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幽云十六州的隱憂
- 長安風雪
- 春秋棄往事
- 4118字
- 2019-03-08 12:00:00
翌日,宣正殿早朝上,兵部侍郎宗岳尋得機會,跪奏道:“啟奏圣上,昨日兵部收到向晚原諜報,自今年秋收后,草原諸部的牧民,已極少在向晚原邊緣放牧,我軍探子深入草原百里,仍尋不到大量牧民的蹤跡。去年這個時節,草原諸部叛亂起得很突然,甫入冬便犯我懸北三關,并且兵馬齊整有序,不似從前那般毫無章法。據此鎮北暗門擔憂今年關外也出現變故,所以早早派出星官深入草原,如今查探到,王帳竟已集結起十萬兵馬,暗門特將諜報上呈兵部,臣以為,草原諸部不臣之心已久,須得劃撥軍餉,早日增兵北上,以防草原諸部狼子野心,還望圣上明察?!?
顯然宗岳并不知道,江南諜網被破的消息。啟帝翻閱諜報,閱畢問道:“眾卿有何建議?”
戶部主事韓平跪奏道:“啟奏圣上,臣以為,自南齊陳兵大周東南,我軍耗費銀兩無數,以維持對敵兵力優勢。而今年秋收剛過,賦稅尚未入庫,如果僅因向晚原諜報的推斷,便加撥軍餉增兵北上,易使國庫銀根緊縮。自從天啟四年草原諸部向我大周稱臣,雖偶有叛亂,皆因少數部族為蠅頭小利犯我天威,臣以為緊守幽云十六州,諸部便不足為患。還望圣上明斷?!?
宗岳辯道:“草原諸部本是北狄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況且數年來多次進犯,也絕非少數部族之禍。事出反常必有因,既然王帳已集結了十萬兵馬,此事還要提早防備。”
禮部侍郎孫兆春跪奏道:“啟奏圣上,臣以為,宗大人所慮不無道理,但眼下銀根確實很緊,因此臣提議由禮部派出使臣巡視草原諸部,若核實草原之情僅是巧合,即可為朝廷省下這筆銀兩,若草原諸部確有狼子野心,再由戶部劃撥軍餉,令宗大人增兵北上,還望圣上明斷?!?
言罷,吏部侍郎王荀跪奏道:“臣附議。”
右丞相文正公李弼輔不露聲色,暗自點頭。
今日朝會,宣正殿內爭奪的焦點,在于幽云十六州。武將們堅持增兵,文官們以國庫錢緊為由拒絕,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爭吵逐漸激烈。云黨砥柱云世瓊,與李黨領袖李弼輔,卻都沒有發聲。
三朝元老太師兼御史中丞侯莫陳洛此時坐在先帝御賜的朝椅上,打了個哈欠,靜看云李兩黨之爭。
啟帝坐在龍椅上,面色平靜,不辨喜怒。他忽然抬起雙手,向下一壓,原本吵鬧的宣正殿,立刻安靜起來。隨后他道:“中丞大人,你怎么看?”
侯莫陳洛打起精神,剛要下跪,啟帝又道:“朕準你坐著說?!焙钅惵逯x恩后,緩聲道:“老臣對征戰沙場一事,遠不如大柱國精通,所以老臣在回答圣上的垂問前,有幾個疑問,想請大柱國幫忙解答?!?
大柱國云世瓊當即道:“中丞大人請講?!?
侯莫陳洛道:“多謝云大人。眼下已經入冬,聽說冬日里,向晚原上的輜重籌備很困難,如果在此時,王帳想從十萬人馬,集結到三十萬人馬,需要多久?”
云世瓊皺眉道:“估計至少要兩個月時間。”
侯莫陳洛點頭道:“兩個月……那就是春節前后。三十萬北狄人,能否在兩個月內,攻破幽云十六州。”
云世瓊道:“幾乎不能。”
侯莫陳洛又道:“如果明年三月,草原諸部打不下幽云十六州,是會同往年一樣,退兵回向晚原春耕,還是繼續強攻幽云十六州?”
云世瓊道:“這件事本官難以回答。”他解釋道:“天啟二年,大周兵力不足,鎮北軍尚且十余萬,草原王帳集結三十萬兵馬,從飛狐道入侵幽云十六州,那一仗草原諸部一直沒退,打了兩年,直到天啟四年,王帳才戰敗稱臣?!?
侯莫陳洛點頭道:“天啟二年,十萬鎮北軍對陣三十萬草原諸部的兵馬。假如臘月前后,草原王帳能集結起三十萬兵馬,也不過與鎮北軍兵力相當。”
云世瓊反駁道:“此一時彼一時,當時鎮北帥仍在?!?
侯莫陳洛笑道:“難道鎮北帥一人,抵得過二十萬兵馬?”
云世瓊的是字還沒出口,啟帝道:“不必糾結此事。”
侯莫陳洛繼續向云世瓊道:“老夫還聽說,這次王帳集結的兵馬,駐扎在白沙山以東,查閱百年史書,草原諸部從未自東線進犯?!?
云世瓊點頭道:“不錯?!?
北狄人逐水草而活,因為白沙山橫亙在幽云十六州以北,西側多草原,東側多丘陵,因此草原諸部更喜歡生活在西側,如果諸部大軍真要從東側入侵幽云,勢必要繞過白沙山,補給路線長出數百里,所以才沒有這樣的先例。
侯莫陳洛道:“三十萬大軍的輜重補給,不是小數目,敵軍從東線來犯,那補給更是困難。到明年三月,草原諸部萬一錯過春耕,對北狄人的打擊,會非常大?!?
文武百官聞言,不住點頭。天啟四年,草原諸部稱臣后,十幾年來不敢進犯,原因也是那兩年,將草原諸部的家底打得一干二凈,第一年,打光北狄人的存糧,第二年北狄人沒有春耕,結果又在雁門關下打敗而歸,轉年,餓死的北狄人數以百萬計,因此元氣大傷。
侯莫陳洛向啟帝道:“啟奏圣上,老臣以為,草原諸部狼子野心,遲早要出兵征討,但事有輕重緩急,幾年來,南齊不過三十萬兵馬,為了維持對南齊的兵力優勢,我軍可以用來征齊的兵馬,有四五十萬之多,平東大營,征南大營以及洛陽軍,都可南下,老臣以為,鎮北軍兵強馬壯,維持守勢不成問題。而江南的禍患,盡早蕩平,方能高枕無憂?!?
侯莫陳洛說完,啟帝沒有說話,他用目光掃視殿中百官。
大柱國云世瓊與侯莫陳洛一唱一和半天,早猜到侯莫陳洛的想法,甚至他已經進宮面圣,與圣上商議過此事。于是云世瓊跪奏道:“啟奏圣上,臣認為,中丞大人所言極是。我大周對草原諸部投鼠忌器,實因南齊長期拖累東南一線,臣以為,此時不宜分散兵力北上增援,只需命鎮北大都督江行知對草原諸部提防。再舉全國兵力,征討江南以除后患,望圣上明斷?!?
李弼輔聽到云世瓊所言,眉頭微皺,心中不住揣摩,這云黨之人上奏北上增兵,為何云世瓊竟然當庭反對,莫非他提前得了圣意?想到此,李弼輔取了折中的法子,跪奏道:“啟奏圣上,臣以為,不若由戶部劃撥銀兩,再派巡察使運至鎮北大營,作為北衙府加派密探的費用,以探明諸部虛實,再行定奪。至于江南,陳齊余孽負隅頑抗,臣贊同太師的奏折,盡早鏟除為好。還望圣上明斷?!?
御史中丞,位列三公之首,所以大多數官員,在侯莫陳洛面前,均以中丞大人相稱。而李弼輔在默帝尚在東宮時,曾為太子伴讀,當時侯莫陳洛則兼任太子太師,于是李弼輔自恃身份,多年來,對侯莫陳洛以太師相稱。
云世瓊好似沒有聽到李弼輔的話,侯莫陳洛倒是睜開眼睛,迷迷糊糊的瞟了一眼,隨后重又閉目養神。他面無表情的佝僂著身子,倚坐在椅上,仿佛對兩黨之爭毫無興趣,都快要沉沉睡去。
啟帝坐在龍椅上,繼續翻閱諜報,沉思不語。宣正殿中,諸位皇子殿下垂手立于啟帝兩側,除幾位實權大臣針鋒相對,殿中其余三省六部二十四司文武百官,齊齊跪于殿內,一早晨都沒有開過口。
啟帝抬頭望向群臣,擺了擺手,道:“此事容朕三思,若無它事,退朝?!?
翌日早朝剛開,啟帝道:“著中書省舍人烏玉廷起擬詔令,由中書省核準舉國所需額外軍餉,以作不時之需,幽云十六州各府道勉力協同,明察軍情盡早回報。茲事體大,不得有誤?!?
烏玉廷出列跪拜道:“臣遵旨?!?
云世瓊聞言后微微扭頭瞄了一眼洛太師,恰巧瞄到了左側李弼輔的目光。老太師依舊佝僂著身子,倚坐在賜座上,還是那般暮氣沉沉欲睡還醒之貌。
退朝后,大柱國府上,云世瓊與宗岳坐于書房內。
宗岳道:“云大人,下官自收到諜報以來,日夜揣摩,更是尋了北衙府徐校尉深談,只覺草原極有可能已不穩,我大周若有不備,怕是……”宗岳頓了一頓,道:“如果再來一場大戰,我大周不妙吶。”
云世瓊沉吟不語,宗岳耐不住性子,急道:“大人,您倒是說句話呀?!?
良久,云世瓊搖頭道:“如今詔令已下,我也無能為力。”云世瓊長嘆一聲,復道:“前日徐源江進京,我看了諜報抄本,還命人將一年內所有北狄諸部的諜報調出查閱,這草原亂象早有蛛絲馬跡,只怕比你所想還要嚴重。”
宗岳驚道:“那大人為何在早朝上不據理力爭?!?
云世瓊無奈道:“昨日侯莫陳洛與我的對話,你聽不出來么?”
宗岳續道:“眼下北狄隱患,更勝去年,怎可同日而語?再者大人提前吩咐一下也好,昨日早朝,下官也可拼死力諫?!?
云世瓊苦笑道:“你若拼死力諫薦,只怕李弼輔連戶部劃撥銀兩之事都不會松口。況且昨日退朝,中丞大人隨圣上去了圣賢書房議事,我在丹鳳門苦等數個時辰。待他自未央宮而出,已是申時。我本是請他過府一敘,以了解圣上之意。誰料他含糊其辭,竟無半分流露,實在是……”
宗岳插口怒道:“實在是昏官誤國?!钡@句話一出口,他便知失言,又道:“下官實在不明白,中丞大人與您關系親密,怎在這件事上,做的糊涂呢?”
云世瓊搖了搖頭,問道:“昏官?天底下哪有這么精明的昏官?宗大人,你自禁軍六衛升遷至兵部侍郎,已是多久?”
宗岳有些莫名,答道:“已是三年有余?!?
云世瓊對宗岳語重心長道:“朝臣盛傳云李二黨之爭,雖然你我問心無愧,可你當圣上沒有洞察?這宣正殿幾步官場吶,絲毫不差于萬里沙場,你還需要好生錘煉。否則侯莫陳洛若僅憑借資歷,又怎可安坐在朝椅之上?”
宗岳聽出言外意,正色道:“還望大人提點?!?
云世瓊答道:“南齊陳兵東南以來,為了維持兵力優勢,朝中已數次劃撥軍費,對方卻絲毫無犯,此舉使得我大周如鯁在喉,戰也不妥,放馬歸田亦是不妥。戶部已數次上疏,逼迫軍中節流,若非圣上不納,只怕東南一線,我大周早無法維持優勢。此時再提增兵北上,李黨一派定以為軍中借北狄為幌,徒增軍餉?!?
宗岳起身,哼道:“那群文官所學都是紙面上嘴皮子的功夫,酸得很,哪里知道兵事兇險?!?
云世瓊點頭道:“話是如此,自從圣上興于亂世,徐衍之滅北齊以后,大周與南齊對峙已久,我知道,圣上不患北狄患東南,此乃圣意。而這圣意,卻是中丞大人在昨日殿前點破。”
宗越皺眉,似是不解。
云世瓊解釋道:“昨日百官爭吵,圣上忽然力壓群臣,問中丞大人的意見。中丞大人問我的問題,每個都是一步臺階吶?!?
宗岳聞言不語,轉而在房中游走,片刻后問道:“不知大人有何應對?”
云世瓊開口道:“既然圣意如此,宗大人,如何行事,再不用我多說了吧?”
宗岳無奈立身行禮道:“下官領命。”隨后離去。
不少人說,暗門能敵百萬兵,這話雖是夸大,但不無道理。所以江南死了八十多個俺們星官,諜網也被破去的事情,還需要壓一段時日。如果宗岳知道實情,再看圣上對幽云十六州的態度,估計多少會猜到一些圣意。
云世瓊面朝南方,感慨道,終于要一統天下了么?
大柱國府外,隱隱有人吼著秦腔,一嗓子吼完,伴著喝彩聲此起彼伏。此時秋收剛過,未到臘月,正是一年農閑時分,長安城的百姓悠然過著安逸日子。在他們眼中,這太平天下,哪里會有禍事?與其庸人自擾,不如自得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