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中譯本序
- 無規(guī)則游戲:阿富汗屢被中斷的歷史
- (美)塔米姆·安薩利
- 1676字
- 2019-03-06 09:28:11
2012年,塔米姆·安薩利先生的《無規(guī)則游戲:阿富汗屢被中斷的歷史》一書在美國一經(jīng)出版,就引起了廣泛關注,并頗受好評,已被視為了解阿富汗的必讀書籍之一。
安薩利是阿富汗裔美國人、美國知名作家,盡管興趣廣泛,從事過多種工作,但他長期關注阿富汗問題,對阿富汗有著特殊的情結,出版的多部著作大多與阿富汗相關,因此對塔米姆·安薩利來說,寫作《無規(guī)則游戲》,更像是在娓娓講述阿富汗故事。
本書對1747年到最近幾年的阿富汗歷史進行了梳理,盡管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歷史著作,而更像是帶有個人體驗和歷史記憶色彩的國家畫像,充滿了“傳聞”“秘聞”,但安薩利強大的敘事能力和卓越的文字功底,以及對大量一手素材的掌握,使得本書不僅免于野史之嫌,而且完全可以和正史著作相媲美,同時又比正史著作更加生動精彩,有很強的可讀性。
安薩利敏銳地洞察到了阿富汗國家和社會的兩面性,通過他活潑的語言,讀者可以輕松掌握阿富汗的全貌。安薩利認為,阿富汗得以維持統(tǒng)一的原因之一是:外部的干涉和入侵,激發(fā)并一再刺激了阿富汗的國家認同。同樣,關于阿富汗中央政府為何一直相對無能,部落、宗教勢力為何如此強大、頑固的原因,也可以在書中得到答案。安薩利對德奧班德派的描述也非常生動、詳細,這對研究教派和極端主義具有一定參考價值。對于阿曼努拉的改革措施,以及這些措施如何與當時的阿富汗格格不入,阿曼努拉又是如何一步步陷入泥潭的論述詳細且生動,這足以彌補之前類似著作在這段歷史敘述方面相對模糊或生硬的不足。
通過《無規(guī)則游戲》,我們還可以依稀想象當年蘇軍在阿富汗的窘境,也可以想象出戈爾巴喬夫負責任的撤軍方式,和奧巴馬、特朗普想要的撤軍方式并無分毫差別。安薩利通過“布茲卡謝”游戲來說明阿富汗的悲哀處境,但他在文末也指出,“無規(guī)則”背后也有“規(guī)則”。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兩個有意思的觀點:一是他直截了當?shù)卦谛蜓灾兄赋觯⒏缓共皇恰暗蹏鴫瀳觥保驗闅v史上曾有多個國家或勢力征服了這里;二是他認為塔利班事實上從未真正想制止罌粟的種植,只是因為大量種植導致價格下跌,才在個別年份控制了罌粟的種植面積和產(chǎn)量。雖然這些觀點不占據(jù)主流,但無疑是正確的。
以上問題,都非常有助于我們準確理解阿富汗復雜的歷史、當下的亂象,以及看起來仍遙不可及的平靜未來。
《無規(guī)則游戲》中的近代阿富汗還可能會讓中國讀者產(chǎn)生些許錯覺,尤其是會有近代阿富汗與近代中國有幾分相似的聯(lián)想。事實上,近代的東方國家確實面臨過相似的內(nèi)外困境,如阿曼努拉夫婦1927年歐洲之行在阿富汗國內(nèi)遭遇的非議,與半個世紀前郭嵩燾的遭遇頗有幾分相似之處。阿曼努拉下臺逾30年后,竟然還有邊遠村民向其問好……塔拉基和阿明的關系,也會讓中國讀者唏噓不已。
通過本書可以發(fā)現(xiàn),阿富汗歷史的主題其實不是阿富汗反抗外來侵略者的歷史,而是阿富汗改革力量與保守力量對決的歷史,其結果往往以改革發(fā)起者和推動者的流血失敗而告終,這最終造就了今天的阿富汗。
當然,書中也有個別觀點值得商榷,如關于蘇聯(lián)人埋設地雷的說法,可能是因為作者更多地受到了當時西方的反蘇宣傳的影響。事實上,阿富汗遺留至今的地雷主要出自“圣戰(zhàn)士”之手,內(nèi)戰(zhàn)期間,阿富汗人自己埋下的地雷更是難以計數(shù)。由此可見,冷戰(zhàn)時期的各種片面宣傳造成的影響有多深遠。
在阿富汗的前景問題上,本人可謂是積極的悲觀主義者,作為阿富汗裔美國人,安薩利先生在悲觀的同時,比我要樂觀許多,他仍對阿富汗充滿希望,甚至對礦業(yè)救國抱有很大期許。
正如塔米姆·安薩利所說,“阿富汗的歷史屢被中斷,也在不斷重新開始,這個國家還在整合,未來如何,誰也無法下定論。”相信看過本書的讀者,會對阿富汗的歷史、現(xiàn)狀和未來有相對更清晰、更深刻的認識,這也是我為本書作中譯本序的主要原因之一。
阿富汗是中國的20個鄰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長期以來,國人對阿富汗知之甚少,也沒有太多興趣對其進行了解,在這樣的背景下,翻譯出版本書是需要勇氣的,也是具有遠見的。浙江人民出版社策劃“好望角”書系,并關注阿富汗,選擇出版《無規(guī)則游戲》,令我個人非常欽佩,因此斗膽為本書作中譯本序。
朱永彪
2018年10月
于蘭州大學阿富汗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