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財務報表分析
- 張新民
- 1535字
- 2019-12-27 14:02:27
練習題與案例分析
案例1:達能與娃哈哈之爭
案例資料:2007年以后,有關達能與娃哈哈出現爭執的評論、討論成了中國財經界的一個熱門話題。一時間,“娃哈哈遭遇惡意并購”、“民族品牌到了最危急的時刻”等報道鋪天蓋地。靜下心來看有關資料,我們就會發現,達能與娃哈哈之爭,既涉及企業無形資產價值的確定問題,也涉及被并購企業的價值確定問題,還涉及企業家的誠信和資本結構決策問題。
請自己搜集資料,至少從三個方面對達能與娃哈哈之爭的關鍵問題進行分析和評論。
案例2:欣龍控股2008
案例資料:2008年6月28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布了《關于對欣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給予處分的公告》。公告中認定,欣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存在以下違規行為:
一、公司于2003年6月29日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了投資1650萬元組建磷酸二氫鉀項目公司——宜昌市欣龍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并于2004年年報中披露公司追加投資2500萬元,完成了對宜昌市欣龍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增資工作。自2004年年報開始,公司在歷次定期報告中均披露磷酸二氫鉀項目不久即將投產、試運行并發揮效益,但每次定期報告均未披露該項目不能按照公司預計的時間投產、試運行并發揮效益的原因和項目的進展情況。公司關于磷酸二氫鉀項目在歷次定期報告和臨時報告中均存在誤導性陳述。
二、公司于2007年3月3日公告了董事會關于審議通過《關于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議案》,稱該項目投產后將成為國內最大的磷酸二氫鉀生產基地;目前該項目已進入試產階段,年產10萬噸鉀肥項目運行后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94203萬元,年凈利潤近7000萬元人民幣,預計的年凈利潤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的凈利潤5800%,公司從未做過專項公告對此進行披露。在我所的監管下,公司于2008年3月18日發布自查報告,披露如果技術改造完成,該項目將達到年產磷酸二氫鉀3萬噸,此產量不及原計劃產能的1/3;按目前產品售價該項目能給公司帶來約3000萬元的利潤,與公司2007年3月3日公告中預計的7000萬元有很大誤差。公司預計該項目的產量和利潤與實際情況有很大誤差,且從未就該項目的不實之處進行主動披露。
三、2008年1月11日,東方證券趙曉寧發表了《欣龍控股:未來的鉀肥之王》的文章,認為公司一期工程投產后可年產優質磷酸二氫鉀10萬噸,綜合各類產品總量達到44萬噸,成為國內最大的磷酸二氫鉀龍頭企業,公司二期工程建成后綜合各類產品總量將達到400萬噸。欣龍控股是未來的“鉀肥之王”,盈利潛力巨大。公司股價從2008年1月11日開盤的6.48元上漲到2月21日收盤的15.67元,漲幅累計達141.82%,成交量異常放大,而同期深A指數累計下跌8.51%,公司股價發生異常波動。公司在2008年1月16日發布關于該項目的澄清公告中仍未就傳聞的不實之處做必要的澄清。在本所的要求和監管下,公司在2008年3月18日發布的股價異動自查公告中披露:磷酸二氫鉀項目由于資金和技術的原因,目前尚未正式投產,且無法預計何時達產并盈利;該項目存在較大資金缺口,公司目前尚無具體解決措施;該項目技術改造完成后存在盈利無法實現的風險。公司關于磷酸二氫鉀項目的信息披露不準確、不完整、不及時。
分析思考:
本案例涉及的是對企業經營資產盈利能力的估計與信息披露問題,請思考以下問題:
1.從內容看,我們沒有發現該公司用于磷酸二氫鉀生產基地的資金是自有資金(包括股東入資和企業利潤積累所形成的資金)還是借入資金(主要包括貸款)。如果是自有資金,此項投資(即磷酸二氫鉀生產基地項目)遲遲不能產生效益,對股東意味著什么?如果是借入資金,此項投資遲遲不能產生效益以及企業在信息披露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從債權人關心的“人品”和“產品”的角度來看,企業可能存在哪些問題?
2.對于一個純粹從事制造和銷售活動的企業,如何看待其固定資產、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之間的關系?
3.企業要真正實現盈利,應該具備哪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