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國際法學
  • 佟連發
  • 1429字
  • 2019-11-26 14:40:32

第四節 國際法的效力根據

一、國際法的效力根據的理論

國際法是對國家有法律拘束力的行為規范,然而,國際法不是由國家之上的立法機關制定的,其實施沒有普遍性的類似于一國國內的強制執行機構,其法律拘束力的來源,即國際法的效力根據,便成為國際法學者必須加以解決的理論問題。關于這一問題,國際法上有各種理論,形成不同的學派。主要學派有:格老秀斯學派、自然法學派和實在法學派等。

國際法是對國家有法律拘束力的行為規范,國際法的效力根據是指國際法拘束力的來源

二、國際法效力根據的主要學派

(一)格老秀斯學派

格老秀斯學派以格老秀斯的理論為主要代表。格老秀斯的《戰爭與和平法》奠定了國際法學的基礎。格氏本人也被稱為國際法學的鼻祖。他認為,國際法規范之所以對國際法的主體有法的拘束力,是由于人的理性和國際法主體之間相互協議的結果。當時自然法的觀念是法學研究的主流,格氏的理論也深受自然法的影響。他認為大部分國際法規范的效力來源于人類的理性和正義,另一部分來源于國家之間的協議。但是,格氏更傾向于自然法,他認為自然法是國際法的基礎,是國際法主體之間應遵循的最高法律。由于該學說主張國際法的效力根據有理性和國家之間協議兩方面,因此也被稱為“折衷主義學說”。

國際法上有各種理論,主要有:格老秀斯學派、自然法學派和實在法學派等

格氏的學說形成于17世紀,當時許多學者接受了這種理論。此后,在研究國際法效力根據的領域中,有的發展了自然法的學說,形成自然法學派,有的發展了國家協議的理論,形成實在法學派。由于格氏理論未能脫離自然法的束縛,最終并未揭示國際法效力根據的來源。

(二)自然法學派

自然法學派的學者仍然固守著自然法理論,認為國際法的效力與國內法的效力一樣,均來源于人類的理性、正義和法律良知,自然法是國際法的基礎,國際法是自然法的一部分。

自然法學派在法學歷史發展中,是較早的法學理論之一。該學說在論證法律對法律主體約束力的來源時,假定人在自然狀態中相互依存,而維系這種相互依存關系的只能是人類的理性和良知,這種理性和良知是自然法發生效力的依據。國家之間的關系,也要受自然法的制約。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大量出現,國際關系的現實證明,從人類理性角度說明國際法的效力已不合時宜。17、18世紀德國法學家普芬多夫和法國法學家巴比拉克是這個理論的主要支持者。到了19世紀,隨著實在法學派的興起,自然法學派的支持者日漸減少。

(三)實在法學派

這一學派的理論繼承了格老秀斯學說中國家協議的部分,認為國際法的效力來源于各國的協議一致,只有經過國家的認可,該規范才對國家具有法的拘束力。國家的協議一致應從國際條約和國際習慣中得出。這種理論拋棄了自然法觀念,從實證法的角度,認為法律來源于統治階級的立法,各國之間的國際法準則只能通過國家統治者認可后才對其發生法律效力。

這種理論主張國家的一般同意是國際法的效力根據的觀點是正確的,是符合國際關系實踐的。但是,為了從邏輯上進一步論證國家“一般同意”的嚴密性,該理論強調國際法規范均依同意程序而發生法律效力的觀點則未免過于機械。實踐證明,一些基本的國際法準則,無論是通過國際條約方式還是國際習慣方式,并非必須經國家同意才對其發生法律效力。如《聯合國憲章》規定,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必要范圍內,非聯合國會員國也應遵守聯合國憲章原則。再如,國際習慣法規則,只要滿足其作為國際習慣法的條件,無論明示接受與否,國家均應遵守該習慣法。這一學說的主要代表有邊沁、奧斯汀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东新区| 平舆县| 屏东市| 南木林县| 黄陵县| 汉川市| 玉树县| 文水县| 太康县| 溆浦县| 余干县| 英德市| 威信县| 富宁县| 洪江市| 舞阳县| 周口市| 绥化市| 始兴县| 将乐县| 文水县| 绥德县| 天等县| 遂昌县| 天气| 改则县| 雅安市| 东至县| 日土县| 微山县| 碌曲县| 桃江县| 旌德县| 徐水县| 普安县| 安阳县| 巧家县| 南涧| 福安市| 岳池县| 且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