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美學是什么
  • 周憲
  • 2346字
  • 2019-12-20 17:15:01

“初發芙蓉”為上

按宗白華的看法,兩種美感或美的理想在中國美學史上有一個發展變化的歷程。在先秦時期,從三代銅器那種嚴肅整齊、雕工細密的圖形花紋中,我們可以得知,那時“錯彩鏤金”的美很是流行。這種美學風格的極端代表作也許是阿房宮和秦陵。前者是“咸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復道甬道相連,帷帳鐘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后者是“穿治酈山。及并天下,天下徙送詣七十余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棺,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從臧清之”。“合采金石,冶銅錮其內,漆涂其外。被以珠玉,飾以翡翠。”參見梁思成:《中國建筑史》,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第40頁。這種追求“錯彩鏤金”之美的風氣,一方面與春秋戰國時期物質生產力的提高有極大關系,另一方面又與統治階級的審美趣味有關。這時興起了一股美輪美奐的建筑熱潮,不只是為避風雨,而且追求使人贊嘆的華美,日益成為貴族的一種重要需要和興趣所在。參見《美的歷程》,第61—62頁。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導審美觀念,但在主導審美觀念之下,也總有不同的其他觀點。在先秦時代,反對“錯彩鏤金”美學觀念的思想家大有人在。墨子提倡“非樂”思想,反對勞民傷財的種種藝術和裝飾,他認為,衣食住行不應追求過分的華麗奢侈,屋宇的功能在于安住,而非觀賞,衣服作用在于蔽體御寒,而不是視覺快感。奴隸主貴族們宮室臺榭雕梁畫棟,服飾錦繡文采,舟車刻鏤精美,都違反了“以民樂而利之”的原則,因而不足取。更有影響的反對之聲來自道家。老子從他的“無為”學說出發,提出了“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的看法,主張“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的小國寡民理想。莊子繼承了老子的傳統,強調人生的“無己”、“無功”和“無名”,因此他提出了“心齋”、“坐忘”的理念,所謂“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謂坐忘”。意思是說,人應該從各種欲念和要求中擺脫出來,排除各種功利的考慮,達到“無己”的境界。從中我們大致可以窺見,道家美學對“錯彩鏤金”的美是持拒絕立場的,而他們主張的“自然”、“無為”、“淡乎其無味”的狀態,倒是為另一種美——“初發芙蓉”的美——奠定了重要的哲學根基。

值得注意的是,宗白華發現,一方面,這兩種美感或美學的理想在中國歷史上一直貫穿下來,從古至今;另一方面,他又特別指出,魏晉六朝是一個重要的轉變時期,這時中國人的美感走上了一個新的方向,表現出一種新的美的理想。亦即逐漸形成了認為“初發芙蓉”之美高于“錯彩鏤金”之美的共識。其實,如果我們回到前引鮑照對謝詩和顏詩的評價,便可發現這種比較并非中立,而是有傾向性的。“初發芙蓉”是“自然可愛”,而“鋪錦列繡”則“雕繢滿眼”,孰優孰劣溢于言表,以至于后人凡論及謝詩“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大都作為一種詩歌理想或境界的典范而大加贊賞。為什么到了魏晉時期中國美學出現了這樣深刻的轉變?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一般認為,這一時期興起了玄學,老莊哲學和佛教的流行改變了文化的面貌,“越名教而任自然”成為普遍追求。看看當時人們追崇什么樣的人物性格,便可窺見一斑。《世說新語》中記載了許多關于人物品藻的文字,足見當時為人們贊譽的人物已與春秋時期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形象大相徑庭,當時人們關心的不再是人格的完善,而是人物的風采神韻。


世目李元禮,謖謖如勁松下風。

時人目王右軍,飄如游云,矯若驚龍。

有人嘆王公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

時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懷。

稽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云:“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轉引自《中國美學史大綱》,第186頁。


以上人物品藻可以看出,魏晉時期的美學風尚,是面向自然,走向自然,回歸自然成為普遍追求,因此美學風格出現了巨大的變遷。宗先生認為,魏晉時期雖然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的時期,但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濃于熱情的時代,因而是一個最富于藝術精神的時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顧愷之和陸探微的畫,戴逵和戴颙的雕塑,稽康的廣陵散(琴曲),曹植、阮籍、陶潛、謝靈運、鮑照、謝眺的詩,酈道元、楊衒之的寫景文,云崗、龍門壯偉的造像,洛陽和南朝的閎麗的寺院,無不是光芒萬丈,前無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學藝術的根基和趨向。《美學散步》,第177頁。

魏晉時期所開創的這種追尋“初發芙蓉”之美的風氣,深刻地塑造了中國文化、美學和藝術的面貌。到了唐代,這種“初發芙蓉”之美已成為中國美學和藝術的主導傾向。鐘嶸在其詩評中將謝詩列為上品,而將顏詩列為中品,就是一個明證。宗白華寫道:


唐初四杰,還繼承了六朝之華麗,但已有了一些新鮮空氣。經陳子昂到李太白,就進入了一個精神上更高的境界。李太白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圣代復元古,垂衣貴清真”。“清真”也就是清水芙蓉的境界。杜甫也有“直取性情真”的詩句。司空圖《詩品》雖也主張雄渾的美,但仍然傾向于“清水出芙蓉”的美:“生氣遠出”,“妙造自然。”宋代蘇東坡用奔流的泉水來比喻詩文。他要求詩文的境界要“絢爛之極歸于平淡”,即不是停留在工藝美術的境界,而要上升到表現思想情感的境界。同上,第31頁。


雖然“初發芙蓉”之美成為中國美學精神的主流,但是有兩點應加以注意。其一,這種美學觀念嚴格地說主要體現在文人化的藝術之中,亦即在諸如詩歌、繪畫、書法等相當文人化的藝術門類中,“初發芙蓉”之美成為普遍的追求,它塑造了中國藝術和美學的基本面貌。其二,在官方正統文化和民間文化中,相當程度上仍保存了“錯彩鏤金”之美的傳統。比如,在皇家建筑、服飾、器具和禮儀中,這種強調華美、規范、裝飾和外在人為功夫的傳統依然延續著。而在民間文化中,則以另一種形態留存著“錯彩鏤金”之美,比如艷麗的民間年畫和服飾,民間性的戲曲、節慶,以及相當多的民間工藝品。不過,這種民間性的“錯彩鏤金”與官方貴族文化的“錯彩鏤金”又有一些形態上的差別,它不那么講求規整、權威和外在儀式性,而是帶有民間文化自身的質樸、淳厚的風格。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恭城| 汶川县| 德州市| 宣威市| 喀喇| 措美县| 绥宁县| 吴江市| 保康县| 科技| 高邮市| 阜阳市| 若尔盖县| 齐齐哈尔市| 滕州市| 武安市| 太和县| 泰州市| 潢川县| 冀州市| 甘孜| 广昌县| 宁武县| 宜都市| 焦作市| 广德县| 慈溪市| 沙洋县| 自治县| 工布江达县| 正安县| 兴化市| 怀柔区| 潜江市| 丹巴县| 东平县| 西宁市| 营口市| 深圳市| 龙州县| 定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