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化論與倫理學(全譯本)(附《天演論》)
- (英)赫胥黎
- 1741字
- 2019-12-20 16:16:49
十二
在前幾節中,我在論證所需要的范圍內,對宇宙過程以及自然狀態這一宇宙過程的產物的本質特征,作了一個雖然粗略但希望是可靠的說明。我以園地為例,把自然狀態同由人的智力和體力所創造的人為狀態進行了對比;我還說明,不論人為狀態處于何處,唯有靠不斷地抵御自然狀態的敵對影響,才能得以維持。我還進一步指出,“園藝過程”只有反抗“宇宙過程”才能建立起來,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二者基本上是對立的;園藝過程通過限制繁殖(它是引起生存斗爭的主要原因之一),通過創造一種優于自然狀態條件的人為的生存條件,使之適宜栽培植物的生長,從而阻止生存斗爭。我還詳細論述了以下事實:盡管進步性變化——它是自然狀態下生存斗爭的結果——已然完結,但這種變化仍然受到選擇的影響,這種選擇是按照自然狀態下的人完全不知道的實用或合意的標準進行的。
我又進一步說明,在一個處于自然狀態的地方建立起來的殖民地,表現出與園地極為相似的特征;我還指出,一位既能干又愿意實施園藝法則的行政長官,為了確保這個新建的組織取得成功(假定它能夠無限地擴張),他所采取的系列措施。如果情形相反,我也說明,肯定會出現困境。一旦人口的無限增長超過了有限的土地,或遲或早會把殖民者之間為生存資源進行的斗爭,再度引入到殖民地來,可是,行政長官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排除這種生存斗爭,因為它會徹底破壞社會團結的首要條件——和平共處。
對于這一威脅到殖民地生存的惡疾,我簡要地描述了我所知道的唯一根治辦法。雖然無比遺憾,但我還是得承認,把進化原理用于人類社會的那種嚴格的科學方法,幾乎無法在實際的政治領域中使用。不是因為多數人不愿意,而是因為,也僅僅是因為,不能指望單憑人類,就有足夠的智力來挑選出最適宜生存的人。為了得出這一結論,我還引證了其他理由。
我指出,人類社會起源于功能上的需要,主要體現在人類的模仿和同情心上;在人類同自然狀態以及作為自然狀態一部分的其他社會組織進行的生存斗爭中,逐步走向密切合作的那部分人類群體,較之其他群體占有極大的優勢。但是,由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具有與其他人同樣的能力,特別是都具有追求不加節制的自我滿足的欲望,因此社會內部的生存斗爭只能逐步地予以消滅。只要這種情況仍然存在,社會就只能繼續充當生存斗爭的一個不完美的工具,但社會也通過生存斗爭產生的選擇作用而得到改善。假定其他條件相同,在野蠻人的部落中,那些秩序井然的部落得以保存,那些內部最安全、對外時成員之間又真心互助的部落,得以幸存。
盡管維系人類社會的紐帶可以阻止社會內部的生存斗爭,但當這種紐帶逐漸增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提高作為一個共同體的人類社會在宇宙斗爭中的生存機會。我把這個紐帶增強的過程稱之為倫理過程。我竭力說明,當倫理過程發展到保證每個社會成員都擁有生存資源的時候,社會內部人與人之間的生存斗爭,事實上就結束了。而且不可否認,高度發達的文明社會實質上已經達到了這個階段,所以對它們來說,生存斗爭在其中已不能夠發揮重要作用。換句話說,不會發生在自然狀態下產生的那種進化。
我還進一步分析了下述信念產生的原因:園藝家和育種者所做的那種直接選擇,在社會進化中,從未扮演也不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除其他理由外,還因為我看不出,在沒有對維系人類社會的那些紐帶進行嚴重削弱甚至是毀滅的情況下,這種選擇怎樣能夠進行。我突然想到,有些人總是在盤算如何主動或被動地消滅弱者、不幸者和過剩的人,他們還認為其所作所為是理所當然的,聲稱這樣做是受命于宇宙過程,是確保種族進步的唯一途徑。如果這些人能做到一以貫之,那么他們一定會把醫學列為妖術,把醫生視為不適者的惡意保護人。在撮合婚姻時,對他們最起作用的將會是種馬繁殖原則。因此,終其一生,這些人都在培育如何壓制自然感情和同情心這門高貴的技藝,在他們身上這類東西自然存貨不多。然而沒有了這些東西,也就沒有了良心,沒有對人的行為的限制,只剩下自私自利的精打細算,以及在明確的眼前利益和不確定的未來辛勞之間的反復權衡——經驗告訴我們,這樣的人生有何價值。我們每天都看到,一些相信地獄之說的忠實信徒,他們也會犯罪。盡管當他們冷靜下來的時候,就會意識到,他們可能會因此受到永恒的懲罰,與此同時,他們卻在壓抑自己,不讓自己的(針對同胞的)同情心冒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