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證券投資本地化偏差
證券投資本地化傾向(equity home bias)一直是國際金融領域的焦點和難題,Obstfeld和Rogoff(2000)把它列為國際宏觀經濟學六大謎題之一,Campbell、Viceira和White(2003)也認為它是極難做出完整解釋的現象。根據傳統國際資本資產市場模型的預測,在理想狀態下,投資者持有各國證券的分散程度應該與各國資本占世界市場的份額相若(Solnik, 1974; Adler和Dumas,1985)。學者們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便從理論上論證了國際投資分散化的好處(Grubel,1968; Levy和Sarnat,1970; Solnik,1974; Grauer和Hakansson,1987; Levy和Lerman, 1988; Eldor、Pine和Schwartz, 1988; DeSantis和Gerard,1997;等等),而且由于本國的股票與投資者自身的人力資本因素正相關,根據投資組合理論,投資者更應賣空本國的股票,以更好地分散風險(Baxter和Jermann,1997)。然而,大量的實證數據表明,人們持續且顯著地表現出購買本國證券的偏好(French和Poterba, 1991; Cooper和Kaplanis,1994; Baxter和Jermann,1997; Lewis,1999; Chan、Covrig和Ng,2005;Kho、Stulz和Warnock,2006;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