據和準繩。行政保護(administrative protection)是知識產權保護的中心和關鍵環節,是最重要的執法管理活動。司法保護是通過司法途徑進行的保護,包括民事保護和刑事保護。司法保護(judicial protection)是知識產權保護的終極屏障,即由享有知識產權的權利人或國家公訴機關向法院對侵權人提起民事或刑事的訴訟,以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1.2.5 防御性保護和法律救濟性保護

從預防手段和性質上看,國家對知識產權的授權以及權利人采取自我防范或者保護措施等,屬于防御性的保護(defensive protection)。知識產權防御性保護是指采取一定措施防止或避免知識產權將來可能受到的侵害,如為了防止網絡作品被復制侵權,權利人采用先進技術設置不能下載、復制的頁面,以保護自己的作品不被侵權。參見陶鑫良等:《知識產權法總論》,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年版,第313頁。知識產權受到侵權人的不法侵害,由司法機關依法采取保護措施而進行司法保護,屬于法律救濟性的保護(Legal Remedy protection),具有被動性、穩定性、專屬性、效力終級性、公平優先性、規范性以及賠償性等特點。

? 1.3 知識產權保護的意義

1.3.1 保護知識產權是大勢所趨

世界各國都把知識產權保護戰略作為保護自己、制約競爭對手的有效武器,并將其提高到國家利益的高度來考慮。同上書,第156頁。自19世紀末至今,國際社會形成了一系列國際公約、條約和協定,構建了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基本框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知識產權保護的形勢也發生了深刻變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不斷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改善立法和機構設置,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執法體系,加大保護力度,提升保護水平,將知識產權的創造和保護變成為國家之間競爭的優勢。陶鑫良等:《知識產權法總論》,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年版,第156~157頁。日本則將“技術立國”的口號轉變為“知識產權立國”,其在2002年的《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提出“知識產權立國”的口號,確立知識產權創新、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應用、知識產權人才等四大戰略,提出要在海外實施全面取締侵犯日本知識產權的行動,在全社會推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在西方國家的積極推動下,國際社會要求各國政府應確保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切實到位,提高保護水平。從TRIPs協議開始,國際社會已經開誠布公地承認和支持行政執法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作用。同時,經濟全球化、數字化和網絡化的發展趨勢也對知識產權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識產權不僅離不開法律保護,而且還有被逐漸強化的趨勢。在經濟發展和社會活動過程中,涉及復雜的知識產權形成、歸屬、轉讓和保護問題,如何處理好知識產權的國際和國內的保護問題,是對各國政府的嚴峻考驗。近幾年來,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創新對知識產權保護提出了新的挑戰,如微電子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發展,現代生物技術特別是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信息傳播技術,特別是國際互聯網的應用,以及復印技術和音像制品復制技術的快速發展,都給知識產權保護帶來了新的困難。莫于川:《論新技術革命與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制度創新》,載http://www.xslx.com/htm/mzfz/fxtt/2002-3-10-12250.htm,2008年1月23日最后訪問。

1.3.2 保護知識產權是科技發展的需要

在知識經濟時代,如果沒有知識產權保護,則難以產生有效的激勵機制,從而不能有效地保護知識開發與創造人的合法權益,科技發展也將受到嚴重的影響。2008年6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指出,“知識產權制度是開發和利用知識資源的基本制度。知識產權制度通過合理確定人們對于知識及其他信息的權利,調整人們在創造、運用知識和信息過程中產生的利益關系,激勵創新,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由此可見,保護知識產權將成為自主創新和科技發展的重要法律保障。

1.3.3 保護知識產權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需要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企業掌握了核心知識產權,便能夠在技術競爭方面保持優勢,從而獲得更多的商機,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事實上,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保護企業的優勢。如果核心技術被竊取,專利、商標被侵權,企業很快就會失去核心競爭力和優勢,逐漸丟棄市場。所以,保護知識產權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迫切需要和重要措施。

1.3.4 保護知識產權是促進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

雖然知識產權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1996年,經濟合作組織(OECD)在《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的報告中提出了“知識經濟”的概念,即“以很快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同,表明知識和技術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知識經濟的涵義解釋有很多種,但都有共同點,即知識經濟在本質上是以知識(智力)資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學技術為主的知識的生產、分配和消費(使用)為最重要因素的經濟。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是知識資本的核心。參見黃思銘等:《知識經濟與高新技術產業》,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年版,第85~143頁。,但是知識產權的形成和發展又為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當今世界,知識和技術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知識產權也相應地成為知識資本的核心。同上書,第157頁。由此可見,保護知識產權便意味著保護知識資本的核心,促進了知識經濟,促進新技術的商品化和市場化,促進技術創新資源的有效配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名山县| 南部县| 宁远县| 封开县| 大埔区| 北宁市| 房产| 本溪| 施甸县| 隆林| 渭源县| 新津县| 息烽县| 会昌县| 香港| 高安市| 广昌县| 卓尼县| 平江县| 鲁甸县| 五大连池市| 昭觉县| 余江县| 泾阳县| 金寨县| 嘉义市| 西青区| 渑池县| 灵川县| 定州市| 浦江县| 平昌县| 察雅县| 新营市| 揭东县| 达孜县| 河北省| 南开区| 公主岭市| 靖安县|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