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我國當代有關金融犯罪的立法概況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此之前,人民幣于1948年12月1日正式發行。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刑事法律所擔負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懲治反革命罪,這是由當時的歷史條件所決定的。受此影響,金融犯罪并非當時刑事立法的主要內容。在此期間,國家根據需要和可能先后制定了一些有關金融犯罪的單行刑事條例和法規。其中,1951年3月《禁止國家貨幣出入國境辦法》規定,禁止國家貨幣即人民幣出入境,并且規定對違反該禁令的予以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特別需要提出的是,當時為保護國家貨幣,鞏固國家金融,政務院制定并于1951年4月19日公布實施了《妨害國家貨幣治罪暫行條例》。理論上認為,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部系統規定懲罰金融犯罪的法規,其中具體規定了以反革命為目的偽造、變造國家貨幣,或販運、行使偽造、變造的國家貨幣;意圖營利而偽造、變造國家貨幣,或販運、行使偽造、變造的國家貨幣;以反革命為目的或者非以反革命為目的,散布流言或用其他方法破壞國家貨幣信用;誤收偽造、變造貨幣,在收受后察覺為偽造、變造,明知不報而仍然繼續行使等幾類犯罪。同時,該條例還規定了相應的刑罰處罰,并明確上述犯罪的預備犯、未遂犯,均予以處罰,但視其情節從輕處罰。1955年和1957年發行新人民幣時,國務院又分別發布命令,重申了對偽造貨幣行為必須依照《妨害國家貨幣治罪暫行條例》懲處。

由于歷史的原因,新中國成立后先后經歷了一些政治運動,在這些政治運動的影響下,各種法律、法規幾乎被幻化到了虛無境地,有關金融犯罪的刑事立法事實上也處于停頓狀態。這種法律虛無主義現象,直到十年動亂之后才得到糾正。新中國的第一部刑法典直至1979年才得以頒布實施。受當時金融業發展不快、相關金融活動在社會生活中并不十分突出以及金融犯罪在整體刑事犯罪中所占比例也較低等因素的影響,1979年《刑法》并未將金融犯罪獨立設章或節,而只是將相關的罪名放在各相關章節中加以規定。在整個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中,涉及金融犯罪的僅有第122條偽造和販運偽造的國家貨幣罪、第123條偽造有價證券罪兩條。在實踐中,對于非法倒買倒賣外匯牟利,或者從事高利貸,或者擅自設立金融機構等嚴重違反金融法規的行為,可以依據《刑法》第117、118條投機倒把罪論處;對于國有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法發放貸款造成較大損失的,則可以依據《刑法》第187條玩忽職守罪論處。我國現行《刑法》中所規定的金融詐騙犯罪行為,當時都是以《刑法》第152條詐騙罪論處的。

在1979年《刑法》施行后,全國人大常委會又先后以“補充規定”和“決定”的形式頒布實施了二十余個單行法。其中,1982年3月8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的《關于嚴懲嚴重破壞經濟的犯罪的決定》第1條加重了對“走私、套匯、投機倒把牟取暴利罪”的刑事處罰;1988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的《關于懲治走私罪的補充規定》第9條首次對逃匯罪作了規定;1995年2月28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的《關于懲治違反公司法的犯罪的決定》第7條則首次對有關擅自發行股票、公司債券罪作了規定。

1995年6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并實施了《關于懲治破壞金融秩序犯罪的決定》。該決定不僅取代了1979年《刑法》關于偽造和販運偽造的國家貨幣罪、偽造有價證券罪、違反金融法規的投機倒把罪和詐騙罪等金融犯罪的規定,還增設了大量具體的金融犯罪及其刑事處罰。這些金融犯罪共計有19種,分別是:偽造貨幣罪,出售、購買、運輸偽造的貨幣罪,金融機構工作人員購買或者發出偽造的貨幣罪,持有、使用偽造的貨幣罪,變造貨幣罪,擅自設立金融機構罪,偽造、變造、轉讓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罪,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共存款罪,集資詐騙罪,違法發放貸款罪,違法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罪,貸款詐騙罪,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票據詐騙罪,金融憑證詐騙罪,信用卡詐騙罪,信用證詐騙罪,違法出具信用證或者其他保函、票據、資信證明罪,保險詐騙罪。同時,該決定還擴大了單位犯罪的適用范圍,規定單位可以成為大多數金融犯罪的犯罪主體。該決定頒布后,其中有關金融犯罪的規定已完全代替了1979年《刑法》原先的規定,成為金融犯罪定罪處罰的依據。同時,這些規定中有許多為立法者所借鑒,被吸納入1997年新《刑法》有關金融犯罪的規定之中。

1997年新《刑法》頒布時,在分則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第四節“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中有22個條文,在第五節“金融詐騙罪”中有9個條文。根據1997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所包含的罪名有24個,其中金融詐騙罪包含了8個罪名。

1997年新《刑法》頒布至今,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通過了一個單行法即《關于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和六個刑法修正案。其中,《刑法修正案》、《刑法修正案(三)》、《刑法修正案(五)》、《刑法修正案(六)》以及《關于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對《刑法》中有關金融犯罪的罪名、罪狀和法定刑等內容進行了補充和修改。

1998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關于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其中第1條新增加了有關騙購外匯的規定。根據2002年3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兩高”)《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該條被確定為騙購外匯罪。《關于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第3條對《刑法》第190條逃匯罪的罪狀和法定刑進行了修改,但對該罪的罪名并無影響。

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了《刑法修正案》,其中第2至7條對《刑法》中金融犯罪的有關規定進行了修改,主要內容有:增加了對期貨交易中的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編造并傳播期貨交易虛假信息,誘騙投資者買賣期貨合約和操縱期貨交易價格行為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增加了對擅自設立證券、期貨、保險機構和偽造、變造、轉讓其經營許可證或者批準文件行為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增加了對證券、期貨、保險機構工作人員挪用本單位或者客戶資金的行為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在這些規定中,《刑法修正案》第3、5、6條對《刑法》罪狀的修改引起了有關罪名的變化,但并未導致金融犯罪罪名數量的增減。根據兩高于2002年3月15日頒布的《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 《刑法》中原規定的偽造、變造、轉讓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罪,編造并傳播證券交易虛假信息罪,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罪,以及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罪的罪名,被相應地修改為偽造、變造、轉讓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批準文件罪,編造并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期貨合約罪,以及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罪。

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了《刑法修正案(三)》。該修正案主要是在“9·11”事件后,國際社會加強了反恐合作,為進一步打擊恐怖活動犯罪,履行我國所承擔的反恐國際義務,同時也為了適應打擊恐怖組織犯罪的刑事政策需要而出臺的。該修正案第7條將“恐怖活動犯罪”增設為《刑法》第191條洗錢罪的上游犯罪,同時加大了打擊單位洗錢犯罪的力度,增加了“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量刑幅度。這一修改并未影響到洗錢罪的罪名。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刑法修正案(五)》。該修正案第1條在《刑法》第177條后增加一條關于妨害信用卡管理秩序的規定,作為第177條之一。該修正案明確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妨害信用卡管理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一)明知是偽造的信用卡而持有、運輸的,或者明知是偽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運輸,數量較大的;(二)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數量較大的;(三)使用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信用卡的;(四)出售、購買、為他人提供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的。竊取、收買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犯第二款罪的,從重處罰。”另外,《刑法修正案(五)》第2條對《刑法》第196條信用卡詐騙罪的行為模式進行了修改,增加了“使用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的”進行詐騙的情形,但也未導致該罪罪名的變化。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了《刑法修正案(六)》。該修正案第10到16條對《刑法》中金融犯罪的有關規定作了大幅度的補充和修改。其中,《刑法》第182條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罪,第186條第1款違法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罪、第2款違法發放貸款罪,第187條第1款用賬外客戶資金非法拆借、發放貸款罪,第188條第1款非法出具金融票證罪,第191條第1款洗錢罪進行了大幅度的補充和修改。該修正案第10、12條分別新增了兩條有關金融犯罪的規定:《刑法》第175條之一規定了有關騙用貸款、金融票證的犯罪,即以欺騙手段取得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票據承兌、信用證、保函等,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刑法》第185條之一規定了有關擅自運用客戶資金、委托、信托財產和違規運用資金的犯罪。該修正案第11條對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罪進行了修正,將“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修改為“操縱證券、期貨市場”,并刪除了“獲取不正當利益或者轉嫁風險”等內容。該修正案第13、14條分別對違法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罪、違法發放貸款罪和非法出具金融票證罪進行了修正。至此,認定上述罪名,不再只依該行為造成的損失定罪,只要涉及的資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就應當追究刑事責任。該修正案第15條對用賬外客戶資金非法拆借、發放貸款罪進行了修正,放寬了該罪的客觀要件。只要是金融機構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就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不再要求一定是將資金用于非法拆借、發放貸款,造成重大損失。該修正案第16條擴大了《刑法》關于洗錢罪的上游犯罪,增加了貪污賄賂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和金融詐騙犯罪。

在《刑法修正案(五)》、《刑法修正案(六)》施行后,2007年1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頒布了《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三)》。根據該司法解釋的規定,《刑法》第182條罪名被修改為“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罪”,第186條罪名被修改為“違法發放貸款罪”,第187條罪名被修改為“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罪”,第188條罪名被修改為“違規出具金融票證罪”。同時,《刑法修正案(五)》新增的《刑法》第177條之一第1款罪名為“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第2款罪名為“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刑法修正案(六)》新增的《刑法》第175條之一罪名為“騙取貸款、票據承兌、金融票證罪”,第185條之一第1款罪名為“背信運用受托財產罪”、第2款罪名為“違法運用資金罪”。

綜上所述,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通過的四個《刑法修正案》和《關于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對《刑法》中金融犯罪規定的補充和修改,我國現行金融刑事法律包括《刑法》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第四節“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和第五節“金融詐騙罪”兩節共計35個條文,37個罪名。其中,第四節中有26個條文,29個罪名,它們分別是:偽造貨幣罪,出售、購買、運輸假幣罪,金融工作人員購買假幣、以假幣換取貨幣罪,持有、使用假幣罪,變造貨幣罪,擅自設立金融機構罪,偽造、變造、轉讓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批準文件罪,高利轉貸罪,騙取貸款、票據承兌、金融票證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偽造、變造國家有價證券罪,偽造、變造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編造并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期貨合約罪,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罪,背信運用受托財產罪,違法運用資金罪,違法發放貸款罪,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罪,違規出具金融票證罪,對違法票據承兌、付款、保證罪,逃匯罪,騙購外匯罪,洗錢罪。第五節中有9個條文,8個罪名,它們分別是:集資詐騙罪,貸款詐騙罪,票據詐騙罪,金融憑證詐騙罪,信用證詐騙罪,信用卡詐騙罪,有價證券詐騙罪,保險詐騙罪。

綜上,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有關金融犯罪刑事立法的發展有以下幾個特征:

其一,我國金融犯罪刑事立法的發展基本上與整體刑事立法的發展同步。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沒有刑法典,與此相對應,也就不可能有完整意義上的金融犯罪的刑事立法。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當然也就不可能存在市場經濟機制下的金融市場,所以有關金融方面的刑法規范很不健全。盡管如此,金融活動在我國國民經濟活動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貨幣和某些類型的有價證券在有計劃的經濟交往活動中不僅存在,而且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當時金融領域的主要任務是保護國家貨幣的合法性和權威性,維護國家貨幣的信用和穩定。正因為如此,有關金融犯罪的刑事立法只能主要表現在貨幣犯罪方面。這是歷史原因使然,也是與當時我國的金融發展水平相一致的。特別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受我國刑事政策的影響,法律法規按照行為人的主觀方面將妨害國家貨幣的犯罪區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反革命為目的的妨害國家貨幣犯罪,另一種是不以反革命為目的的妨害國家貨幣的犯罪,并規定了輕重明顯不同的處罰標準。當然,當時的法律法規在妨害國家貨幣犯罪的種類方面設置較多,遠超過后來的1979年《刑法》,如散布流言破壞國家貨幣信用的犯罪等。之后雖然制定了1979年《刑法》,但是由于受當時經濟發展還較落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尚未建立以及金融市場發展緩慢等因素的影響,條文中不可能集中規定金融犯罪。隨著社會的發展,金融活動在人們生活中日益增多,各種各樣的金融違法犯罪行為也不斷出現。為此,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關于懲治破壞金融秩序犯罪的決定》,在刑事立法上認同了金融犯罪的概念,并初步劃定了金融犯罪的范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發展以及刑法理論和實踐的進一步發展,人們越來越看清金融在市場經濟中的主導和核心作用,從而提出了規范金融市場上的各種行為并將其納入法制軌道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又恰逢對1979年《刑法》進行全面修改,1997年新《刑法》將金融犯罪獨立設專節規定就完全是一種順理成章的選擇了。筆者認為,現行《刑法》中有關金融犯罪的規定既是我國刑法完善的重要表現之一,也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其二,我國的金融犯罪刑事立法體現了積極而穩妥的刑法觀念。我國刑事立法對金融市場的介入也有一個逐步擴大和深化的過程,這是金融犯罪刑事立法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也是用刑法手段介入和調控金融市場發展的過程。每一個過程均反映了人們對金融市場以及金融犯罪認識上的進步,以及立法者對維護金融市場管理秩序的決心和信心。有關我國金融犯罪的立法態勢是立法者積極而又穩妥的刑法觀念的反映。當然,我國有關金融犯罪的立法在順序上尚存在顛倒之處。例如,刑法中所規定的金融犯罪理應以有關金融的行政或經濟立法存在為前提,否則就很難稱得上是法定犯(或稱之為“行政犯”),但是在我國許多行政或經濟立法頒布之前,刑法已經對相關的金融犯罪作了規定,如有關證券犯罪即是先有刑法條文規定,后再有證券法規定。這就很容易導致在一段時間內認定刑法所規定的金融犯罪時缺乏“違反法規”的要件,而且刑法的規定也必然會影響到行政或經濟立法中有關金融犯罪的內容。盡管這種顛倒并沒有帶來多少危害,但是在理論上還是較難說得過去的。

其三,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和修正案對金融犯罪刑事立法的補充和修正反映了我國金融市場變化和發展的需求。1997年新《刑法》施行后,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頒布一個決定和六個修正案對《刑法》進行了補充和修正,其中一個決定和四個修正案涉及金融犯罪的刑事立法。這既說明我國有關金融犯罪的刑事立法仍然存在嚴重的滯后現象,又明顯表現了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突飛猛進,同時還反映了在我國對外開放過程中,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后,國際社會對我們的要求。筆者認為,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這些決定和修正案的出臺,確實彌補了我國有關金融犯罪原有刑事立法的不足,也滿足了懲治金融犯罪司法實踐發展的需要,同時在很大程度上順應了國際公約、條約等對我國的要求,且努力做到了與世界各國和地區有關金融犯罪刑事立法接軌。

其四,我國現行《刑法》中有關金融犯罪規定較為全面和完善。我國現行《刑法》無論在涉及的種類、罪名上,還是在罪狀的描述以及法定刑的規定上,均較為全面和具體,可以說已經涉及金融領域的各個方面。其中,主要有危害貨幣管理制度的犯罪,危害金融機構管理制度的犯罪,危害信貸管理制度的犯罪,危害金融票證管理制度的犯罪,危害有價證券管理制度的犯罪,危害證券、期貨市場管理制度的犯罪,危害客戶、公眾資金管理制度的犯罪,危害外匯管理制度的犯罪,以及危害金融業務經營管理制度的犯罪。至于具體的金融犯罪的罪名則更多,這在國外的立法上恐怕也是不多見的,至少比法典化國家規定的罪名要多很多。例如,有關證券、期貨犯罪的規定中,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均只規定內幕交易罪和操縱價格罪等一至二個罪名,而我國現行《刑法》中則規定了四個罪名。筆者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因為我國長期以來實行計劃經濟,近年來實行改革開放,國家由實行計劃經濟轉為實行市場經濟,時間還不是很長。因此,政府對金融市場的監管理念較為保守和嚴格也就成為必然。在這種不同的監管理念下,對待金融犯罪的態度當然也就會與其他國家有所不同,一般表現出相對比較嚴格的態度。同時,由于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金融業處于相對封閉狀態,近年來剛對有些金融市場實行開放,因此我國只能屬于“正在發展中”的市場,無論在規模還是開放程度上均不能與許多國家和地區相比。由于規范本身的不完善以及金融活動范圍較小等多方面的原因存在,在我國的金融市場上,人們實行違法犯罪行為相對較為容易且達到目的的可能性較大,對金融市場的危害也較大。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我國刑法理論和司法實踐對于金融犯罪較為關注。另外,近年來,我國受經濟發展和社會治安的影響,有關犯罪的外延和內涵有所擴大,刑法調整的范圍也有較大的延伸。在這種狀況下,將一些嚴重的金融違法行為規定為犯罪,并強調要用刑罰的方法加以嚴厲懲治,就變得可以理解了。在具體金融犯罪的規定上,刑法條文大多采用敘明罪狀,即對具體犯罪構成的主要要件,特別是對行為特征作較為具體的描述,追求最大限度地明確金融犯罪的罪狀內容,從而便于司法實踐中對金融犯罪行為的正確定性。

其五,我國有關金融犯罪的刑法分類是對傳統犯罪分類理論的突破。我國現行《刑法》有關金融犯罪是規定在分則第三章第四節“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和第五節“金融詐騙罪”之中的,這種分類方法無疑是對以客體不同作為犯罪分類標準的傳統刑法理論的突破。這應該是現行《刑法》有關金融犯罪在立法上的特點之一。即在金融犯罪的刑法規定上,我國采用混合分類法,既以犯罪行為所侵害的客體——“金融管理秩序”為根據,又針對金融詐騙犯罪日趨突出的情況,以詐騙的行為特征為依據,對金融犯罪進行分類和排列,從而將金融犯罪劃分為“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和“金融詐騙罪”兩種類型。

其六,我國有關金融犯罪的刑事立法突出嚴厲打擊精神和經濟懲罰內容。這可以從多方面加以考察和分析。首先,現行《刑法》有關金融犯罪的立法規定中仍然保留了死刑這一最為嚴厲的法定刑。例如,《刑法》在諸如偽造貨幣罪、集資詐騙罪、票據詐騙罪、金融憑證詐騙罪、信用證詐騙罪等嚴重的金融犯罪的法定刑中均規定了死刑,同時嚴格限制死刑的適用條件。其次,現行《刑法》有關金融犯罪的法定刑起點相對較高,多數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少數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這反映出立法者較為關注金融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從而強調對金融犯罪保持高壓的態勢。最后,現行《刑法》有關金融犯罪的立法中較為注重財產刑的規定。我國在絕大多數金融犯罪的《刑法》條文規定中都設有限額罰金刑,對金融詐騙類犯罪還規定并處沒收財產。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立法者較為注重在經濟上處罰金融犯罪,而強調不能讓實施金融犯罪行為的人在經濟上得到好處,顯然是現行《刑法》有關金融犯罪立法設計的一個主導思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度市| 蒙阴县| 江达县| 西盟| 博乐市| 从江县| 广元市| 仙居县| 黔西| 怀集县| 枞阳县| 九寨沟县| 饶河县| 巴塘县| 报价| 镶黄旗| 富裕县| 恩平市| 德阳市| 兴隆县| 鹤壁市| 盐边县| 泸水县| 灵台县| 东乡族自治县| 上思县| 衡阳县| 潍坊市| 大足县| 九龙坡区| 黔江区| 冕宁县| 安吉县| 迁西县| 麻栗坡县| 黄冈市| 杭州市| 东城区| 德江县| 宁都县| 延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