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多斯特·穆罕默德的回歸

偉大的多斯特·穆罕默德得勝回來了。他被囚印度期間,阿富汗人發起一場又一場抗爭,打擊了英國人——這是多斯特·穆罕默德所期待的。相形之下,多斯特·穆罕默德比英國人更勝一籌。如今,驕傲而不可戰勝的人民,要用歌聲與鮮花歡迎王者歸來——嗯,至少在阿富汗的歷史課本上,多斯特·穆罕默德就是這樣光榮回歸的。

當然,事實和課本的描述不太一樣。回到阿富汗之前,多斯特·穆罕默德曾和英屬印度總督有過一次會面,雙方達成了一份協議。這份協議與舒賈簽下的并無區別,這也是戰前多斯特·穆罕默德一直渴望與英國人簽署的協議。他承諾絕不允許俄國或波斯使者進入喀布爾,不與英國以外的任何國家打交道。如有第三方人員來到喀布爾向他發出誘惑,阿富汗國王將會第一時間向英印當局通風報信。[40]

多斯特·穆罕默德同意放棄對阿富汗五大城市中三個城市的所有權。他將以喀布爾為首都,統治喀布爾以北、阿姆河以南的區域(馬扎里沙里夫納入其統治范圍),以及喀布爾以南賈拉拉巴德以外的區域,但不包括白沙瓦。坎大哈和赫拉特則將作為自治省,由其部族中的反對派進行統治。白沙瓦仍將留在錫克人的手中。可想而知,多斯特·穆罕默德為此肯定咬碎了牙齒。不過,他仍然接受了英國人的一切要求。

他為何如此大方呢?因為多斯特·穆罕默德的諸多讓步,換來了英國人的一系列承諾。英方向多斯特大王保證:國王可以不受任何干涉地統治他的領地,英國不會派出任何特使。最重要的一點在于,多斯特·穆罕默德還能從英國方面獲得一筆津貼。雖然給出了種種優惠,英國政府倒也不算戰爭的輸家,他們得到了想要的一切:阿富汗作為緩沖國,將遏制沙俄的擴張勢頭;阿富汗一分為三,內部紛爭將使其再無余力覬覦印度;失去了開伯爾山口以東平原上的白沙瓦,阿富汗人將很難染指英屬印度的領土。

多斯特·穆罕默德的兒子瓦濟爾·阿克巴·汗,如今已是阿富汗人心中的戰神。英軍撤離之后,喀布爾一直由他和幾位部落首領負責駐防。一小撮部落首領請求阿克巴登基為王,他們無不認為,除了阿克巴,國內再無人選能夠擔此重任。不過,阿克巴拒絕了他們,他是孝子,而不是篡位者,讓他廢黜自己的父親是不可想象的。的確,在歷史上,兒子有時會廢黜父親,但這在阿富汗不常發生。阿克巴視父親有如高山一樣偉岸,這樣的事不會發生。

在阿富汗歷史學家霍巴爾(Ghobar)看來,當時的阿富汗統治者白白錯失了一次收復失地的機遇。[41]英國人立足未穩,蘭吉特·辛格也垂垂老矣,其統治下的人民為遠離英國人的魔掌,傾向于和他們的阿富汗親屬結盟。一個真正的阿富汗民族主義者本可以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恢復印度河沿岸從克什米爾到信德那些失落的故土,甚至如今的巴基斯坦的很大一部分也會是阿富汗的一部分。顯然,那些曾經擊敗英國勢力的革命者,無一不想完成這樣一份偉大的使命。他們需要領袖的一聲令下,而領袖又對瓦濟爾·阿克巴·汗寄予希望,但王子只會聽從父親的命令。

多斯特·穆罕默德重登王位后,很快把矛頭指向了那些反抗英國的軍閥勢力。洛加爾省的阿明曾在抗英斗爭中和阿克巴并肩作戰,而且他還曾將王冠獻給阿克巴。多斯特·穆罕默德再度掌權后,阿明被捕下獄,他生命的最后15年,是在巴拉希薩爾城堡下的地牢之中度過的。[42]

戰爭中,穆罕默德·沙阿·吉爾扎伊(Mohammed Shah Ghilzai)的威名大震,英國人為之深深忌憚。穆罕默德·沙阿·吉爾扎伊在喀布爾擁有自己的領地,是一位有實力的領主。在戰爭結束后,多斯特·穆罕默德的手下襲擊了他,他和家人被帶到喀布爾東南山區的一個偏遠地區,過著與世隔絕的流亡生活。

蘇爾坦·穆罕默德(Sultan Mohammed)是另一位令人畏懼的戰爭首領,他被流放到坎大哈。不過,國王仍然不放心,這個危險的家伙似乎還沒有撤到足夠安全的地方。埃米爾命令蘇爾坦·穆罕默德繼續往西走,最終到達了伊朗。此后,他和多斯特大王再也沒有見過面。但是,此人仍會在阿富汗的歷史舞臺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就這樣,在戰爭中得勢的人一個接一個地遭到國王的罷免和驅逐。他們的領地被剝奪,官職被削去,有人被迫遠走他鄉,有人身陷囹圄,有人甚至不幸喪命。國王雖然放棄了坎大哈、赫拉特和白沙瓦,但是,在他能夠控制的領地里,已經沒人能向他發起挑戰。

毫無疑問,多斯特·穆罕默德是一個偉大的人物,如果時勢需要他拿起武器,他也能夠勇敢投入戰斗。但是,他并不擅長戰爭,他擅用政治手腕——在這方面,他是個才華橫溢、冷血的現實主義者。當年,英軍還未開到喀布爾,他便已經匆匆出逃。那不是因為他是懦弱怯戰之輩,而是因為他是一個精明的幸存者。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是他一貫的信仰。如今,他已重掌國政,雖然地盤大為縮水,但他欣然接受。他并不喜歡山河破碎的感覺,只是暫時忍受現狀,他認為等待時機是最好的選擇。

如此一來,多斯特·穆罕默德又該如何治理手下的這片領土呢?那個時候,他仍是個部落領袖,而非現代意義上的國家統治者。他缺乏議會的輔佐,也沒有內閣可以分擔職責,甚至無法向大臣問政求計。政府日常工作主要掌握在一個叫作阿加西的副手手中,此人承擔著仆人和首相的雙重角色,就如歐洲君主政體中的知名人物張伯倫。[43]

話又說回來,多斯特大王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官吏,因為他的朝廷職權有限,沒有太多的管理工作。現代政府的諸多職責或提供的服務,當時的多斯特·穆罕默德完全無須掛心。

例如,朝廷沒有警察部隊,地方安全保障由部落與村社負責;朝廷也不用興辦教育,教書育人由伊斯蘭神職人員中最低級別的毛拉負責,而培訓和任命毛拉與政府無關。有人可能以為,毛拉是自發產生的。在大多數情況下,那些想要成為毛拉的男孩從毛拉那里學會了閱讀,得到了宗教上的指點,并幫助毛拉或者伊瑪目處理一些瑣碎事務,比如打掃清真寺、給蓄水池加水等。當他們漸漸地得到伊瑪目的賞識,會負責做更重要的事。直到有一天,有人需要一個毛拉,而年長的毛拉分不開身,才會讓自己的學徒去代替,久而久之,學徒就正式成為毛拉了。

除了國王和官吏的個人判決外,這里也沒有像樣的世俗法庭。非宗教人士之中,唯有國王及其重臣擁有審判權。支爾格會議可以幫助裁決地方上的糾紛,其中的成員大多是當地的鄉紳和頭人。有些不涉及社區的個人糾紛可以支付一筆費用請毛拉來論斷。鄉村之外,法律掌握在高級神職人員手中,他們依據沙里亞法作出裁決。這些法官不需要政府的批準,他們普遍由自治的宗教機構選出,并受其管理和控制。他們的資質不由朝廷審定,教士制度完全建立在民間的土壤之中。每一步晉級,朝廷方面都無從置喙。

當然,國王要負責抵御外侮。中亞草原上的游牧勢力常常南下劫掠,西方的波斯軍隊也是個嚴重的威脅。國王確實提供了一些安全保障,如驅逐盜匪,保證商路安全,鎮壓可能引發戰爭的反叛。政府還督促市場執行嚴格的度量衡標準,在城市頒布了一些法律,國王的軍隊還擁有國內重大事件的最終裁決權。

軍隊是國王的力量來源,有了軍隊,他才能向地方征收稅款。征收所得,大部分用于維持王室生活和軍費開支。其中,修筑橋梁道路、采買軍需物資、整修神殿與新建清真寺,都是增加國王威信的必要舉措。由此而來的浩大工程自然需要征調大量的民夫,不過,大多數阿富汗人都任勞任怨。約翰·肯尼迪總統一定非常羨慕多斯特·穆罕默德,因為多斯特大王的臣下從來不問國王能為自己做些什么,而總是為了國王傾其所有。

國王需要每個行省有一名忠誠的總督,以確保沒有人反抗王權。在多斯特·穆罕默德統治第一個時期,也就是英國入侵之前,他任命他的兄弟作為各省總督。不過,事實證明,兄弟之情并不可靠。再度掌權之后,他轉而相信自己的兒子們。普什圖人有句諺語:“在部落里,你最好有個大家族;在家族之中,你最好能有很多兄弟;在兄弟之間,你最好能有很多兒子。”多斯特·穆罕默德也許并非人丁最為興旺的那一個,但是,他絕對是個競爭者,14房妻室給他誕下了56個孩子(100年后,他的直系后代已經多達7000余人)。[44]

多斯特·穆罕默德在世時,已經子孫滿堂。眾多的子嗣,正好可以占據重要的職位。他的長子是巴達赫尚省總督,次子則負責巴爾赫省的大小事務,哈扎拉賈特等地的要職,也一一派給其他兒子,每個兒子都擔起了一份守土之責。為了維持境內的安全與穩定,他們必須組建軍隊;為了給旗下的將士提供薪餉,各位王子擁有征稅的權力。因此,每一位總督都近乎是半獨立的藩王。但是,多斯特·穆罕默德知道如何管住他的兒子們,讓他們對自己俯首帖耳。同時,國王還要一邊仔細應承英國人,一邊小心翼翼地與沙俄周旋。外國勢力對其統治施加的限制,他不得不接受。不過,他可以對他的兒子們行使絕對的權力。[45]阿富汗與其說是一個國家,不如說是一個家族企業;與其說是穆罕默德扎伊家族統治著這個國家,不如說他們才是這個國家的所有者。

諸多王子之中,唯有一人未獲封地。其實,此人才是王子之中的翹楚,他聲名顯赫、英勇無畏、深孚眾望,他就是阿克巴·汗。多斯特·穆罕默德把他立為王儲,并讓他留在了自己身邊。阿克巴十分精明能干,做一省總督實在有些大材小用。多斯特·穆罕默德需要阿克巴在身邊提供有關國家事務的建議,而且,阿克巴既有名望,又具帥才,能幫助國王指揮戰役。

瓦齊爾·阿克巴·汗確實胸懷大志,他一心想要收復白沙瓦。而后,他還將以此為起點,把整個信德地區納入版圖,更不用說克什米爾了。總之,年輕的王儲想要重現艾哈邁德·沙阿的帝國榮光。不過,英國人不會讓他達成愿望。按照英國人的打算,白沙瓦將永遠與阿富汗分離。多斯特·穆罕默德不會違背他與英國人簽署的協議,所以兒子的志愿,自然不是父親的打算。

一次,喀布爾南部某省發生部落起義,阿克巴受命前往平定。沒想到,王儲一到城外,叛軍便打開城門,向他表示熱烈歡迎。他們說:“我們并沒有背叛您,也沒有背叛您的父親。我們只想奪回白沙瓦!帶我們去戰斗吧!”[46]

阿克巴寫信給他父親,請求他重新考慮。他告訴國王,人們想要戰爭。“請您下令作戰吧!”阿克巴向多斯特·穆罕默德請愿。

阿克巴的請求,被多斯特·穆罕默德嚴詞駁回,他要求阿克巴立即班師回朝,北方的一件重要任務,需要阿克巴前去執行。于是,忠誠的阿克巴遵循王命,趕往北方的巴爾赫省。途中,王子突然一病不起,可能是瘧疾。為了救治兒子,國王特地派出了自己的御醫。這位來自印度的醫生專門研究“希臘醫學”。該學派認為,疾病都是空氣、土、火、水四大元素不調之故,可以通過瀉藥、膏劑、草藥和放血療法,幫助病人祛除病灶、恢復平衡。御醫用一種通常有毒的草藥治療阿克巴。很不幸,毒藥就是毒藥,醫生只能表示遺憾。看來,真主對于王子的命運已有安排。就這樣,阿克巴死在了路上,死因并非疾病本身,而是他接受的治療。他的尸體被安葬在了馬扎里沙里夫。多斯特·穆罕默德雖然痛失愛子,但自此之后,卻無須擔心阿克巴搶班奪權了。

阿克巴的死,并未削弱埃米爾的政府,畢竟多斯特·穆罕默德膝下的兒子比他治下的行省還要多。那個時候阿富汗的“行省”和阿富汗這個“國家”一樣,并不具備完全的現代意義。阿富汗的國家邊界十分模糊,行省與行省之間的區隔也并非那么清楚。不過,也有一些不同的區域。阿富汗中部的高地被稱作哈扎拉賈特,因這里的主要居民是蒙古裔的哈扎拉人而得名“哈扎拉人的土地”。再往北的巴爾赫省曾在阿富汗最古老的城市巴爾赫的統治下,13世紀時被蒙古大軍摧毀。此外,巴達赫尚、邁馬納、卡塔干、盧格爾、楠格哈爾等地,也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登記為地理上的不同地區。為方便起見,我把它們稱作“行省”。

1855年,坎大哈與赫爾曼德自治區的14名封建領主引發了一場紛爭,其實,他們都是親戚關系,因此,所有人在坎大哈都有親人。每個人都在覬覦著別人的土地,并由此開啟了一場爭執不下的戰爭。但戰爭終歸未能解決問題。交戰的領主們召開了支爾格大會,試圖議定和平方案,但會談無果。看來,他們需要一只強有力的手腕才行。于是,14名領主聯名上書多斯特·穆罕默德,他們表示,倘若多斯特·穆罕默德能夠保證他們的財產權,維護和平,就接受他為他們的國王。雖然和英國人有約在先,絕不攻擊坎大哈,但這并不是攻擊,而是受到了邀請。多斯特·穆罕默德欣然接受了各位領主的請愿。就這樣,多斯特·穆罕默德在不違反與英國協議的情況下,收復了他放棄的三大城市之一。[47]

1857年,一伙印度士兵把槍口對準了英國軍官,反對英國統治的印度民族大起義爆發。多斯特·穆罕默德的諸位大臣立即勸他出兵白沙瓦,他們覺得收復故土的時機就在當下,畢竟蘭吉特·辛格剛剛去世,錫克人的勢力趨于衰微,英國人則自顧不暇。不過,國王拒絕背棄與英國人的和約。雖然他也認為時機已到,卻堅決不愿出兵白沙瓦。在那個時代的阿富汗人之中,大概只有多斯特·穆罕默德認清了事實:興兵白沙瓦就是枉費血汗和金錢。雖然英國勢力無力染指開伯爾山口以西的土地,但是,到了開伯爾以東的平原,他們的優勢實在明顯。哪怕阿富汗能獲得一時的勝利,控制白沙瓦,但英國人一旦平定印度民族大起義,就會立即展開反擊,奪回白沙瓦。對于阿富汗國王而言,按兵不動反倒是一張王牌。只要他擺出隱忍的姿態,英國人反而會時刻有所忌憚。多斯特·穆罕默德趁著印度民族大起義的當口,和英國方面展開秘密談判。國王承諾不會出兵白沙瓦,但是英國人必須允許他有一天武力奪回赫拉特。困境中的英國人接受了他的條件,心滿意足的多斯特·穆罕默德把協議放進口袋里,等待“有朝一日”的到來。

1861年,15年前被多斯特·穆罕默德流放伊朗的蘇爾坦·穆罕默德率領軍隊殺回了赫拉特。蘇爾坦宣稱,自己比多斯特·穆罕默德更有資格成為阿富汗國王。對此,他很有底氣。畢竟他已經認定,伊朗是他的后盾,沙俄也默許了他的野心,而且,蘇爾坦認為英國人定然不會縱容多斯特·穆罕默德發兵赫拉特,自己這次應該是勝券在握的。

蘇爾坦·穆罕默德并不知道多斯特大王與英國人之間的密約,其中的游戲規則已經改變。當多斯特·穆罕默德的軍隊開進赫拉特時,英國人并未進行阻止。事實上,英國人有足夠的力量阻止伊朗政府“干涉阿富汗內政”。俄國方面對于蘇爾坦的默許,并沒能落實到金錢與武器方面。事實證明,這只是空談。就這樣,蘇爾坦·穆罕默德反而成了孤家寡人。

1862年,多斯特·穆罕默德的軍隊包圍赫拉特城,圍城行動一直持續到第二年。其實,交戰雙方親緣深厚(這種現象在阿富汗內戰中并不鮮見),蘇爾坦·穆罕默德是國王的女婿,圍城期間,他的夫人,也就是多斯特大王的千金不幸離世。雙方的敵對行動一時間都停止了,以便兩人都能參加葬禮。[48]多斯特·穆罕默德離城而去后,圍城行動繼續。

最終,蘇爾坦·穆罕默德死于壓力和痛苦,多斯特大王終于奪回赫拉特。4月的那一天,當他騎著馬穿過城門時,他一定是志得意滿。回首往事,他一定感到興奮又害怕。他是21個兄弟中最小的一個,可謂前途黯淡,他在內戰中一步步上升到主宰地位,結果卻把他的國家輸給了英國人。之后,他又死而復生般地回來了,開始苦心經營,一點一點地重建他的王國。

多斯特·穆罕默德的一生征程就這樣走到了終點,他的任務完成得還算圓滿,現代阿富汗的疆域和邊界得到奠定。他是這片領土上每一個人的國王,從最卑微的農民到強大的可汗。要不是痛失白沙瓦,他本可以安度晚年。重新奪回赫拉特之后,他很快就一病不起。6個星期后,70歲的多斯特大王與世長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江| 福鼎市| 丹棱县| 墨江| 通河县| 垦利县| 卢氏县| 和顺县| 商城县| 理塘县| 云阳县| 宣恩县| 上林县| 益阳市| 贵德县| 鄯善县| 宜兰县| 清河县| 承德市| 屏边| 莎车县| 威远县| 黎川县| 云和县| 桂东县| 繁昌县| 邯郸县| 吉隆县| 蒙阴县| 山丹县| 肃北| 蓝田县| 蓬莱市| 蓬溪县| 遵化市| 贡嘎县| 安溪县| 漳平市| 新兴县| 瑞丽市| 乌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