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永遠美麗的老師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氣,說上一句話也驚天動地。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秘,讓所有的難題都成為樂趣;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有力,你總喜歡把我們高高舉起。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筆,畫出的是彩虹,撒下的是淚滴。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個講臺,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我就成了你!


從我們進入小學一年級開始,學校就成為我們家庭以外的又一個世界中心。學校生活幾乎占據了我們生活的一半,甚至還滲透、延伸到我們的家庭生活里。在學校生活中,與我們最相熟的除了同學,就是老師了。

古人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有著特別重要的地位。老師教給我們知識,鼓勵我們克服困難,指導我們發揮才能,幫助我們培養興趣。我們大多數人至少可以記起一個小學老師,他曾經在我們幼小的心靈中,幾乎成了“最完美的人”。上了高中后,我們對老師的期待開始有所變化,我們不僅期盼能有讓我們崇拜的良師更期盼老師還是我們的益友。

1.不再可愛的老師

人們常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可見教師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在我們的學校生活經歷中就曾經因為老師一句鼓勵的語言,甚至一個會心的微笑或眼神而在我們的心中激起層層波瀾,從而形成一種向上的動力,我們也從老師的音容笑貌中讀出了老師正因為我們的點滴進步而感到莫大的欣慰、由衷的高興呢。但是,某一天,我們會突然發現,我們不再活在他們的權威下,甚至有些同學會因為一些小事而怨恨起老師。而到了高中,我們就更會有這種感受,我們怎么了?心理學的研究告訴了我們其中的秘密,原來是我們的心理成長在作怪。

(1)封閉心理。

進入高中,我們覺得自己長大了,不能夠再像以前那樣成天圍在老師的身邊,有什么事就向老師匯報了。這時我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看法,對老師也不像小學那樣盲目崇拜,迷信順從了。而且這時我們特別地渴望有自己的秘密,有什么想法可以跟同學說,也可以寫在日記里,很少有輕易就對老師說的。此時我們的心是閉鎖的。

(2)從眾心理。

有時我們看到,其他同學表現出不愿與老師多接觸,遠離老師,我們也就會由于群體的壓力故意不與老師交往,怕同學說我拍馬屁、討好老師等等。因為同輩同學的接受和肯定對渴望群體交往的我們來說更重要。正是因為這樣,有些同學甚至看到老師急需幫忙,都很不愿意上前幫忙。

(3)失望心理。

很多同學對老師期望太高,把老師過于理想化。如果在你的心目中認為老師仍應該像小學時那樣,是一個十全十美的完人。那么,長大的你很快就會發現,老師與你理想中的偶像不符,或不完全相符,這時你就會產生失望心理,從而不愿與老師多交往,甚至產生對抗情緒。

(4)自滿心理。

我們有些同學接受能力比較強,自己的學習成績也不錯,興趣愛好很廣泛,已經不局限于書本知識了。而老師上課總是講那些書本內容,常常拿著參考書。因此這些同學會認為自己比老師知道得多,覺得自己了不起了,往往看不起老師,有意刁難老師。有時會找一些刁鉆的題目去問老師,看見老師回答不出來,他們就很得意,把老師的缺點當做笑料。上課時,不認真聽講,給老師畫漫畫。032

(5)逆反心理。

青少年期是個拒絕權威、叛逆命令的時期,這會使我們在自覺和不自覺中對老師表現出逆反的心理和行為,老師說東我偏向西,老師說西我偏向東,這樣做常常并不是因為真的和老師有矛盾,只是用以顯示自己長大了,能夠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不需要別人來指手畫腳。

(6)怨恨心理。

也許你常常在抱怨,認為自己都上高中了,已經長得像大人了,老師還要求那么嚴,管束還那么多,沒有了自由。也許老師曾經因為你的一點小錯誤嚴厲地批評過你,或者因為老師的誤解曾經“冤枉”過你,于是你可能會抱怨老師怎么這么不近人情、這么不理原委,甚至可能會覺得老師是有意和自己過不去,這樣的話,你就很可能經常成心與老師作對。

(7)猜疑心理。

有些同學可能與老師有一些矛盾,因而總懷疑老師對自己有偏見。感覺老師的眼神、態度、行為或言語都是針對自己,認為老師處處為難自己,和自己過不去。老師批評班級的某些現象,他會認為是在否定自己。懷有這種心態的學生對老師的感情通常很冷漠,甚至會拒絕與老師交往。

正是因為有這些心理現象的出現,所以才使我們不再把老師看成是最可愛的人!

2.其實可親的老師

我們在師生交往中怎樣才能消除上述的那些心理障礙,與老師和睦相處,友好往來呢?

(1)尊重老師。

老師的職業是崇高的、偉大的,我們將老師比喻為紅燭,他們點燃自己,照亮別人。這永遠不是一句空話,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的確有一部分老師是有悖“老師”的稱號、有違“老師”的身份,但是更多的老師從選擇這一職業開始就真正擔負起了責任更付出了無私的愛。

老師也和我們一樣,希望得到他人,特別是自己學生的尊重。他們嘔心瀝血、辛勤的工作也值得我們尊重。俗話說,敬人等于敬己,我們如能真正尊重老師的人格與付出的心血,同樣可以獲得老師的回報,老師也會更愛護自己的學生,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和熱情也會因受到應有的尊重而高漲,改進教學方法,豐富自己以提高教學效果。這樣,不僅師生關系可進入良性循環,而且我們學生也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學到更多做人的道理。反之,如果我們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老師,不尊重老師,結果可能就完全相反了。

尊重老師,就要講究最基本的禮貌與理解。虛心聽取老師的教誨,不頂撞,不強詞奪理,不背后議論老師,有意見或建議時要用委婉的語氣和適當的方式提出。此外,要注意一些常規禮節和課堂禮節。如遇到老師要打招呼,進老師辦公室前要先敲門,上課要專心聽講,不隨意打斷老師。這都是尊敬老師的基本表現。

(2)理解老師。

對于老師的辛勞我們可能只有長大了成了他們才能理解。


一個同學這樣說

有位同學對老師說:“您不希望我們玩,也不喜歡我們玩。您說男孩打臺球打掉了自己的時間,女孩子逛街唱歌也荒廢了自己的時間。您從來不組織我們玩,您常說:‘現在你們的主要時間應毫無保留地用來學習,剩下的時間是用來吃飯和睡覺的,你們哪有時間去玩?等你們考上大學后,愛怎么玩就怎么玩,但現在絕對不行。’您的話似乎是父母那些長篇大論的續寫版。但這就能封住我們那顆活潑好動的心嗎?您不讓我們玩是為我們好,為我們前途著想。您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考上大學,您的心情我們也能理解。但人與人不一樣,不一定每個人都是上大學的料子,您也不應該過多地強求我們。”


這位同學的話是否表達了你的心聲呢?遇到類似問題你是否也會如此理性地在理解老師的前提下道出自己的想法呢?不論老師平時怎樣教育我們,是否用很多的條條框框束縛我們,他們最終的目的,正如這位同學說的那樣“是為我們好,為我們前途著想”。那么在此美好的出發點下,我們同學是否也能在理解老師用心的基礎上,評價老師的人品和行為,包容老師的一些錯誤呢?

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作為老師,難免也有犯錯誤的時候,錯怪、冤枉我們的時候,我們不能與老師抵觸,指責老師的不對,也不要將對老師的意見和想法放在心里不說而怨恨老師,而應尋找適當的機會,用委婉的語氣告訴老師他的過錯。當然,如果我們不習慣與老師當面交談,也可以通過信件或日記的形式向老師表達心聲。

(3)面對老師。

作為十幾歲的高中生,相對于老師來說,我們的知識是那么的貧乏,經驗是那么的不足,能力也必然有限,在學習和生活的道路上我們離不開老師的教導、幫助和扶持。面對老師,我們不必害羞,不必將自己封鎖起來,來到學校就是學習知識、學會生活的,我們應該勇于承認自己的缺點,面對自己的不足,要主動與老師交往,敞開胸懷,讓老師從各方面了解自己,從而更好地幫助和指導自己。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為自己取得了那么一點點的成績而沾沾自喜,自以為了不起,要知道我們那一點點知識與知識的海洋相比,只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我們必須虛心地向老師學習,不能驕傲自滿。

(4)親近老師。

我們與老師朝夕相處,也有更多的機會和老師交往和溝通。我們應該主動尋找機會,利用課堂提問、課后交談,引起老師的注意和關心;平時也可以找老師聊聊自己的近況,虛心向老師請教問題;當然在老師有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也應該盡一份心和微薄之力。要知道,老師是很想了解學生的,只是有時他們不清楚你的需要,而這些就有賴于我們主動地與老師交往!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走近老師,用我們的愛去回報老師對我們的愛!相信只要我們都付出真心,理解老師,體諒老師,一定會和老師和睦相處,建立起和諧、親密的師生關系,發展情真意切的師生友誼!

心靈體操

第一節

我們也許會非常敏感于自己和老師之間的關系,可能會因為和老師的關系處理得好而覺得學習、生活愉快,也可能因為與老師的關系不好而感到前途無望。了解自己與老師關系的問題所在,是改進師生關系的前提。這里有一個師生關系測試,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師生關系狀況。

1.你經常不能明白老師的講解。是 否

2.某位老師對你感到討厭或你討厭某位老師。是 否

3.老師常以紀律壓制你。是 否

4.老師上課不能吸引你。是 否

5.老師不了解你的狀態和不安。是 否

6.你的意見常被老師不加考慮地反對。是 否

7.老師把考試成績的高低作為衡量學生的優劣與獎懲學生的尺度。是 否

8.你找不到一位能傾訴內心隱秘的老師。是 否

9.老師常體罰或變相體罰你。是 否

10.老師常給你增加學習負擔。是 否

11.某位老師對你有點冷淡。是 否

12.你的思想常被老師支配。是 否

13.你在學習上的創造性見解常得不到老師的肯定。是 否

14.老師常讓你感到緊張和不安。是 否

15.老師常誤解你的行為而斥責你。是 否

16.老師無法幫助你改進學習方法。是 否

17.老師很少與你傾心相談。是 否

18.你常屈服于老師的命令與權威。是 否

評分標準:

1.回答“是”記1分,答“否”記 -1分,將所有題目的得分相加,即得到總分。

8—18分,表明你與老師關系非常緊張;

-8—7分,表明你與老師的關系不怎么好;

-18—-9分,表明你與老師的關系過得去。

2.該測試所有的題目可以分為三組,每組各有六個項目。它們是:

A組:1 4 7 10 13 16

該組的合計分數,代表你在教學過程中與教師關系的緊張程度:

4—6分,非常緊張;

-3—3分,有點緊張;

-6—-4分,不怎么緊張。

B組:2 5 8 11 14 17

該組的合計分數,代表你與老師在情感距離上的困惑:

3—6分,非常困惑;

-3—2分,有些困惑;

-6—-4分,基本上沒有困惑。

C組:3 6 9 12 15 18

該組的合計分數,代表你與老師在地位上的困惑:

3—6分,非常困惑;

-3—2分,有些困惑;

-6—-4分,基本上沒有困惑。

第二節

試一試上課前主動給老師擦黑板。

試一試幫他拿那厚厚的作業本。

試一試見到老師時,不要躲避,而是給他(她)尊敬的一笑,同時說:“老師好。”

試一試跟老師談一次心,把自己想的告訴他(她)。

第三節


老師的懺悔

比爾·克利亞是美國猶他州的一個中學教師,有一次他給學生布置了一道作業,要求學生就自己的未來理想寫一篇作文。

一個名叫蒙迪·羅伯特的孩子興高采烈地寫開了,用了整整半夜的時間,寫了七大張,詳盡地描述了自己的夢,夢想將來有一天擁有一個牧馬場,他描述得很詳盡,畫下了一幅占地200英畝的牧馬場示意圖,有馬廄、跑道和種植園,還有房屋建筑和室內平面設計圖。

第二天他興沖沖地將這份作業交給了克利亞老師。然而作業批回的時候,老師在第一頁的右上角打了個大大的“F”(差),并讓蒙迪·羅伯特去找他。

下課后蒙迪去找老師:“我為什么只得了F? ”

克利亞打量了一下眼前的毛頭小伙,認真地說:“蒙迪,我承認你這份作業做得很認真,但是你的理想離現實太遠,太不切實際了。要知道你父親只是一個馴馬師,連固定的家都沒有,經常搬遷,根本沒有什么資本,而要擁有一個牧馬場,得要很多的錢,你能有那么多的錢嗎?”克利亞老師最后說,如果蒙迪愿重新做這份作業,確定一個現實一些的目標,可以重新給他打分。

蒙迪拿回自己的作業,去問父親。父親摸摸兒子的頭說:“孩子,你自己拿主意吧,不過,你得慎重一些,這個決定對你來說很重要!”

蒙迪一直保存著那份作業,那份作業上的“F”依然很大很刺眼,正是這份作業鼓勵著蒙迪,一步一個腳印不斷超越創業的征程,多年后蒙迪·羅伯特終于如愿以償地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當克利亞老師帶著他的30名學生踏進這個占地200多英畝的牧馬場,登上這座面積達4000平方米的建筑場時,流下了懺悔的淚水。“蒙迪,現在我才意識到,當時我做老師時,就像一個偷夢的小偷,偷走了很多孩子的夢,但是你的堅韌和勇敢,使你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夢!”

想一想:蒙迪的故事給了你什么啟示?如果你是蒙迪,當你得了F時,你會怎么做?如果你是當年的克利亞老師,你會怎么給蒙迪的作業進行評價?

(摘自《讀者》2001年第9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安| 靖边县| 稷山县| 平遥县| 宜阳县| 南部县| 体育| 阳春市| 色达县| 和平县| 禹城市| 汕尾市| 沙洋县| 北票市| 武邑县| 福贡县| 云浮市| 法库县| 丰镇市| 伊川县| 邢台县| 葵青区| 千阳县| 东阳市| 若羌县| 新津县| 长宁区| 措勤县| 长沙县| 朝阳区| 南漳县| 奉新县| 渝北区| 浪卡子县| 建瓯市| 通江县| 洪洞县| 山西省| 陈巴尔虎旗| 阜康市| 东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