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產證券化中國的實踐
- 沈炳熙
- 1201字
- 2019-12-27 14:07:19
第四節 貸款服務機構
貸款服務機構是接受受托機構委托,負責管理貸款的機構。
一、貸款仍需嚴格管理
發起機構通過證券化把信貸資產轉讓出去后,并沒終止貸款合同。貸款資產的繼續存在,是投資人能夠取得收益的基礎,也是證券化能夠得以開展的基礎。因此,貸款仍需嚴格管理。
那么由誰來管理這些貸款呢?從法律關系上講,發起機構把貸款資產信托給特殊目的信托受托機構后,受托機構就有義務、有責任來管理這些貸款資產。但是,受托機構遠離借款人,對借款人的情況并不熟悉,而且對管理貸款這類工作本身也不擅長。因此,如果由他們去管理貸款,實在是勉為其難。為此,受托機構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委托其作為貸款管理機構去管理貸款。通常情況下,發起機構是首選的機構。因為發起機構對借款人的情況比較熟悉,又有管理貸款的經驗。因此,根據《管理辦法》第21條的規定,貸款管理機構可以是信貸資產證券化發起機構。但是,貸款管理機構并不是唯一的貸款管理機構。有時,由于成本與收益不相適應、管理難度較大等原因,發起機構不愿意承擔貸款管理人的工作;有時,由于證券化的貸款與其他銀行的貸款是同一借款人,由其他銀行去管理更為便利;更極端地說,若有一天發起人已經面臨破產,自顧不暇,必須由其他的機構去管理貸款??傊?,有時選擇發起人以外的機構做貸款管理人可能更好。在這種情況下,受托機構委托發起機構以外的機構承擔貸款管理人的職責,便是毫不奇怪的了。
二、明確貸款管理機構的職責
不管是發起機構,還是其他機構,一旦成為貸款管理機構,其所應當承擔的職責就是相同的。這一點,必須有明確的規定。《管理辦法》第23條對貸款管理機構應當履行的職責作了如下規定:(1)收取貸款本金和利息;(2)管理貸款;(3)保管信托財產法律文件,并使其獨立于自身財產的法律文件;(4)定期向受托機構提供服務報告,報告作為信托財產的信息;(5)服務合同約定的其他職責。
由于貸款管理機構受托管理的貸款都非本機構的貸款,所以在管理時須單獨設賬,單獨管理。即使是發起機構,也必須這么做。否則,就可能與貸款管理機構自身的資產相混同,不能保證貸款最終所有人—投資人的利益。對此,《管理辦法》也作了明確的規定。為保證投資人及時得到收益,《管理辦法》還規定貸款管理機構必須及時將信貸資產回收資金轉入資金保管機構,并通知受托機構。
從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實踐經驗看,貸款管理人基本上都由發起機構擔當,這不但因為發起機構有這方面的積極性,它們可以從貸款管理中取得相應的報酬,而且也是發起機構樹立良好形象的需要。發起機構擔當貸款管理人,向投資人傳達這樣一種信息:發起機構是一個負責任的機構,它們擔當貸款管理人,是為了讓貸款收益更加及時地送到投資者手里。當然,由其他機構擔當貸款管理機構的情況也曾有過,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做的不良資產證券化項目,貸款管理人是發起機構和另一家機構共同承擔的,其之所以這么做,當然也是從取得投資者信任的角度來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