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產證券化中國的實踐
- 沈炳熙
- 1115字
- 2019-12-27 14:07:19
第二節 發起機構與特定目的信托
《管理辦法》的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八章,分別對交易結構涉及的發起機構、受托機構、貸款服務機構、資金保管機構、投資人的權利和義務作了規定。
一、發起機構有嚴格的限定
什么是信貸資產證券化發起機構?根據《管理辦法》的規定,是通過設立特定目的信托轉讓信貸資產的金融機構。
這一條規定,明確了以下三點:第一,信貸資產證券化發起機構是金融機構。這是信貸資產證券化發起機構和其他資產證券化發起機構的區別。就一般意義上說,凡是具有穩定現金流的資產都可以證券化,因此,工商企業可以以其固定資產、收費權乃至無形資產進行證券化,但是這不是信貸資產的證券化。第二,信貸資產證券化發起機構要做轉讓信貸資產的業務。金融機構進行的交易活動非常廣泛,存貸款業務、中間業務、某些投資業務等,但只要不涉及信貸資產的轉讓,就不是信貸資產證券化發起機構。第三,信貸資產證券化發起機構做的信貸資產轉讓必須通過設立特殊目的信托。信貸資產的轉讓可以有多種形式,直接出賣是轉讓,通過設立特殊目的信托轉讓也是轉讓。作為信貸資產證券化發起機構的金融機構,不是直接轉讓,而是通過設立特殊目的信托,采取發行證券的方式來轉讓。
二、明確特定目的信托內容
由于發起機構必須通過設立特定目的信托去轉讓信貸資產,因此,明確特定目的信托的內容十分關鍵。與其他信托合同相比,特殊目的信托的內容并沒有太多的特殊之處,最重要的區別在于該信托的目的與一般信托有所不同。一般信托的目的,是信托方將財產信托給受托方,由受托方進行管理并獲得收益,這些收益或直接歸信托人,成為自益信托;或將這些收益交給指定的作為受益人的第三方,成為他益信托。而在資產證券化的特殊目的信托中,發起人設立這個信托,是要讓受托機構去發行資產支持證券,這個信托的收益不是給發起機構,也不是給發起機構指定的第三方,而是給資產支持證券的投資人,因此,既不是自益信托,也不是他益信托,而是一種特殊的信托。對于特殊目的信托的這種性質,許多國家都在實際上給予認可。正因為這種信托性質的特殊性,在合同內容上,也會有一些不同于一般信托的地方,例如,因為信托受益人是這些信托財產的最終所有者,因此,資產支持證券的持有人可以通過大會的組織形式,行使法定的權力。此外,發起機構信托的資產,在入庫起算日如被發現有不符合合同約定的范圍、種類、標準和狀況的,發起機構應該贖回或置換。《管理辦法》第二章對這些內容作了規定,明確了發起機構在這方面的義務。當然,發起人還應在公開的媒體上發布公告,將通過設定特殊目的信托轉讓信貸資產的事項,告知相關權利人。而作為它的權利,在轉讓信貸資產時,他從受托機構那里取得了出售資產支持證券的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