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盟并購控制法律制度研究
- 劉和平
- 1377字
- 2019-11-26 14:33:16
序言
自1987年8月國務院法制局成立了《反壟斷法》起草小組以來,我國反壟斷法的起草工作已歷時19年,該法案相繼被列入八屆、九屆和十屆全國人大立法規劃,目前已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2005年、2006年立法規劃,并于今年6月提交常委會會議進行初次立法審議。可以預見,作為中國“自由企業的大憲章”、“經濟憲法”的《反壟斷法》即將出臺,作為《反壟斷法》重要組成部分的并購控制法也將走進我們的視野。
我國并購控制法的制定需要借鑒國外成熟立法經驗,尤其是師法歐美成功之道。劉和平博士的著作《歐盟并購控制法律制度研究》,以2004年《歐共體并購控制條例》為主線,采取案例法、比較法、歷史法等多種方法,對歐盟并購控制法的發端與發展、并購控制的特征、并購控制的域外管轄權和域內管轄權理論及實踐、并購控制實體標準、并購控制模式、審查程序、并購申報的具體內容、調查手段與組織保障、并購控制的司法審查、并購控制的國際沖突與國際協調等進行詳細探討,并結合我國立法現狀和反壟斷法草案進行分析,提出有益的立法建議。比如,在并購控制法的域外管轄方面,作者指出,應推行合理管轄原則,同時配套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并采取對等原則,以確保我國企業境外并購獲得東道國的國民待遇。在經濟全球化、一體化背景下,民族國家或區域性組織通常會以各種形式參與國際競爭。獲取政府支持,利用國家貿易力量參與談判,是跨國并購成功的重要保障,這是歐美經驗,我國也有必要效仿;在并購控制的司法審查制度上,作者在對比歐盟行政型與美國司法型制度后指出,基于與我國行政訴訟法接軌及提高司法審查效率的需要,我國應采取行政型,且應引入快速程序;在反壟斷主管機關設置上,在比較歐盟單一機構與美國雙重機構后,指出設置單一執法機關是時代發展潮流,同時應借鑒美國和歐盟按行業分工監管的經驗;在產業政策與競爭(并購控制)政策關系上,在吸取歐盟對波音并購麥道案、GE并購Honeywell案的執法經驗基礎上,作者指出,在并購審查時,競爭政策可以為優化我國產業結構服務,對關乎國計民生、國家安全、國家支柱的產業實行產業政策優先原則,而對競爭性行業實行競爭政策優先原則,根據“做大做強不是罪,只有稱王稱霸才是罪”的原則進行并購控制;由于歐盟并購控制堅持“嚴重損害有效競爭”標準,除參酌市場份額外,還需綜合考慮協同效果、單邊效果、市場準入、并購效率及破產抗辯等因素,因此并購控制不會對提高產業集中度造成障礙,反而有利于維護市場有效競爭秩序。這些觀點回答了跨國并購及并購控制中遇到的許多疑問,具有相當高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本書所運用的研究方法有利于我國反壟斷立法在借鑒歐盟最新并購控制法律制度時,揚棄吸收、有的放矢。
多年來,劉和平博士致力于歐盟并購控制法律制度的研究,一直注重直接占有第一手最新外文資料,密切關注歐美最新并購控制法的發展動態,加上他參與過跨國并購實務,更使讀者對本書感覺親近與自然。本書中的有關研究成果已在《法律科學》、《證券市場導報》、《國際經濟法學刊》等刊物上發表。基于此,作者在將博士論文加以增補、準備付梓之際,邀請我為之作序,我非常樂意將該研究成果向大家推薦。鑒于并購控制是我國一項嶄新課題,國外有關并購控制立法及實務亦不斷發展,希望劉和平博士以此為契機,再接再厲,多出成果。
中國國際私法學會副會長
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
華東政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丁偉
2006年7月22日于華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