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方公共管理學的發展趨勢
公共管理學是一門發展中的學科,是正在日臻成熟的學科。根據中外學者的觀點,我們認為,它的發展趨勢如下:
(一)研究領域的加深與拓寬
公共管理學的發展過程,也是公共管理學研究領域不斷拓寬和加深的過程,公共管理學產生的初期,是在對傳統行政體制進行批判的基礎上開展有關概念、原則的研究。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公共管理學的研究已經開始關注有關公共部門的組織與管理、公共部門的運作機制以及公共部門的管理方法等內容的研究,其研究領域已不限于概念和原則了。現在,不僅深化了早期提出的有關公共部門的制度、組織、結構等方面的研究,而且把研究領域擴展到了私人部門。“所有的組織都是公共的(all organizations are public)”,美國公共管理理論家巴瑞·波茲曼(Barry Bozeman)的這一著名觀點表明,公共管理學的研究已經不限于公共部門了。
(二)研究重點的轉移
受公共行政學重視對公共部門內部管理進行研究的影響,早期的公共管理學主要注重對公共部門的組織機構、職能、人事等內部管理的研究,而對影響公共部門管理的外部要素注意不夠。現在,公共管理學已經對公共管理的生態、經濟、政治、文化等外部環境的研究給予了更多的關注,特別是注意到了公共部門的外部組織、政策團體、新聞媒體以及公眾等要素對公共管理的影響。
(三)新策略、新方法的不斷引進
同公共行政相比,公共管理更強調社會公共事務的解決,有關策略與方法的研究自然成為公共管理學研究的重點。加之公共管理學是一門交叉學科,具有多學科背景,所以,系統論、運籌學、社會學、行為科學等新理論新方法也被應用到公共管理學的研究,并且產生了積極的成果。受管理主義的影響,現在公共管理學已經開始研究許多在私人部門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如適應生態變化的靈活的彈性組織形式,重結果不重過程的管理著眼點,靈活的人事制度以及目標管理和全面質量管理等。公共服務的民營化、公共服務的績效評估、標桿管理,以及“顧客”導向等新策略的引進更是引人注目。
(四)在爭論中不斷發展
公共管理學產生的歷史不長,其理論框架和范式也尚在成熟、統一之中,因此,不同的學者基于不同理論觀點,對公共管理學的評價頗多,可謂是派別林立,爭鳴不斷。譬如,在學科地位上,有的學者認為,把公共管理學當作是公共行政學若干學派中的一個分支學派似乎更有道理,另外一些學者則認為,公共管理學是同公共行政相區別的一門獨立的學科,有其自己的研究領域;在學科內容上,有些學者認為,公共管理學同公共行政學之間不存在什么本質不同,另外一些學者則認為“公共行政”一詞幾乎完全與政府官僚制結為一體,“公共管理”這一較新的術語或許更為靈活,有的學者還進一步認為,公共行政的學派正逐漸被公共管理的學派所替代;在學科研究的層次上,有的學者認為公共管理學是公共部門管理研究的“第三種途徑”,有的則認為它是繼公共行政、公共事務、公共政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還有的學者把公共管理看作社會治理方式的根本性變革。這些觀點有的差異很大,但又常常相互吸收、滲透和融合。總之,西方公共管理學正是在這種不斷的爭論中向前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