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社會調查與社會研究方法是人們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分析社會問題和社會現象、解釋與預測社會發展變化的重要手段。在當代,隨著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的迅速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科學的社會調查研究受到人們的日益重視和廣泛運用,社會研究方法的科學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同時,在我國的社會理論研究和社會實踐領域,學習和掌握現代的社會研究方法不僅是社會科學發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一些教學、科研部門和實際工作部門的迫切需要。目前,“社會研究方法”在國內外許多高等院校被列為必修課或選修課,在社會學、社會工作與管理等專業則更是一門重要的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專業基礎課。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自1980年籌建以來,先后邀請國內外老一代社會學家楊堃、吳楨、張子毅、晏升東等人講授社會調查和社區研究方法。同時,我們還與國外同行進行廣泛交流,邀請了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社會學方法專家來我系講授“當代社會研究方法”、“網絡分析”、“社會研究方法論”等課程,介紹國外近幾十年來在定量方法和計算機運用方面的新進展。在此基礎上,我系從1984年開始組織力量編寫社會學方法系列的教科書,先后出版了《社會統計學》(袁方主編,中國統計出版社1988年版)、高級《社會統計學》(盧淑華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中國社會思想史》(陳定閎,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袁方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現在出版的《社會研究方法教程》是上述系列教材之一,它適于高等院校社會學、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以及其他社會科學與管理科學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一年級的教學,也適于社會科學研究人員和社會調查工作者自學。

本教材分為三編:社會研究原理與過程;資料收集;資料分析。它的特點主要是:(1)注重理論、方法論、調查研究方法、資料分析方法這幾者間的相互關系,強調理論研究與經驗研究、社會調查與統計分析、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必要性。(2)注重借鑒和吸收國外近年來在科學方法領域的先進成果。本教材對于我國讀者不太熟悉的一些方法和理論加以重點介紹,如科學方法論、測量理論、問卷和量表設計、社會研究中的數理分析、網絡分析、多元統計分析等。(3)注重以研究案例來說明社會研究的原理、方法和過程。在案例的選擇上,既有國外社會學的經典研究(如迪爾凱姆的“自殺論”、懷特的“街角社會”),也有我國老一代社會學家的研究范例(如李景漢的“北京郊外之農村家庭”、費孝通的“江村經濟”、嚴景耀的“犯罪問題研究”);既有定量研究的案例,也有定性研究的案例。(4)注重教材的先進性、系統性和規范化。本教材試圖反映80年代國內外社會研究方法的先進水平,并將各種科學方法與我國社會調查研究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系統化、規范化的社會研究方法體系作出貢獻。

本書的編寫過程是:1985年由袁方主編召開編委會,組織編寫初稿。1986年,王康樂、高小遠同志在撰寫了部分章節的初稿后因出國學習等原因未能繼續參加,由袁方、王漢生同志組織其他編寫人員于1987年完成本書初稿的編寫任務。經過兩年的教學實踐,并多方征求修改意見,編委會在1988年9月召開工作會議,委托林彬、風笑天、王漢生同志分別對本書的一、二、三編進行初校,并修改了部分章節。1990年以來,袁方主編、王漢生副主編對全書進行統校、修改,并最后定稿。

承擔本書各章編寫任務的同志有:王漢生、王康樂、風笑天、閆肖峰、許欣欣、時憲民、林彬、高小遠、張杰、錢江洪、盧淑華、丁元竹、馬戎、夏學鑾。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還得到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游慧培、王思斌等同志,社會學所潘乃谷同志的熱心幫助。本系87級、88級馮占聯等同學承擔了一些抄稿和查找資料的工作。北京大學出版社胡雙寶同志和王禹功同志對本書作了細致的審閱,并提出了一些寶貴意見。在此對凡為本書編輯出版作出貢獻的同志一并表示感謝!

限于編者水平,本書難免有某些不足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以便今后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袁方

于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1995年10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源县| 吉安市| 托里县| 磐石市| 无极县| 新平| 湛江市| 吉水县| 东乌| 利津县| 惠水县| 岐山县| 武川县| 平潭县| 塔城市| 清水县| 建昌县| 仙桃市| 乐东| 东宁县| 汝南县| 兴安县| 岑巩县| 晋宁县| 隆德县| 乃东县| 麟游县| 乐都县| 金秀| 镇远县| 洪江市| 临湘市| 武宣县| 竹溪县| 湖南省| 龙门县| 眉山市| 醴陵市| 分宜县| 龙胜| 沾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