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知識產權制度的產生

? 1.1 知識產權制度在西方的產生

雖然知識產權并非起源于民事權利,但是在西方法律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財產權。在中世紀,中、西方國家都曾有過類似知識產權屬性的法律制度,不過現代知識產權的圭臬卻是產自英、法等歐洲國家,而中國只是在晚近時候才從西方國家將所謂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移植過來。

在西方國家法律體系的發展史中,知識產權制度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最為密切。商品經濟的發展是知識產權制度產生的經濟基礎,科學技術的發展及作用的發揮是知識產權制度產生的更為直接的因素。在中世紀的中后期,在封建社會內部有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商品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技術在經濟發展中開始發揮作用,因此這一時期出現了最早的專利。1474年,威尼斯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最接近現代專利制度的法律,該法的目的就是要把工藝師們的技藝當做準技術秘密加以保護。這一制度對中世紀的歐洲國家吸引技術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也被其他國家效仿。

16世紀和17世紀,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在地理發現、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的推動下,經濟得以迅速發展,由此現代意義上的知識產權制度逐漸形成。在該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國于1623年制定的世界上第一部專利法,即《壟斷法規》(Statue of Monopolies),于1710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權法,即《安娜法》(Copyright Act of 1710);而法國于1857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商標法。受英、法兩國的影響,其他歐洲國家,乃至美國、日本等國家也紛紛建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與此同時,國際社會也于1883年締結了《巴黎公約》,其后于1886年締結了《伯爾尼公約》。

? 1.2 知識產權制度在中國的緣起

與西方知識產權制度走過的道路相比,中國的知識產權制度所經歷的路程可謂既艱辛又曲折。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華文明自成一脈而顯赫于世,四大發明皆產自中國,卻未在中國而是在西方得到長足發展。

在中國,雖然“專利”一詞可以源溯到兩千多年以前的《國語》,但是法律意義上的專利保護卻是發生在晚近時候,即鴉片戰爭之后才逐漸開始。1859年,洪仁玕在其《資政新篇》中首次提出了建立專利制度的建議。他認為,對發明實行專利保護是趕上西方發達國家的必要條件。由于太平天國運動在1864年失敗,洪仁玕的建議并未得到實行。1881年,鄭觀應曾就上海機器織布局所采用的織布技術,向清朝皇帝申請專利。翌年,光緒皇帝批準了該局可擁有10年的專利權。這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欽賜專利,然而,同西歐國家的同樣進程相比卻至少遲了300年。直至1898年“戊戌變法”,光緒皇帝簽發了《振興工業給獎章程》時,“專利”在中國才由一種封建特權轉化為現代意義上的民事財產權利。

從歷史發展的情況看,專利作為一種欽賜特權,足以令發明人在有關技術領域免受來自行會的控制;因為,擁有這種特權的人,可以在特權準許范圍內不受行會的控制。相形之下,商標保護卻是源自行會控制,通常君主或其代表都會授予行會專門的特權去實施這種控制。在古代的商業活動中,普遍存在著重“招幌”、輕“商標”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當時還未出現大規模、流動性的商業銷售活動。絕大多數顧客都是從有關商品提供者所坐落的地域或門面去識別商品的不同來源。在中國封建社會“重農抑商”的意識形態之下,“商事活動”總是受到歧視,而不像創作作品的作者那樣普遍受到尊重。宋代流傳下來的旨在保護自己制品所標示出的記號,作為一種強制性規定出現在13世紀至14世紀。在中國,以成文法的形式保護商標權的情況只是到了清朝末年才出現。

版權是隨著印刷術的普遍采用而出現的法律現象,這一點似乎已經無可爭議。198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版權基本知識》指出:“有人把版權的起因與15世紀歐洲印刷術的發明聯系在一起。其實,更早的印刷術在很多世紀以前就已經在中國和朝鮮存在了,只不過歐洲人還不知道而已。”雕版印刷術為中國的方塊字插上了翅膀,使大規模地圖書印刷成為可能。五代后唐時期的國子監應該是世界上第一個官辦的、以銷售為目的大規模印制圖書的“出版社”。據宋、元兩代的史料記載,自后唐田敏在國子監主持校正并印售《九經》開始,天下書籍遂廣。另據宋朝羅壁《識遺》記載,北宋時期朝廷曾下令禁止黎民百姓擅自刻印《九經》(即“禁擅鐫”);欲刻印者,必先請求國子監的批準。實際上這種做法就是要保護國子監對《九經》藍本刻印的壟斷權,與英國第一部版權法頒布之前英、法、威尼斯等地的君主或封建統治集團賜予印刷出版商的翻印特權極為相似,但是卻比歐洲的這類特權出現得更早。君主賜予印刷出版者的特殊壟斷權往往是通過君主(或代表君主的地方政府)以發布禁令的形式獲得的。這種為私人刻印出版書籍給予特權的方式與近代民事法律關系中的版權似乎相重合。在宋代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一個多世紀之后,相同的禁例確實在中國出現過。在晚清發表的版本學家葉德輝所著的《書林清話》中,對此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在該書第二卷“翻版有禁止例始于宋人”中,有一則宋代的“版權標記”和兩例宋代保護“版權”的官府榜文,以及一項宋代國子監禁止翻版的“公據”。在所有這些禁例中,都包含有禁止原刻印出版者以外的其他人“嗜利翻版”的規定。南宋時期的南宋私宅刻書之眉山程舍人刊《東都事略》一書目錄后有一刊記云:“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許復板。”在這條刊記中,出版者為“眉山程舍人”,保留聲明為“不許復板”,雖然出版年份不見于著,但是“已申上司”表明出版者的出版應該受到保護。這種宣示同今天圖書版權頁上的“版權標記”頗為相像。在中國,有關著作權保護的法律制度,實際上是發端于1910年晚清政府頒布的《大清著作權律》,它主要是以美國和日本等國家的版權法為藍本制定的。無論是其形式還是內容,都是西方的舶來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格尔木市| 敖汉旗| 宜兰县| 泸定县| 靖边县| 通化市| 灵寿县| 香港 | 电白县| 浮山县| 鸡泽县| 永和县| 自贡市| 盐池县| 广南县| 莆田市| 介休市| 仲巴县| 济源市| 洪湖市| 武乡县| 宁远县| 房山区| 新野县| 尼玛县| 灌南县| 民乐县| 杭州市| 大石桥市| 甘肃省| 江阴市| 乌鲁木齐县| 普格县| 鹿泉市| 阳春市| 平武县| 吴川市| 福建省| 孝感市| 鹤壁市| 巴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