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族群身份與實際利益

1.把族群身份與社會地位—權利聯系起來的制度—政策安排

無論是在族群整體的宏觀層面上還是在具體成員的微觀層面上,“族群身份”都會對他們(他或她)的利益產生正面(積極)或負面(消極)影響。社會學家在把“社會分層”概念運用到族群關系時提出了“族群分層”(Ethnic stratification)的概念,這說明在一個國家內各個族群之間存在著政治、社會、經濟等方面的結構性差異。一些族群由于種種原因占據了社會中的優勢地位,而另一些族群則處于劣勢地位。許多國家從歷史上乃至今天依然存在著以立法或政府行政法令形式規定的以族群為對象的制度性歧視,如美國和南非曾長期實行的種族歧視政策,馬來西亞法律所規定的馬來人和華人之間在許多權利與機會上的不平等。這些制度與政策每時每刻都在提醒人們,不要忘記自己的“族群身份”,他們的“族群身份”或者使他們可以得到某些特權因而具有“含金量”,或者使他們注定被歧視而作為“低賤群體”的標志,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人們都會牢牢記住自己的“族群身份”并不斷加強自己的族群意識。

2.法律上平等但事實上存在明顯的“族群分層”

在法律上承認族群平等的國家中,個體和群體之間的競爭同樣十分激烈。這里雖然不存在制度性歧視,但是由于有些族群長期在社會和政府中占據了重要位置,他們可以在形式平等的競爭當中給予本族群成員以一定的“照顧”,從而形成“非制度化”的族群關系網絡來暗中控制與分配社會資源。在這樣的社會中,族群身份可以成為最重要的“社會資本”。一個人屬于哪個族群,僅僅具有這一身份本身就會使他在社會資源、各種利益和發展機會的分配中享有特權或遭受歧視,毫無疑問,在這樣的社會場景中,無論是占優勢的族群,還是占劣勢的族群都會為捍衛或爭取自己族群的利益而斗爭。

族群優待政策在具體實踐當中是一種資源分配的不平等政策。在一些國家(如以前的南非)族群優待政策是占優勢的種族(白人)保持自身優勢的手段,而在另一些國家(如中國)族群優待政策則是占優勢的族群(漢族)通過對其他少數族群的優待而逐步消除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在政治、經濟、教育等方面的族群差別的手段。兩者的目的與產生的后果截然不同,但在實踐中最終都造成了族群間的不平等。

其他族群對某一族群持有的偏見和行政當局對其實行的歧視政策,往往會強化這一族群成員的“族群意識”,并拉開這個族群與其他群體之間的社會距離與心理距離。對一些族群成員進行的調查表明,有些族群形成了非常清晰的群體邊界,他們在對待“內部成員”和“外族成員”的態度、觀念甚至行為規范上都存在著明顯的差別。

3.族群領袖

當群體之間為爭取各種利益相互抗爭時,每個族群都會涌現出一些領袖人物,他們力爭使自己被本族群和社會其他群體接受和認同為本族利益的代表者。族群領袖的利益與其所屬族群的利益既存在著相同一致的方面,也存在不同之處。當整體族群的狀況改善和提高時,族群領袖作為族群成員之一自然獲益,隨著本族社會地位的提高,領袖本人在本族中的威望也會隨之提高,這是族群領袖與其他成員利益相一致的地方。但是作為族群領袖,他們在代表族群抗爭和奮斗時個人也可能得到一些特殊的政治權力或經濟利益。族群領袖為了爭取與鞏固本族民眾對他的支持,也會關心本族民眾和為他們爭取利益。當族群領袖在政府中的權力和影響增大后,很可能會在某些利益方面惠及其所代表的族群,所以民眾中也存在著擁戴和支持本族領袖的動力。

在族群代表人物中不乏真正的族群領袖,他們視本族整體利益為最高利益并不惜為此犧牲一切。但是,也有一些人以爭取族群利益為旗幟,而實際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社會知名度,使自己成為各方面認可的族群代表人物,從而在政府的政治格局中得到一席之地,以此改善個人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這些抱有個人企圖的族群領袖,他們在與政府的關系中,無論是采取正面合作還是負面批評這兩種立場中的哪一種,都可以從不同渠道獲得自己的利益。如果與本國政府合作,可以在政府或議會中得到位置;如果作為反對派而進行活動,則可以從本國政治反對派和敵對外國政府那里得到政治上和經濟上的支持與資助。在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或內戰中,他們甚至有希望成為國家新政權的首腦而掌握權力,這對于一些人無疑具有極大誘惑力。同時我們也不應排除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有些族群領袖有可能為了自身的特殊利益而出賣族群的整體利益,從而叛離自己的族群民眾。

族群意識是族群成員之間建立相互認同、確認自身身份及劃分族群“邊界”的重要因素,同時也隨著內部外部條件的變化而處在不斷的變化過程之中。要理解“族群”或“民族”,就必須重視對族群意識的產生及演變過程的研究,這也是社會學研究之所以關注族群意識的主要原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州市| 虎林市| 定远县| 清水县| 凌海市| 永清县| 搜索| 新竹市| 德格县| 金寨县| 方山县| 射洪县| 友谊县| 祥云县| 漳平市| 集安市| 循化| 平泉县| 旬邑县| 平舆县| 疏勒县| 松江区| 灵山县| 永宁县| 丘北县| 丰县| 龙口市| 江川县| 黄浦区| 宜都市| 南木林县| 南漳县| 蒲江县| 罗平县| 玉门市| 东港市| 永和县| 高碑店市| 南陵县| 临夏市| 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