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抗體技術及其應用
- 馮仁青
- 659字
- 2019-12-27 13:50:33
第3章 單克隆抗體
3.1 引言
1975年德國學者K?hler和英國學者Milstein合作研究,在仙臺病毒介導下,將經綿羊紅細胞免疫后的小鼠脾細胞與小鼠骨髓瘤細胞(P3-X63/Ag8)融合,這種融合的細胞既獲得了親代脾細胞分泌特異性抗體的特性,又具有骨髓瘤細胞在體外培養中或者作為移植瘤在小鼠體內大量繁殖的能力,成為一種既能分泌特異性抗體而又是長命的雜交瘤細胞,建立了能產生抗綿羊紅細胞的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 McAb)。
單克隆抗體技術、DNA重組技術與生物化學分離技術成為20世紀生物學研究的三大技術。單克隆抗體技術的出現,引起了生物學理論的革命,為廣泛的生物學技術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單克隆抗體技術的應用是現代生命科學領域中的重要進展之一。單克隆抗體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它為生物學和醫學等自然科學的研究開辟了新的途徑。它已經深入到整個生物醫學的各個領域。單克隆抗體與常規的血清抗體不同,后者是針對許多抗原決定簇的抗體的混合體,是由多克隆細胞所產生的。一個骨髓瘤細胞與一個具有分泌抗體能力的B細胞融合形成的雜交瘤細胞,通過無性繁殖所形成的細胞系,由這一細胞系分泌的抗體為單克隆抗體。其主要特點有:①由于來源于單克隆細胞,所分泌的抗體分子在結構上高度均一,甚至在氨基酸序列及空間構型上均相同;②由于抗體識別的是抗原分子上單一抗原決定簇,且所有抗體分子均相同,由此,單克隆抗體具有高度特異性;③產生該抗體的為一無性細胞系,且可長期傳代并保存,為此可持續穩定地生產同一性質的抗體。
單克隆抗體技術發展迅速,目前,單克隆抗體已成為血清學、免疫化學和生物化學分析的常用實驗室試劑,在臨床應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快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