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見到他是什么時候?
我居然已經想不起來了,我曾以為會是上周四,畢竟那天晚上他們直播圈里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熊貓直播徹底倒閉了,據說當天晚上很多主播都特別放飛,原來不讓播的都沒人管了,有人在告別,有人哭成狗,甚至很多失蹤許久的主播都露頭冒泡了。
我在微博上看到很多人在聊熊貓倒閉的事以后,趕緊從appstore 把這個直播軟件下載了回來。畢竟,憑他和熊貓之間多年的恩怨情仇,應該會回來播最后一次吧?
但是并沒有。
我盯著那個曾經熟悉到不能更熟的頻道,看著它一直顯示“主播正在風馳電掣趕來的路上”,一直等到了正式關閉服務器的那一刻,都沒有等到。
那一剎那,我哭了,哭得撕心裂肺。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哭些什么。畢竟我已經有半年沒看過熊貓直播了,資本家們的金錢游戲更跟我毫無關系。
或許,只是自己想要一個和他的正式告別儀式,而沒有等到吧。
但事實上,我和他之間也早就沒有一絲一縷的聯系了。與其說我是失戀,倒不如說是一個脫粉回踩的粉絲。
或許,我哭得只是自己曾經錯付的真心。
不知道別人是怎么看待網絡直播這個行業,我一直固執覺得,它就是一個門檻更低的劣化版娛樂圈。只是,我從未想到過,這個從來都覺得娛樂圈是“費拉化”的自己,有一天也會為這個劣化的娛樂圈真情實感哭泣。
我從小就是家里的乖乖女,鄰居眼里“別人家的孩子”,上學的時候沒讓爸媽費過心,一路順風順水考到了T大的數學博士。
或許是因為常年待在象牙塔中,我對大多數同齡人們喜歡的東西沒什么感覺。美妝、網購、煲劇、手游、社交媒體……這些現代女孩兒無法離開的快樂載具都讓我覺得艷俗,或者用那個更讓我覺得好玩的詞:費拉。
我曾經那么喜歡數學,既是因為數學有種空靈的美好,也是因為研究數學給我一種孤獨的優越感,讓我覺得自己不屬于那個“費拉化”的世界。
如果不是遇到他,我或許永遠都會幻想自己活在云端,不沾人間煙火。
我是怎么認識他的?
沒記錯的話,是2015年夏天吧。我們數學系到處都在傳一個視頻,里面的畫面是一個卡片對戰的游戲,然后一個帥帥的男孩子在激昂慷慨的BGM下,通過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操作,一舉取得勝利。
單純從數學角度考慮,從在固定的規則框架下,分析打牌的順序,打掉對方角色規定血量,其實并不算是一道多難的題目,至少和我的同門都可以輕松搞定。但是在那種中外對抗的大場面下,能夠屏住呼吸,毫不緊張地完成全部計算,還是很了不起的。
不過或許是因為我跟常人不一樣吧,我并沒有被那位清華大學出身的數學博士帥哥牌手(這也是我們系傳這個視頻的原因)迷住,反倒覺得這種使用簡單的數學規則,就可以衍生出眼花繚亂計算的卡片游戲很有意思。
于是,我記住了這個游戲的名字:《爐石傳說》。