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播學定性研究方法
- 李琨
- 1520字
- 2019-12-27 15:07:01
四、研究方案的設計
1.定性研究的邏輯
科學研究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過程。與傳播學定量研究的過程不同,定性研究的邏輯基本上是歸納的,即,通過具體的個案來總結、歸納出具有特點的或典型的規律,也就是說,是在研究的具體情境中去體驗和解釋。具體的傳播情境是多樣的、變化的,有時是模糊的。因此,定性研究的方案就必須具有一定的彈性,允許對問題和方式進行修訂,以便真實地反映被研究對象的實際。
定性研究的邏輯過程大致有如下幾種:
(1)直線型
直線型的研究邏輯以一個明確的理論框架為起點,沿著框架所規定的范圍和順序,對研究對象的各個部分做出描述。然后將對部分的描述匯總,形成對總體的描述,并上升為理論。換句話說,直線性的研究邏輯是:從框架指導下的描述到結論的形成。
(2)螺旋型
螺旋型的研究邏輯沒有一個明確的起點。相反,它可以從幾個點同時開始。它的探究過程也不是線性的。正如它的名稱所示意的,它可以向前一步,同時又可以循環,并呈螺旋形向前發展。博格丹(Bogdan)和比克蘭(Biklen)這樣描述螺旋型的研究邏輯:
“研究的起點是多重的。研究者同時對一些相關研究對象和資料來源進行初步的探索,做出評估,以找出那些適合其研究目的的資料。然后是對資料的搜集、整理和評估,同時不斷地修正和確定下一步資料的來源。在這樣的過程中,研究漸漸向前推進,焦點不斷集中。”
從中可以看出,螺旋型的研究邏輯是:從探索性的起點到逐漸清晰的資料搜集和分析以及結論的形成。
(3)循環型
循環型與螺旋型邏輯都不是線性的。循環型邏輯遵循一種更清晰的環行路徑。具體來說,研究者從研究問題出發,經過觀察或訪談,形成對問題的初步解釋。然后,再次回到被研究的對象,去搜集新的資料,修訂或形成新的解釋。如此循環往復,直到回答了研究問題。循環型的研究邏輯基于文化解釋的理論。也就是說,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對被研究者的傳播行為(如話語)的意義的廓清。因此,就需要有循環往復的解釋、廓清、再解釋的過程。
2.研究方案的內容
選擇了研究的邏輯和路徑,還要制定切實和具體的研究方案。事實上,我們在第四章第一至三節所討論的都是有關研究方案的問題。本小節要談的是,如何將這些準備和思考以目標、措施和步驟的形式落實下來,以按部就班地遵照執行。
研究方案應包含下列內容:
(1)問題的提出及研究目的:研究什么
問題的提出部分回答的是“做什么”的問題。研究方案要開門見山地提出所要研究的問題。問題要以清晰扼要的一句話提出,并做簡單必要的解釋。
(2)研究的意義:為什么研究
研究的意義回答的是為什么要研究和為什么要在當前研究這個課題的問題。研究的意義可以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上來闡述。具體來說,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探討已有的理論和概念中的弱點和模糊點;
對已有的理論和結論的證明;
對一種未被注意的傳播現象的描述;
為政策或策略提供案例支持。
(3)研究方法:如何研究
研究方法的陳述包括兩個方面:搜集資料和分析資料。
在這部分,要對搜集資料和分析資料過程的每一個步驟和細節都有所計劃和交代。從對研究對象的選擇(如抽樣)到途徑、步驟等,要盡量詳細和具體。研究方法的科學性是研究成功的保證。我們考察一項研究,不僅僅看它的結論是否有價值,更要看它的研究或論證過程是否科學、嚴謹。
(4)經費、設備、人員等:需要什么條件
不同的研究方法需要不同的條件。條件包括經費、設備、人員等。在定性研究中,條件還涉及獲取進入實地調查的許可、接近被研究對象、安排訪問或觀察的地點,等等。
(5)研究進度:何時完成
研究方案要分階段實施。每一個階段都要有大致的預期時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整個研究按時完成。時間進度的分配要合理,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一般來講,研究的準備階段所需要的時間比我們預料的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