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0章 禪位

  • 明月出祁連
  • 準噶爾刀王
  • 3123字
  • 2019-04-24 12:34:25

作為皇帝的趙佶在金兵開始南侵后,想的最多的并不是怎樣積極組織抵抗和建立防線,而是棄城而逃的問題。現在的主要問題是他的出逃計劃被那些文武百官在竭力阻攔著,那些人絕不會允許他輕棄宗廟社稷而逃。都以為皇帝的權力很大,實際上離開了這些人的支持,他這位官家實際上什么也做不了,一直內心惶惶地被困在內廷。

朝堂上的大臣分為兩派,一派主和,另外一派主戰。太宰白時中、少宰李邦彥和樞密使童貫這幾位手握大權的重臣都主張與金國和談,無非就是割地賠款之類的,這種事大宋國過去干得多了,也沒有什么好丟臉的。而那些主戰派都是一些沒有什么實權的朝臣或是御史,并不怎么了解前線的情況和禁軍的現狀,一味喊打喊殺。

趙佶認為主戰派這些人中大部分的目的只是為了趁機扳倒現在的重臣們,自己取而代之登上高位而已。

在新年之前大家都過得惶惶恐恐,整天提心吊膽,而且所謂的休息也都沒有了。在最近一次朝會上,白時中把宗望大軍連陷真定、趙州和邢州、銘州,已經到了離黃河不遠的消息報告給了官家,趙佶就打定了主意要準備離開目前危機重重的汴梁。

童貫認為東京無險可以,而且冬天里黃河的冰面上能夠通行車馬,根本無法阻止金兵過河,他和宇文虛中等在前線逃回來的人一直在策劃和鼓動天家“巡狩”。而文臣們大都持反對態度,因為皇帝“出巡”,最依仗的肯定會是禁軍,那么童貫的權勢必然還會高漲,甚至會凌駕于諸臣之上,誰也不愿意失去目前的地位和手里的權力。

朝中現在爭論的并不是怎樣抵御金兵,大家的心里都很清楚已經無法阻擋金國人兵臨城下,現在討論的是怎樣議和,主戰派與主和派之間的區別在于主戰派想當寇準,訂立另一份“檀淵之盟”,而主和派要學司馬光,就像當年司馬光把夏州、銀州、石州和龍州割讓給西夏一般盡數接受金國的條件,以求暫時度過難關。

目前的形勢下,實際上這些投降派的主張更具有可行性,而主戰派文官們的想法有些太過一廂情愿,不切合實際。

趙佶不想自己身上背負著賠款割地的罵名,他現在猶豫的是不是現在就要把皇位傳給太子趙桓。他的本意是想學唐玄宗入蜀一樣南逃,避往江南,留下太子在東京“監國”,然后由兒子來替自己背鍋,完成與金國人的談判過程。

問題是這鍋也不是那么好甩的,他自己剛剛透露出一點風聲,以李綱為首的主戰派就已經開始行動起來,紛紛開始上書,反正大概的意思就是你走可以,但是皇位必須留下來。李綱在奏折上甚至直接明說了,您想做唐玄宗都不成,肅宗皇帝不也一樣在靈武被推舉為皇帝,還不如直接把皇位禪讓給太子,也省得在這多事之秋給朝廷添亂。

趙佶在養心殿里讀到厚厚的一沓勸他退位的奏章后差點沒被氣昏過去,他知道自己現在已經被大多數文官們給拋棄了,這些人正在用這種方式來向太子來表達效忠。冬日的宮殿里黑沉沉的,御案前和兩盞燈籠忽明忽暗,他在御案前呆坐良久,這才吩咐內監傳話,召梁師成、白時中、李邦彥、童貫、張邦昌和吳敏到養心殿覲見。

童貫在接到旨意后匆匆趕到了內廷,他突然看到梁師成老邁的身影在他前面進了養心殿,心里嚇了一跳。隨即他也想明白了,官家這幾天就流露出要棄大位的想法,梁師成曾擔任過東宮的老師,而且也是太子的有力支持者,看樣子官家是徹底下定了決心。

他當初是鼓動皇帝出逃,卻不希望官家如此早地讓位,現在看來,此事反倒變得難以控制,福禍難知。看見幾位重臣依次進了殿內,官家沒有說話,大殿里的氣氛顯得格外沉重。為官家擬旨的吳敏、宇文虛中也表情嚴肅地侍立一旁,御案上攤開著一張黃絹,很顯然官家已經作出了什么重大的決定。

趙佶又看了看那已經寫好了圣旨的黃絹一眼,這才緩緩說道:“朕已經決定把皇位內禪給皇太子趙桓,著其可即位皇帝,朕以教主稱道君皇帝退處龍德宮。諸卿,傳旨罷。”

“陛下驟然傳位,當加強皇宮的防衛才好。”童貫現在說別的也沒用,只能悄悄提醒了一句。

“嗯……何灌不是昨日到了城外了么,令其帶著一千人進城在宮外護衛。”趙佶想了想說道,這是他作為皇帝發下的最后一道命令。

這事倒辦得很是順利,眼看著新皇帝就要繼位,大家都忙著向太子示好,現在誰也不會再冒險挽留趙佶,否則得罪了新帝,那今后的日子絕對不會好過。唯有鄆王趙楷聽到消息后欲前往皇宮,卻被守在宮門外的何灌給攔了回去。

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太子趙桓就在太和殿上匆匆就位皇帝,不過已經來不及舉行什么登基大典了,一切從簡。

李峴在從驛路上騎著快馬傳遞消息的驛卒那里得到皇帝禪位,新帝登基的消息時已經是臘月二十九日,此時他的大軍才剛剛過了陳倉,在離虢縣三十余里的渭河谷地安營扎寨。

冬季的秦隴大道兩側實在是沒有什么景致好看,不過在冬天,大道上的積雪在清理和壓實后,運送輜重、軍械和糧草的車輛行走在上面,反而不像夏天那樣顛簸。由于營帳都在后國的輜重車輛上,加上還有五千名運送輜重步行的廂軍,大軍行動的速度慢得令李峴感到難以忍受。

李峴率領的這支兩萬余人的大軍,實際上真正能用于野外作戰的也只有一萬二千余人。他的部隊裝備的馬匹數量并不少,作戰部隊差不多都配有馬匹,但這些馬匹中一多半都是負重的馱馬,真正的騎軍只有由楊可世和苗傅、姚炳三人分別統領的八千人。其余部隊實際上就是騎馬的步兵,應付小的突發情況還可以,真正作戰的時候還得下馬列陣。

唯一的好處就是能夠節省軍卒們的體力,除非是數日內自帶干糧的短距離作戰,否則并不能加快行軍速度。

趙桓即位后,開始起用支持他上位的主戰派官員,朝廷也發出命令,令駐守各地的廂軍派遣部隊到汴梁“勤王”。李峴這支大軍進入關中后,各地官員倒是提供了不少糧草,雖然他們提供的糧食質量很差,數量也不足,但拿來當做馬料倒也湊合,他倒也是來者不拒。

李峴并沒有親自上過戰場,但他對于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模式倒也并不陌生。戰場上并不像后世的電影或是小說里描寫的那樣敵對的雙方擺好了陣式才開始作戰,而是交戰的雙方各分成幾撥,就在野外成千上萬的人互相攪在一起進行一場大混戰。

戰陣實際上并沒有什么作用,但是雙方也會使用一些策略,比如抄襲后路,攻擊對方的側翼等等,但最終的勝負大部分時候還是取決于雙方主力在正面硬扛,相互廝殺的結果。反正李峴從來沒有見過雙方大將一對一單挑而士兵們列對觀戰的場景,當然攻擊對方的主將軍旗肯定是戰場上的首要目的。

在這樣的戰場上沖鋒陷陣,無論是誰,生存的幾率都不是很高,當然,李峴也絕不會閑得難受,親自帶著人往前沖的。

李峴的部隊最大的特點就是裝備很好,首先服裝都很整潔厚實,即保暖又舒適,另外普通軍卒身上都穿著加了薄鋼板的輕棉甲和頭盔等護具,每人都配備有一把窄長的腰刀,另外三分之二的步卒都配備的是弓駑,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員裝備有作為長兵的陌刀。騎兵的裝備基本上是騎弓、腰刀,并沒有長兵器,只有楊可世手下的兩千重騎兵配備有馬槊,整體的裝備水平甚至已經遠超禁軍。

隴右軍與大宋國其他地方部隊最大的不同是由于這些年來最少食物供給充足,普通軍卒的身體強壯,面色看上去都十分健康。實際上古人由于日常都免不了要體力勞作,雖然平均壽命要比現代人少了許多,但如果能保證每天攝入充足的食物,身體的強壯程度要遠比現代人想象中要強得多,另外就是基本上看不到什么胖子。

大軍沿著渭河谷地北側的官道繼續東行,冬天的渭河兩岸到處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色,千里冰封,四野蒼涼。

李峴的心情并不算好,實際上在這個時候宋徽宗棄位對于宋軍士氣的打擊是巨大的,各地原來已經開始各東京聚集的軍隊又都停下了腳步,大家都在等待和觀望朝廷新的動作和命令,到現在為止,已經沒人能夠阻止金兵抵達東京城下了。

以開封城的堅固程度,即使堅守一年,金兵都無法將它將行攻下來。

現在的問題是滿朝文武都已經失去了抵抗的意志,唯有種師道、何灌等幾名主戰的將領不停進言,還遭到了朝廷的訓斥。

新年剛過,金兵就已經渡過了黃河,而此時的李峴大軍才剛剛走到了興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隆县| 眉山市| 郑州市| 贺州市| 获嘉县| 新营市| 仪陇县| 长汀县| 田阳县| 曲松县| 扬州市| 罗定市| 阿拉尔市| 大余县| 资中县| 共和县| 义马市| 贞丰县| 哈巴河县| 秀山| 邯郸县| 建德市| 临邑县| 内江市| 阳信县| 嘉善县| 镇安县| 昂仁县| 遂溪县| 宁陵县| 探索| 丽水市| 沙湾县| 延津县| 达日县| 开平市| 威宁| 理塘县| 宁阳县| 滦南县| 南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